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

“基于文化理解的中学外语教育”课程计划

2017学年

 

序言…………………………………………………………………………………3

第一部分 背景分析:学校课程建设基础与定位…………………………………3

  • 学校概况与发展定位………………………………………………………3
  • 学生基本情况………………………………………………………4
  • 学校设施设备………………………………………………………4
  • 学校师资配备………………………………………………………5
  • 学校特色发展方向——基于文化理解的外语教育………………………5
  • 高校招生政策变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6
  • 学校2016年课程计划实施情况……………………………………………7

第二部分 学校课程计划与实施要求……………………………………………9

  • 课程目标…………………………………………………………………9
  • 学校办学思想……………………………………………………9
  • 特色办学理念……………………………………………………10
  • 特色课程建设目标………………………………………………11
  • 学生培养目标……………………………………………………12
  • 学生培养特色发展目标…………………………………………13
  • 课程结构…………………………………………………………………15
  • 课程理念…………………………………………………………15
  • 课程框架…………………………………………………………16
  •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课程结构…………………………………16
  • 学校课堂教育教学课程图谱…………………………………19
  • 校内外德育活动课程图谱……………………………………20
  • 课程设置…………………………………………………………………21
  • 学校课程设置原则………………………………………………21
  • 学校课堂教育教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22
  • 校内外德育活动课程设置………………………………………25
  • 学生作息时间表…………………………………………………28
  • 课程实施…………………………………………………………………28

(一)课程实施管理………………………………………………………28

(二)外语课程教学要求…………………………………………………29

第三部分 课程管理评价与实施保障……………………………………………31

  • 课程实施效果评价………………………………………………………31

(一)基础型课程评价……………………………………………………31

(二)研究型、拓展型课程评价…………………………………………32

(三)探索建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评价体系………………32

  • 课程保障…………………………………………………………………35

(一)制度保障……………………………………………………………35

(二)管理保障……………………………………………………………36

(三)师资培养保障………………………………………………………36

 

 

 

 

 

 

 

 

 

 

 

 

 

 

 

 

 

序言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信息的网络化,人类真正开始进入全球化时代,各个国家与民族学习彼此的语言成为推进这种全球化的必然途径与手段,故外语教学成为每一个国家与民族今天必然的选择。我们国家希望通过融入世界来达到发展自己、复兴民族之目的,外语教学也必然是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人类进入新世纪后,全球化已成为趋势,地球村已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现实。我们发现,外语学习不仅仅是外国语言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外语学习与交流,了解、理解语言背后的外国文化,并学会包容这种文化,使自己成为一个世界公民。从这个意义上讲,外语教学的目的开始更多的是起着育人的功能。

根据最新发布的《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上海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实现教育国际化,让学生具备国际交流、理解、合作、竞争能力。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教育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外语语言使用技能,还要了解和学习西方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并理解“各国具有不同的文化,并因此而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及对事物的看法”这样一个客观事实,从而具有较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在今后的国际交往中从容应对,游刃有余。

近几年,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出现了中外文化不断交融与碰撞的现象,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国际型人才成为时代所需,我国的教育也逐渐走向开放,建立起一种“中外文化兼容并包”的文化教育理念。“未来上海基础教育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标志是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包容。东西方文化教育之间有差异,但不应有鸿沟。他们的融合应该是水的融合,是看不见的,不是凑合、叠加而是整合。在融合的过程中差异客观存在,包容至关重要。”(尹后庆,《见证变革——站在上海基础教育转折点上》)

 

 

第一部分 学校课程建设基础与定位

 

一、 学校概况与发展定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简称上闵外)是由闵行区人民政府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创办的一所以外语教育为特色的闵行区重点寄宿制中学(实验性示范性中学),是大虹桥地区标志性的文化工程,也是闵行地区唯一一所以外国语为学校特征的闵行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上闵外位于大虹桥地区,处在虹桥国际商务中心的核心区域,是目前虹桥地区最重要、标志性文化工程,而大虹桥地区是上海未来若干年内对外开放的中心之一,虹桥国际机场、国家展览中心就位于此。上闵外以外国语教育为学校特色既是闵行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虹桥地区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与闵行区人民政府签订的办学协议中明确提出学校发展的方向:要求上闵外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将学校创建成为上海市外语特色重点高中,成为上海外国语大学除了上外附中以外又一高品质的外语类重点高中。与此相配套的是:首先是直接将学校定位在闵行区重点寄宿制高中;其次是高标准的校园建设与设备配套;第三是灵活的办学机制(配套有民办初中);最重要的是有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全方位参与。

