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陶乐”文化  创办优质学校

——闵行区新梅小学2017-2018学年课程计划

新梅小学创建于1997年,是莘庄地区的一所公建配套学校。校区占地面积10276平方米,现有班级20个,学生678名,教工60名。学生中,56%以上来自本地,其他来自上海市引进人才、外来务工者的子女。作为一所年青学校,二十年来,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一个个发展飞跃。不仅学科教学质量持续走在区前列,且艺术、科技、体育等多元发展,“陶文化”更是小有名气。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安全文明校、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新一轮新优质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民创意手工体验基地优秀体验点、上海青少年科普宣传先进集体、闵行区文明单位、闵行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闵行区“新基础教育”基地校、闵行区少先队优秀队室、闵行区优秀家长学校、教育局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保持办学绩效内涵发展二等奖,综合办学水平A级一等。

 

第一部分  学校课程发展基础

一、学校课程发展优势与经验

1.良好的课程研发基础

作为一所办学时间不长的学校,一直对其原有学校的陶文化与课程经验得到传承与融合。十一五期间学校本着核心文化的课程建设目标,以课程团队研发的模式,对新梅小学已开发实践多年的《来自泥土的魅力》校本课程进行了重新打造,丰富《陶艺》课程的建设,出版了《陶陶乐——少儿陶艺》校本教材。十二五期间,学校以“陶艺”课程和电子书包项目相结合,进行了针对性的数字化课程打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十三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提炼课程建设的经验,依托信息平台,架构“五乐”生本课程体系,统整现有的科目,完善课程结构,逐步形成较为科学规范的“五乐”课程体系,编制数字化“百微”课程。

2.优秀的师资团队建设

学校教师始终以“笃实、笃谨、笃创”为价值追求。形成了教师乐于奉献,学生善学善思的学校生态环境。教师中,35-45周岁教师达43%,大学本科及以上达92%,中高级教师达68%,“稳定、均衡、扎实、成熟”成为这支队伍最显著的优势。

在近几年的课程实践中,学校的《陶陶乐——少儿陶艺》校本课程获区优秀校本课程,《机器人课程》《健美操课程》《古诗文》等课程基本研发好,基本形成了课程开发与建设的骨干教师力量。为十三五期间“陶韵”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

3.丰富的课程管理实施经验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秉承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自然的敬重,积极推进学校课程的建设。学校建立了课程管理制度与领导小组,在倡导“陶精神”的理念下,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引导教师课程理念的转变。以课程申报与课程申领双向维度保障课程建设的质量;以完善校本研修的制度来提高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以健全绩效奖励方案实现教师课程价值的体现。学校将以更开放的姿态为教师搭建课程改革的平台,提倡“打破课程界限,年段界限、思维界限”,真正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4.切合的课程课题研究主题

近两年学校以区级重点课题 《小学生“五乐”成长空间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为引领,建设“五乐”生本特色课程群落,“乐省-行规养成、乐健-健美操、乐言-古诗文、乐雅-陶艺、乐创-机器人”五大领头课程开启生本课程新格局。研发并运行数字化校园应用模块——拓展型课程平台,新开发“五乐”空间站,将课程建设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依托创新数据平台,为学生提供打破时间限制、跨越空间阻隔的多元化自主学习平台。为实现“五乐”课程目标,我们着力在“内交互、外打通”上下功夫,集聚所有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打造课程多棱镜。

二、课程发展的空间与生长点

1.学校课程哲学需要进一步厘清与丰富

学校课程设置的内容丰富,以“陶”为元素的校园生活形态基本形成。课程作为学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内容来看,我们的课程理念和学校办学理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还不够紧密,在培养人的目标上与课程的实施上缺少必要的联系。对于学校的课程哲学需要进一步的明确,厘清课程的原理和以及课程实施与培养目标的逻辑。十三五期间,学校将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点,对“陶韵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理念与办学理念、实施路径与育人目标等方面进行丰富与完善。

2.学校课程经纬需要进一步梳理与管理

课程的校本化过程中存在着对课程边界、课程深度把握不清晰的情况,即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经纬”没有很好的界定与思考。在实施的过程中,部分课程存在着流于形式;各自为政,人为割裂教育对象等现象。课程培养目标的不清晰、课程“经纬”的不明确、课程整合意识的薄弱,是造成以上困境的主要原因。学校在明确课程哲学的基础上将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统整与补充。在十三五期间,形成以培养“五乐”(乐省、乐言、乐雅、乐创、乐健)为核心要素的科学规范的课程分布形态。