  • 学生基本情况

2017学年,学校首次出现高中毕业班,共有高中三个年级总计308名学生,班级规模适中。具体数据为:

班级数

学生人数

年级

班级数

学生数

高一年级

4

160

高二年级

2

81

高三年级

2

67

总  计

8

308

其中高一年级入学最低录取分数为579分,在招生班额翻倍的情况下,学生水平与高二年级2016年入学时情况基本持平,略高于高三年级2015年入学水平。

 

  • 学校设施设备

学校现占地面积4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8000平方米,校园建筑与布局为英伦风格,设施设备现代化,为学生创设了美奂美伦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现有标准化教室45间,适用于走班分层教学的小教室16间;配有理、化、生标准化实验室,信息、劳技、美术、科技、书法等专用教室,以及图书馆、阅览室、语音教室、远程直、录播教室等功能教室。此外,学校还专门辟出一个楼层,建设成为学校艺术体验中心,包含钢琴房、舞蹈房,管乐、民乐、合唱、戏剧等排练室,为学生发展艺术特长、丰富校园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配有300米塑胶跑道,室外足球场、篮球场、田径运动场以及面积约为180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并建有半封闭式网球场一座,为学校推进网球特色课程奠定了基础。

作为寄宿制学校,我们配有一幢11层的宿舍楼,可提供1080个住宿床位,每个房间均配有独立卫生间,住宿条件优越。此外,学校还配有约2650平方米的食堂,为保证师生良好的生活条件打好了基础。

 

  • 学校师资配备

学校聘请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吴金瑜先生任校长;副校长由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校长助理、著名外语特级教师章正言老师与上外英语语言学韩焱虹副教授、闵行区教育局原干部唐浩先生担任。同时,上闵外充分利用上外的优势、学校的区位优势以及优势的办学体制,聘用一批来自上海市、区重点中学的骨干教师、985大学的优秀研究生以及优秀的海外教师,更有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及其附中的优势课程教学管理团队,确保学校无论是在内涵还是外延上发展成长为一所上海市优质外语类中学。

学校共有教师75位,现有特级教师/校长1位,高级教师7位,中级教师31位。其中学科带头人 位,区级骨干教师3位,骨干后备2位,上外大学外派专家2位。学校教师团队平均年龄近35岁,其中30-40周岁的教师38位,他们年富力强,又具有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是上闵外教师团队的核心力量。我们招聘的新教师均来自985高校或上海外国语大学这样的顶尖专业类高校,普遍为研究生学历,他们专业素养优秀,学习能力强,工作态度积极努力,是上闵外后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学校教师配备学科分布合理,各学科均有相应的专任教师;注重教师梯队建设,形成了以老带新的合理结构。

 

二、 学校特色发展方向——基于文化理解的外语教育

作为一所以外语教育为特色的学校,上闵外继承上外的校训,并根据学校的特点,提出学校核心的办学思想:“明德笃志,学贯中西”;其次,我们秉承外国语学校“外语突出、文理并重、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希望我们的学生能成为“言有物而行有格、具有国际视野与民族情怀的、文理相通的世界公民”,希望有一批又一批像学长杨洁篪先生这样的外交及创新性人才从这里走出。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科学、有效的外语教育课程规划与实施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我们的外语教育基于但远远高于对外语语言的学习,我们注重的不仅仅是工具性的语言训练,更重要的是人的基本素质培养。在上闵外,外语教育在提升学生语言运用技能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所谓“跨文化”的人,不仅仅要具有对目标语文化和语境的适应及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文化相对论意识及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并且能够采取相应措施应对这些差异。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熟练的外语语言技能,而且应该培养他们在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洞悉外语背后的文化,并在与外国文化的交流中,基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包容和尊重,达到中外文化在学生身上的融合,使他们今后能够游刃有余地穿梭于中外不同文化之中,成长为高素质的世界公民,并发展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优秀使者。

学校自创建伊始,便以此作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方向,并得到了闵行区政府、教育局及上外大学的有力支持。根据闵行区人民政府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签订的合作办学协议,学校在创办伊始便被直接定位为闵行区重点寄宿制高中,并配套有民办初中。学校初中部可以面向全市选择优秀生源,高中部则以超过部分市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进行招生。较高的办学定位和灵活的办学机制使学校得以招收到学习基础较好、具有一定外语学习天赋并喜爱外语学习的优秀学生,使我们具有比较坚实的推进外语特色教学的基础。此外,上海外国语大学派有专家团队常驻学校,对上闵外的办学方向、课程建设、外语师资培养、外语教学改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撑,帮助我校形成外语特色。