3.学校课程资源需要进一步开发与利用

学校虽有先进而完善的教育设施、优美而雅致的校园环境,但由于学校仅是小区里一所普通的学校,面积不大,虽有“陶艺”专用教室、“科技”陈列室、“创新实验室”等,但随着课程的越来越丰富,专用教室明显不够,相比其它学校校园硬环境、软环境、潜环境的建设相对滞后,以至于学校在全面推进课程建设进程中受到了改革空间的制约。学校所处周边部分社区居民,怀有一技之长,是课程实施的优质资源,如何社校合作,充分挖掘社区物与人的资源是后续课程建设的新方向。

4.教师课程素养需要进一步发掘与提升

学校已基本形成有一定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教师骨干团队,但梯队建设相对滞后。学校教师把课程概念简单地等同于课本或教材概念。课程理念还比较落后,对于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缺少思考,因此课程的执行能力还较为欠缺,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还比较浅近。学校加要强课程培训,注重青年教师的课程素养的提高,逐步形成良好的课程实施氛围,提升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第二部分 办学理念与课程理念

  • 办学理念:

20年来,新梅小学始终融合陶艺特点与陶行知教育思想,从1998年起,学校开始了“陶文化”实践,从“陶兴趣→陶课程 →陶实践→陶精神”,“陶文化”特色逐步形成,“以陶育德,以陶育人”办学理念由此确立。“陶”共有两层含义:一是办学至今学校所坚持开展的陶文化教育(包括陶课程、陶活动、陶实践),二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主要为生活教育理论)。在陶精神和陶思想有机融合下,学校形成了以“做学创合一——做中学,学中做,做学之中求创新”的文化主轴,培养具有陶精神的新梅陶娃和陶人教师。近5年来,新梅小学在办学过程中梳理并构架了一个完整的“陶文化”实践体系,即:以“以陶育德,以陶育人”办学理念为魂,以“陶品管理、陶人教师、五乐陶娃、陶韵课程、陶香校园”为发展体系,打造富有陶特质的校园文化。

通过“陶韵”课程的建立与实施,凸显的是“乐省、乐言、乐雅、乐创、乐健”的五乐价值文化。她既是对办学理念中的价值追求进一步的表述,也是引导学校与三类课程的“对话”,为儿童的成长营造适合他们生长的自由的、健康的、快乐的课程体系,努力实现为每一个孩子的童年生活留下精彩无限的课程目标追求。

二、学校课程理念:

老教育家吕型伟为我校提出的“以陶育德,以陶育人”是学校历年来所坚守的办学主张,在此之下,提出了 “让每一个‘陶娃'尽显精彩”的课程理念。

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共同参与者,是学校教育构成的基本要素。“陶韵”课程是学校生活的核心内容。教师在“陶韵”课程中实现自我的教育梦想,学生在“陶韵”课程中发现自己的梦想。学校以“陶乐文化”向全体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提出了行动纲领:“追寻‘陶乐’精彩,实现人生梦想!”。

   以课程为载体,教师通过对“陶人”的思考,引领自我的课程理念,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能力,体验自我成长的快乐;学生通过“五乐陶娃”的浸润,既满足个性需求,亦激发童年的梦想。

 

第三部分  学校课程目标

1.学生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理念以及学校发展目标,每一个新梅学生应具备乐省、乐言、乐雅、乐创、乐健五大核心素养,在陶韵课程的实践中成为一个“五乐小陶娃”。具体目标如下:

核心素养

核心目标

乐省

在行规养成中,乐于反省自己,提高礼仪自觉。

乐言

乐读中外经典,展现学习所得,提升语言素养。

乐健

积极参加运动,养成锻炼习惯,享受健身乐趣。

乐雅

参加艺术学习,感受艺术之美,绽放艺术才能。

乐探

乐于提出问题,敢于探索未知,增强科学兴趣。

2、教师发展目标

在陶文化的孕育下,教师具有“陶人教师”七大精神:无悔绽放的奉献精神、新苗破土的青春精神、质朴雅静的实干精神、千锤百炼的铸陶精神、柔水亲和的爱生精神、浴火焕彩的担当精神、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