建校以来,学校积极推进外语特色建设,并取得了较大进展。2017年3月22日,“闵行区特色高中建设”项目评估组对我校外语特色建设工作进行了检查和评估,并做出总结性评价:上闵外“基于文化理解的外语教育”办学特色已经形成,学校办学前景良好。2017学年,学校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在外语特色课程开发与建设、外语师资培养、外语特色体验活动开展等方面有序推进,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为打造“百年名校”奠定基础。

 

  • 高校招生政策变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根据最新的高考招生方案,学生报考不再分文、理科,而是3门必考科目+3门选考科目,英语可以参加两次考试。学生的选考科目可以有多达20种组合情况,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情况下,也为学校课程设置增加了很大难度。同一学科,有些学生是高考选考科目,有些学生则只需要通过合格性考试即可,对教学难度各有不同的要求。如何对师资进行合理、有效的调配,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其次,根据新高考招生政策,学生选考科目采取以百分位计算等级,在高考录取时折合为分数的方式。因此,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分析自身优、劣势,结合生涯、职业规划进行合理选科,也是我们必须面对并解决好的新问题。

第三,增加了“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批次,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贯穿学生整个高中阶段学习生活,包括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文化素养、学业成绩、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身心健康及兴趣爱好、个人特长等各个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这就要求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评价方式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必须开发更多拓展新、研究型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同时增加课题研究指导、拓宽社会实践范围等,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绝不能再局限于纸笔考试这一单一方式。

 

  • 学校2016学年课程计划实施情况

2016学年,以学校外语特色建设为契机,在上一年发展积累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学校特色课程、教学、德育等方面的建设,初步形成我校特有的教育形态。具体工作如下:

(一)根据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向与闵行教育发展的要求,落实学校特色发展规划。2016学年,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要完成了如下工作:首先,对我校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落实了具体化要求,并提出校本化课程解释,其中,初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等开始形成上闵外校本课程,英语学科已形成听、说、读系列校本课程,并开始向外辐射;其他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也开始推进。其次,在开好、开足国家(地方)课程的同时,梳理完善校本课程,并形成相关的课程标准,特别是外语、艺术特色课程,已经开始系列化;第三,形成了源自学生的一批生本化课程,如戏剧、表演、器乐、舞蹈、网球等,极大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第四,2016学年,我们重点做好了文化体验类课程,高中有两支短期留学团队分赴美国和澳大利亚进行国际课程学习和文化体验;初中在2016学年第二学期,有120多位学生分别到美、加、英、澳洲等国姊妹学校游学,第一次实现了我们对这门课程设计,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第五,本学年,我们在初中六年级正式开设双外语课程班,我校的外国语教育特色迈出了重要一步。

另外,根据学校未来发展的要求,我们继续完善我校的艺术、科技、体育等特色课程,为我校的科技艺术特色的彰显打下扎实基础。其中,我校艺术团获全国金奖,学校获全国艺术教育先进,我校的鼓号团获上海市闵行区一等奖等等,极大推进了我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我校科技中心辅导的学生同样成果丰富,在上海市未来城市项目中,我校获最佳设计与模型奖。

(二)根据学校发展思想与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继续推进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在高中部,我们根据上海市高考改革方案的精神,对课程的设计、教学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等进行全面研究,并扎实推进。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完善并形成“固定班级制与走班制相结合”班级教学组织方式,初中部继续做好“圆桌教学”的实施与研究。

本学年,我们继续探索“基于文化理解的教育模式”的研究实践,并结合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逐步形成我们上闵外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有效方式,并已初见成效,2017年3月,我校外语组成为我校第一个举行全区教学成果展示的教研组。同时,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基于理解的知识分类及相关的课堂教学范式的研究实践。

一年来,我们继续研究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策略、途径等,遵从师生认知与情感发展规律,研究考试要素与规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追求,提高教学效益;同时,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益,进行科学教学评价。本学年,我校的初高中学生的学业成绩继续提升,在区质量检测中,整体成绩名列区第二,有些学科表现突出,名列区第一。

(三)学生发展工作

一年来,我们加强研究新形势下的学生心理与良好德性形成规律,结合我校的外国语教育的特点,研究我校的有效德育形态,并发挥我校两个区级班主任工作室的作用,提高我校的德育效益,为国家育好人。

首先,我们持续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如学生礼仪、学习生活习惯、日常良好的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养成教育!本学年,我们的早操还聘请军人教官带操,让学生从一天的第一件事开始就是有序学习生活。

其次、我们进一步探索基于理解的德育模式的内容、途径、方法等;办好闵行区班主任工作室,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水准;探索微论坛德育策略,完善、形成有我校独特特点的基于理解德育模式。

第三,我们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9月的体育节、12月的国际文化节、3月的绿色文明月、4月的科技创新月、5月的达人秀、6月的民族文化月等学生自主学习生活体验活动,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

(四)教师团队建设:我们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使我们每位教师的日常举止言行、常规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及其他教育过程成为德育过程。上闵外初步形成理解、敬业、奉献、智慧、热爱学生的育人文化。

一年来,学校继续加强教育科研,并通过教育科研与其他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修养。一方面,做好“分类培训”、“小课题研究”、“专家讲座”等师训项目;另一方面,通过教育论坛、师德规范、课题研究,特别是全员的教育实践中反思研究等方法提升我们老师的专业修养,初步形成良好的教育研究文化。

 

总结2016学年课程计划实施情况,学校课程计划基本得到落实并有所发展,学校外语特色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当然,在发展与逐步成功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总结与反思。目前,学校外语教育特色的探索还存在很大的困难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校优秀外语教育文化的形成还需努力;其次,优秀外语教师队伍的形成还在过程中;第三,学校外语教育课程系列还欠丰富与精确;第四,学校外语教育硬件设施建设还需加快;第五,外语教育的方式途径等还要进一步探索;第六,外语教育的海内外教育资源还需进一步整合与丰富。当然,更重要的是,学校外语教育的思想还需在探索发展过程中继续完善与丰富,学校外语教育的方向等还需在学校与教育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明确。

 

 

第二部分 学校课程计划与实施要求

 

  • 课程目标

学校课程目标的确定,既要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能够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同时还应该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根据我国社会发展中对外向型人才的需求,我校结合自身“外语类重点高中”的办学定位,提出了具有我校外语特色发展的课程建设目标。

(一)学校办学思想:明德笃志 学贯中西

上闵外继承上外的校训,并根据学校的特点,通过半年多的教育实践与反思,明确提出学校核心的办学思想:“明德笃志,学贯中西”。

“大学之道,在于明德”。我们首先希望我们的学生具有优秀的中华民族品质与情操;“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不仅仅要有远大的志向,更要专心一志,立志不变,为自身的发展、家庭的幸福、民族的振兴、人类的进步孜孜不倦的学习。

学贯中西”。虽然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有难度,但我们用此成语的用意更重要体现在希望我们的学生在学问上要有贯通中西方知识与技能的意识,更要在思想、文化意识上融汇中西方优秀的文化元素,树立起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而奋斗的价值理念。所以,我们这里的学贯中西,强调上闵外学生是基于民族优秀文化的外向型品质及国际视野。这里的学贯中西,是希望上闵外的学生能成为具有中华情怀的世界公民。

我们所追求的高品质教育就是:我们的教育思想是合符人的成长规律与时代社会需求的;我们的教育行为是受学生欢迎并让学生健康幸福成长的;我们的孩子在这样的校园里能成为品行优秀、有独立思想、有担当精神、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养学生;我们的校园不仅仅现代美丽,更在其所表现出的校园文化能让人们在感受国际化元素的同时,感受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我们的老师是一群具有与学校办学思想相一致的现代教育理念与素养的老师,他们是一群积极向上、具有理解孩子意识与能力的老师,他们的教育行为就是学生所希望的、欢迎的教育行为。

在此基础上,我们形成了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校训school motto:明德笃志,学贯中西

校风school spirit : 志远自强,卓然自立

教风teaching spirit: 诲人不倦,越而胜己

学风learning spirit:好学力行, 博学善思

校标:我们吸收了上外的校标核心思想,以展开的书本及茁壮的橄榄枝为主体构型,书本象征对学问与真理的求索,橄榄枝象征对世界和平、友谊和不同文化交融的向往与追求。两者衬托并环绕着代表学校的三个文字元素,依次为中文校名简称(上闵外)、英文校名缩写(SMFMS)、建校时间(2015年),也是代表上闵外对美好未来的一种精神追求。

 

(二)特色办学理念:基于文化理解,形成外语教育特色;学生培养要求外语见长、文理相通。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本思想,结合我们学校的发展特点与定位,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教育规律,提出上述指导思想。

需要解释的是,此处的外语不仅仅是指外语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理解、尊重与包容文字语言背后的异域文化。照此理解,我们提出的外语见长,是指我们的学生不仅仅要掌握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的学习与对语言背后的文化的理解,成为一个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学生。