在陶文化的孕育下,着力打造“活火”型智慧教师;全力创造“活水”型有效课堂;努力营造“活力”型优质教研。

3、课程建设目标

积极夯实基础型课程、做实拓展型课程及落实探究型课程。根据学校实际,适切地开发《陶韵》学校课程,丰富学校课程的内涵。

 

第四部分  学校课程体系

一、学校课程模式

学校陶韵课程模式是“1+WL”。 “1”——指国家课程,不可自主改变;“WL”——拼音是“五乐”缩写, “WL”课程表示属于学校、属于学生的校本课程,具体包括经典诵读系列、节日文化系列、学习准备期系列、学科类、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等课程。

二、学校课程设置

“1+WL”陶韵课程设置表

年级

核心素养

国家(1)课程

校本(WL)领衔课程

一至五

乐省

品德与社会

《行规养成》等

乐言

语文、英语

《古诗文经典阅读》等

乐健

体育与健身

《健美操》等

乐雅

唱游(音乐)、美术

《陶艺》等

乐创

数学、自然、信息科技、劳动技术

《机器人》等

 

 

第五部分  学校课程实施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1.基础型课程的实施。基础型课程是学校课程中的主要内容,主要按照上海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结合现代生活发展、闵行区四化教育、学校陶乐文化等理念,通过“陶韵课堂”来实施。

“陶韵课堂”,是在遵循“主动有效课堂”理念的基础上,按照“情境导入     发现问题     尝试解决    归纳方法    拓展延伸”五个课堂环节,体现“兴趣、科学、主动、合作、有效”五个课堂特征,达到师生同发展,成为具有七大精神的“陶人教师”、形成五乐素养的“小陶娃”。

具体要求:

(1)陶韵课堂(各学科)中的情境创设、素材的选取、拓展延伸的范围都要渗透校本内容,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课程计划由教研组讨论决定进行整合后分布实施。

(2)校本课程系列渗透在各年级各学科的基础型课程中,《古诗文经典阅读》列入在各年级的语文课程,《健美操》列入各年级的体育课程,《行规养成》列入各年级的品社课程。

2.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实施。区本的《少儿围棋》列入一年级的拓展课程,《足球》列入二年级的拓展课程,《游泳》列入三年级的拓展课程,校本的《陶艺》列入一至五年级拓展课程,《机器人》列入四年级的拓展课程。20几个兴趣课程分为文苑、艺苑、科苑、体苑四大类,以学生走班的形式开展, 时间主要集中安排在每周一下午的快乐活动日,做到人人参与。探究课程的实施采用课内外结合,校内外联动的形式,有效接受与主动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我校是科技、艺术特色校,是节能减排示范校,所以本学年探究课程确定了科技乐淘淘、艺术ABC、环保你我他、特色123四大类共16个探究主题,分年级实施。

二、校本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主要通过陶韵课堂的“拓展延伸”环节以及拓展课、探究课、快乐活动日、五乐空间站等平台组织实施。2017年重点根据“五乐“生本课程的设计,结合信息技术,搭建“五乐成长空间站”平台。

在“五乐成长空间站”中设置了“乐省站”、“乐言站”、“乐健站”、“乐雅站”、“乐探站”五个学习站。每一个站点又设计了四个相联的版块:

快乐我来淘——放置数字化生本课程,第一批的课程是:行规数字化生本课程、阅读经典生本课程、陶艺生本课程、健美操生本课程、智能机器人生本课程。

快乐我来闯——这里设置了闯关游戏让学生完成生本课程后,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自我检测。

快乐我来嗨——发布相关主题活动的信息,学生自主点击报名参加。

快乐我来秀——学习生本课程后,学习成果(照片、视频、作品)的展示。

 

第六部分  学校课程管理与评价

一、学校课程管理

1.师资管理。教师是陶韵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教师必须逐步成为一个“陶人教师”,即成为一个师德高尚、技能精湛、真诚相依、正直向上的教师,形成一支以爱心为上、师德高尚、专业扎实、结构逐步趋于合理的学习型、研究型协作团队。