文理相通,易经对通有如下解释: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群谓之通。我们的文理相通是希望我们的学生在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的同时,达到文理相通,包括文理知识的相通,文理思维方式的相通,文理创新意识与内容的相通,文理实践能力的相通等等,从而真正达到培养有外语特长的创新性人才。

 

(三)特色课程建设目标

充分发挥学校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办学的资源优势,以“外语突出、人文见长、全面发展”为指导原则,构建符合学校定位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具备上海外国语大学基因及学校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外语课堂教学改进,以“听说领先,大量阅读,注重语言运用,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外语教育教学的指导原则,改进外语课堂教学模式,“少讲多用”,提升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以语音教学为突破点,以“文化理解、文化包容”为目标,联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提升学校外语教育教学内涵,彰显外语特色。

  • 开展基于文化理解的外语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在学习外国语言的同时,融入到外语背后的文化中去,通过充分的交流,了解、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模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外语外在的交流功能及内在的文化意义,从而使他们今后能够游刃有余地穿梭于中外不同文化之间,成长为高素质的世界公民,并发展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优秀使者。
  • 构建“基于理解的德育”模式,即在“德育是美德体验”的育人理念引领下,追求德育目标、内容、形式不断贴近德育主体(学生),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积极的认知、体验与践行,实现德育效果最大化的德育模式。在这样的德育过程中,德育主体(学生)通过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目标认同,自主进入蕴涵美德的社会现象中,在体验美德现象的同时,使自己成为德育的主体去反思、建构美德知识,从而达到行为认同并实施美德行为(即良好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成长成才。

在2017学年,基本完成学校基于文化理解的德育校本课程架构并形成系列校本课程;完成闵行区行为规范示范校创建工作。

  • 在外语特色建设方面加强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有限的环境中,通过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活动,不但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且拓展视野,汲取知识,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最终达到:具有较为熟练的语言技能,比较丰富的语言知识和学习过程的体验;具有良好的外语交际能力,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团队合作的意识,乐于接受世界优秀文化的开放意识;持久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学好外语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特别是培养学生具有准确、地道、优美的语音语调。同时注重多渠道拓展学生文化视野,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了解和学习不同文化,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 推进小语种教学,初中部每个年级开设一个“双语种班”,该班学生除正常学习英语之外,还可根据自身兴趣和学习能力选择法语、德语或葡萄牙语之一进行第二外语的系统学习,学生在初中毕业时第二外语可达到欧标A2级标准(即可以使用第二外语参加中考的水平)。面向其它班级学生推出第二外语选修课程,使感兴趣的同学能够初步掌握该门外语的基本会话,了解该国文化特征。
  • 初中部及高一年级引进美国STEAM课程,并在科学、地理、信息、物理、化学等学科推进中英双语教学,增加学生动手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关注世界科技发展最新动态,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以及灵活迁移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 学生享有丰富多彩的外语活动及海外游学经历,通过参与活动亲身体验,从而能够学中用,用中学,外语学习和外语活动有效互动、互补、互相促进。通过多种形式、各类主题的外语活动,促进学生拓展视野,了解西方国家文化,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学生培养目标

我们希望培养出的学生是“言有物而行有格、具有国际视野与民族情怀的、文理相通的世界公民”。

这与我们的办学目标是一致的。

“言有物,行有格”出自《札记﹒阳货》。原意的“言有物”,是告诫人们说话要有根据,不能信口胡说。“行有格”指的是人的行动应该做到内在道德和外在行为的统一,即知与行的统一,言与行的统一。对于我们上闵外的孩子来说,我们提出“言有物,行有格”,就是要求我们上闵外的学生在接受、理解西方优秀的语言文化的同时,对于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加以继承并以之作为我们的言行准则,使每个孩子具有民族的情怀;另一方面,在上闵外这样一个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地方,让我们的孩子不仅仅具有民族情怀,还有远大的为人类进步而奋斗的地球人的胸怀,并具有世界公民的品质。

这里的国际视野、文理相通、高素质,就是要求我们的孩子在这样的校园里成为品行优秀、文科理科知识融会贯通、有独立思想、有一定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养学生。培养外语类人才、培养能够走向中国乃至世界一流外语类高等学府的当代中学生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培养具有开创精神、自由精神、包容精神、敢于表现、擅于表达、勇于创新的优秀学子是上闵外育人的最终目标。

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学校进一步细化各年级阶段性培养目标如下:

 

 

 

年级

学生德育目标

学科素养目标

高一年级

会理解爱集体。培养平等意识和诚信精神,具有严谨执着的学习习惯。

敢于挑战,养成良好的高中学习习惯,培养独立的学习、生活能力,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发展个性。

高二年级

会沟通爱及人。培养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具有创新精神和自主能力。

提高探究意识和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人文意识,学会欣赏,学会自主决策。

高三年级

会尊重爱社会。培养感恩意识和包容精神,具有相融共生和爱国情怀。

初步具有科学精神、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健康生活、有担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 “学科素养目标”具体内容参阅附件1:《上闵外学科教学校本化实施课程标准》及附件2:《上闵外学科教学校本化实施整体教学进度标准》

 

(五)学生培养特色发展目标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信息的网络化,人类真正开始进入全球化时代,各个国家与民族学习彼此的语言成为推进这种全球化的必然途径与手段,故外语教学成为每一个国家与民族今天必然的选择。我们国家希望通过融入世界来达到发展自己、复兴民族之目的,外语教学也必然是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人类进入新世纪后,全球化已成为趋势,地球村已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现实。我们发现,外语学习不仅仅是外国语言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外语学习与交流,了解、理解语言背后的外国文化,并学会包容这种文化,使自己成为一个世界公民。从这个意义上讲,外语教学的目的开始更多的是起着育人的功能。 近几年,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出现了中外文化不断交融与碰撞的现象,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国际型人才成为时代所需,我国的教育也逐渐走向开放,建立起一种“中外文化兼容并包”的文化教育理念。作为一所以外语教育为特色的学校,上闵外基于学校的总体学生培养目标及的外语特色建设目标,结合国家对中学生外语核心素养的要求,提出了我校学生的特色培养目标体系。

  • 外语运用能力目标,即在社会情境中借助外语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

英语使用能力:作为当前国际上的通用语言,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是培养国际型人才的首要目标。通过学校课程的学习,我们希望上闵外的学生能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具有准确、地道、优美的语音语调;能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到高中毕业时学生的整体认知词汇量达到8000左右,能熟练使用4000个以上核心词汇;能够根据交际情境和交际意图,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进行有效的交际。

第二外语使用能力:上闵外的学生不仅要能够熟练掌握英语,还应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和兴趣,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定的第二外语使用能力。

第二外语学习分为两个层次:普及型学习与专业型学习。所有学生必须参加普及型学习,在学校提供的二外课程中自主选择语种,每周进行1个课时的学习,要求完成学习后能够理解目标语国家的基本文化习俗知识,了解语音规则及基本的语法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专业型学生则应参加更多课时的二外学习,掌握二外语言的读音规则、语法知识及一定量的词汇,能够根据交际情境和交际意图,综合运用二外语言知识进行有效的交际。

  • 跨文化理解与交际沟通能力目标,即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我校的外语教育基于但远远高于对外语语言的学习,我们注重的不仅仅是工具性的语言训练,更重要的是人的基本素质培养。在上闵外,外语教育不仅仅是学生对外国语言的掌握,更重要的是理解外国语言背后的文化,并在与外国文化的交流中,基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包容和尊重,达到中外文化在学生身上的融合,让学生成为具有民族情怀的世界公民。

通过上闵外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了解主要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文化、政治文化、风俗习惯、重大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学生能够在了解这些文化习俗信息的基础上,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多元思维方式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了解、评价和批判性地接受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外语沟通能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与认同,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与英语文化乃至全球多元文化的交流。希望学生通过上闵外课程的学习,能够拓展文化视野,汲取知识,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提升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和文化包容力,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批判性思维能力目标:希望学生通过上闵外课程的学习,能够在与汉语和其它外语思维进行比较与分析的基础上,理解英语语语言结构的严谨性和缜密性,丰富思维体系,形成多语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能够学会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用英语/第二外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 终身学习能力目标:通过在上闵外的学习,学生能够具有主动的学习动机,掌握并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外语学习策略、拓宽外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外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善于迁移、转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学习能力。通过各类特色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保持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够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反思、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具备协同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善于在团队中学习,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与此相对应的,我校所有外语特色课程均要求培养语言能力与文化品质并重,在语言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渗透思维品质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各课程侧重点的不同,各课程所体现的特色发展目标各有侧重。

特色发展目标

特色课程

批 判 性 思 维 能 力

终 身 学 习 能 力

外语运用能力

综合英语、英语技能、英语语音训练、英语口语、英语口译

 

二者共通目标

英语阅读工程、英语经典阅读、英语新闻听读、第二外语、舞向未来、莎士比亚戏剧、STEAM课程、学科双语课程、“国际文化节”系列活动课程

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

西方文化、海外游学课程、人文素养系列讲座

 

 

  • 课程结构
  • 课程理念

首先我们认同当今课程的基本思想是由精英主义课程体系向大众主义课程体系发展,即由统一划一的标准转变为按学生发展特性及需求建设学习课程。

其次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与学校的发展培养目标来使用和开发课程;课程更多是需要教师学生重新解释的一个符号表征,这样的课程不是封闭式的,而是开放的,教师与学生本身就是课程的一部分。

学校的课程要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生成,学生的核心素要求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共性核心素养”,即国家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包含的要求,如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第二个层次是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核心素养”,具体到我们学校的要求则是优秀的外语运用能力、对异文化的理解与包容能力以及良好的跨(中、外)文化沟通交际能力;第三个层次是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个性核心素养”,即在前两层基础之上发展出的符合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与特长的独特的个人素养,如艺术、古典诗词等。

根据这样的课程理念,我们学校的课程体系由“共性课程(国家课程)+学校特色课程+学生个性化课程”三个层次构成,在认真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与学生发展需要开发、引进了相应的外语文化类课程、STEAM课程及艺体科技类社团课程,并更多的希望教师与学生利用自己对课程的理解与发展的需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理解课程,让自己也成为课程的一部分。

在学生品德培养方面,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制度先行,规划引领,整体思考学校德育工作。从本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实际出发,从学校办学成效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校办学目标与育人目标出发,制订德育课程规划,从细节入手,力求夯实学生的养成教育;以体验获得型德育活动为抓手,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形成具有本校特点的养成教育范式和体验模式,使学生最终成为“大方为人、大气处事、大胆求知”的具有民族情怀的世界公民。

 

  • 课程框架

1.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课程结构

 

 

 

 

 

 

 

 

 

 

 

 

 

 

 

 

 

 

 

共性核心素养课程要注重国家课程标准的落实,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我校发展特色及学生特点进行校本化实施,在各学科教学中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各学科的前沿发展资讯,与世界发展接轨。在学校各学科(语文、思品学科除外)鼓励中英双语教学,部分学科聘请外教任教,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接触外语、使用外语,使学生逐步了解、熟悉国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赴海外游学及日后出国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核心素养课程要凸显学校特色,开拓学生视野。

Ø 除国家课程的统编教材《牛津英语》之外,学校补充了综合英语、英语技能训练、英语口译、英语口语(外教)、英语经典阅读等课程。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语言使用,同时渗透文化知识。采用上外附中的“注意训练学生语音、语调,听说领先的启发式情景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口头、笔头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背后的异域文化元素,让学生通过外语学习了解、理解他国文化,由中国公民向世界公民发展。

Ø 开设由来自英语国家的外教任教的英语口语课,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学习到地道、生动、真实的语言,为学生创造更多使用语言的机会;同时也学会如何恰当地与西方人交流,了解他们的文化与习俗。

Ø 开设“西方国家文化习俗”课程,分主题介绍主要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文化、政治文化、风俗习惯等,引导学生在接受这些文化习俗信息的基础上,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多元思维方式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指导学生完成主题研究报告,提升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和文化包容力,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好基础。

  • 设有专门的早读时间,专时专用,通过对纯正语音材料的模仿,组织配音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习惯,提升语音语调的完美度,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中的自信心。
  • 开展“英语阅读工程”,初中部引进香港EB英语学习系统,分“日计划”、“周计划”、“年计划”,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多种体裁和内容的英语文章阅读,加大语言输入量,拓展学生知识面,并通过开展“英语读书摘记评比”、“英语作品读后感写作大赛”、“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展现自我,多读书、读好书。
  • 开展“每日英语新闻听读”活动,每天20分钟时间专门用于阅读英文报刊或收听英语国际新闻广播,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了解国内国际事务,拓展国际视野,并通过英语课堂上的“Daily Report”活动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Ø 与德育课程相结合,每学年定期组织“国际文化节”、上闵外“达人show”、“民俗文化月”、“趣味体育月”、“绿色环保月”等主题活动,期间组织不同层面的子活动并与外语使用结合,要求学生全员参与,为学生提供展示自身才能及了解、体验中外文化的平台。通过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展现自我、开拓视野。

Ø 组织部分同学赴海外姐妹学校游学,采取完全插班式学习,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修当地学校课程,与当地学生混班上课,完全融入当地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社团活动,并利用周末时间参与社区活动或参观博物馆等。通过完全浸入式生活体验,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及第二外语使用能力,充分了解当地文化及生活习俗,增强国际交往能力。

Ø 每学期安排5-6次讲座,邀请国内外文化研究专家为全体师生普及各国文化习俗知识,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情怀,了解各国文化,提升国际视野。讲座主题包括:艺术与人生系列;中外经典阅读系列、国际交往礼仪系列、中国外交与国际事务系列;各国文化习俗、教育制度与名校简介系列等。

  • 个性核心素养课程注重发掘学生特长,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与展示的平台
  • 充分利用上外的资源,在学生调研的基础上,开设法语、德语、葡萄牙语等第二外语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拓宽语言与文化学习范围。研究型课程引导学生分析文化异同,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

第二外语学习分为两个层次:普及型学习与专业型学习。所有学生必须参加普及型学习,自主选择语种,每周进行1个课时的学习,要求完成学习后能够理解目标语国家的基本文化习俗知识,了解语音规则及基本的语法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普及型学习的基础上,挑选部分学习基础好、学习意愿强烈的同学,编成独立的“双语班”,学生在完成其它学业的基础上,另外增加每周3-4课时,对第二外语进行深入学习。

  • 根据学生特长与兴趣,开设艺术、博文、科创等特色课程;引进中福会少年宫与(网球)巅峰俱乐部参与学校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由中、外教共同执教的“舞向未来”与网球课,发展学生的艺体特长。
  • 学校基于多语种学习开展丰富的社团课程,如英语莎士比亚戏剧社、法语/德语/葡萄牙语课本剧团、西方现代舞团、管乐团、民乐团等,寓教于乐、学用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使用外语、展示自我、了解目标语国家文化的平台。
  • 高一年级引进STEAM课程,由来自英语国家的外教任教,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科研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及团队合作学习能力。

2、学校课堂教育教学课程图谱

 

 

 

 

 

 

 

 

 

 

 

 

 

 

 

 

 

 

 

 

 

 

 

 

 

 

 

 

 

3.校内外德育活动课程图谱

 

 

 

 

 

 

 

 

 

 

 

 

 

 

 

 

 

 

 

 

 

 

 

 

 

 

 

 

三、课程设置

(一)学校课程设置原则

课程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载体,是学校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更是学校实现特色办学的重要支撑。我们的课程设置,其目标不能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能够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和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取向、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 国家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基础,必须扎实落实。但在此基础上,为突出我校“外国语学校”的特色,在对国家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根据本地区发展需要及我校学生培养目标做出适当调整和优化,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增加文化内涵的渗透,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理解力。
  •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基于学校本身自主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它是学校实现办学特色的基础,同时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反映。作为一所外国语学校,在国家课程之外,我们必须开设一定数量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外语类校本课程,引进国内外先进教材、教法,作为国家课程的有力补充。
  •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为帮助学生充分发挥特长,自本学年六年级起推进“英语+特色”课程结构,六年级四个班级分别侧重艺术、博文、科创、多语四个特色,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兴趣选择班级,在完成所有国家、校本必修课程之外,每周有四个课时用于发展自身特长。特长课程采用走班制,课程设置为:艺术班——舞蹈/器乐;博文班——古诗文诵读、中外经典博览、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赏析与实践;科创班——STEAM课程、AMC数学;多语班——法语/德语/葡萄牙语。
  • 在全校推进“莎士比亚戏剧体验”活动,做到班班有剧团,每年开展“莎士比亚戏剧大赛”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帮助学生自编(改编)、自导、自演莎士比亚戏剧(片段),整合多项课程,促进学生母语、外语学习及中外文化理解。

 

 

 

 

 

 

 

 

(二)学校课堂教育教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高一年级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授课方式

课时数

教材

备注说明

国家课程

语文

国家+校本

行政班必修

3

 

 

数学

国家+校本

行政班必修

3

 

 

基础英语

国家课程

行政班必修

3

牛津英语

 

物理

国家+校本

行政班必修

1+1

 

+1为分层走班教学

化学

国家+校本

行政班必修

1+1

 

生命科学

国家+校本

行政班必修

1+1

 

历史

国家+校本

行政班必修

1+1

 

地理

国家+校本

行政班必修

1+1

 

思想政治

国家课程

行政班必修

2

 

 

艺术

国家课程

行政班必修

1

 

 

信息

国家课程

行政班必修

2

 

 

劳技

国家课程

行政班必修

1

 

 

体育

国家课程

分男女走班

3

课程标准要求内容

 

总计

 

 

28

 

 

校本特色课程

综合英语

校本课程

行政班必修

2

全国外校教材

 

0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