学校成立教师发展领导小组,有校长室、课程教学部负责实施,通过个体发展(陶人教育生涯设计等)、校本研修(陶人讲台、陶人论坛、“微联“教研等)、专业引领(陶人工作室、陶人表彰)打造一支“陶人教师”团队。

2.课程管理。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做好课程的选题、开发、完善、审批、实施、评价等管理工作,每学期组织2-3次课程研修,逐步完善学校的课程。   

陶乐课程管理流程图

3.课程制度。(详见附件)

二、学校课程评价

1.对课程评价

 

指标

行为描述

考核等第

5

4

3

2

1

1国家课程

课程目标(0.2)

符合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具体化。

 

 

 

 

 

课程计划(0.2)

严格实行上海市课程计划,校本化实施计划科学有效。

 

 

 

 

 

计划执行(0.3)

    按照各学科教学五环节的要求实施课程。

 

 

 

 

 

课程效果(0.3)

    师生的满意度、参与度、获取量有增强。

 

 

 

 

 

校本课程

课程取向(0.2)

选题来自于学生真实需求、学校发展需要与实际可能。 

 

 

 

 

 

课目设计方案(0.25)

主题贴近实际,背景交代清晰,培养目标明确,内容组织结构合理,实施要求明确,课程评价指向多元、具体。 

 

 

 

 

 

教材或学材(0.3)

呈现的教材或学材符合课程纲要要求,以教学活动为单元,单元间有较强的内在逻辑性,所设计的活动目标明确得当,可操作性强,并具有开放、探究性与动态生成性。教材(学材)有不断优化的机制。 

 

 

 

 

 

课程实施(0.25)

做到五个落实:课时空间落实,教师配备落实,相关配套条件落实,教学过程管理落实,学业评价与记载落实。 

 

 

 

 

 

2.对学生评价

●课堂评价

 

指标

行为描述

考核等第

5

4

3

2

1

乐陶娃

学习兴趣(0.2)

对课程内容有好奇心,对课程形式感兴趣。

 

 

 

 

 

学习态度(0.2)

课程学习认真,主动参与,有活动积极性。

 

 

 

 

 

学习过程(0.3)

    积极参与活动过程,善于提问、实践、合作、反思、互动。

 

 

 

 

 

学习效果(0.3)

    五大核心素养(乐省、乐言、乐雅、乐创、乐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活动作品有效呈现。

 

 

 

 

 

●“五乐空间站”平台学习评价:

我们以积陶娃的评价方式来进行评价指标设计。即完成“五乐”数字化生本课程的学习就能获5个陶娃。完成闯关游戏并能达到60%的正确率,又可获得5个陶娃(当然学生也可以反复进行闯关游戏,但陶娃的奖励只有一次)。参与“五乐”活动,主动承担活动任务可获得5个陶娃,没有担任活动任务,但只要认真观摩活动也能获得2个陶娃。能大胆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或作品,同样能得到5个陶娃的奖励。有个性特长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校级、区级、国家级、世界级比赛来获取更多的陶娃奖励。最后以每个站积分排名前十的学生,获得“乐省小达人、乐言小达人、乐健小达人、乐雅小达人、乐探小达人”的称号。

3.对教师评价

 

指标

行为描述

考核等第

5

4

3

2

1

陶人教

课程开发(0.2)

主题符合实际,方案设计合理,资料准备充分。

 

 

 

 

 

活动准备(0.2)

活动材料(活动设计、课件、学具等)准备充分。

 

 

 

 

 

活动组织(0.3)

    活动组织严谨,学生参与度高,有显著的收获。

 

 

 

 

 

活动成效(0.3)

    课程的开发能力、实施能力明显增强,学生的“乐省、乐言、乐雅、乐创、乐健“核心素养明显提高,能呈现活动成果、作品。

 

 

 

 

 

 

第七部分  学校课程保障

一、组织保障

建立学校课程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成员分别由学校分管副校长、课程教学部主任(学生发展部主任、科研室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校各学科的骨干等组成的五级课程管理网络,提供课程的主题、内容、要求、审批、实施等指导。

二、机制保障

结合对三类课程的教师的考核、评定措施,形成激励机制,对一些教学成绩优秀、课程评定为优秀的各学科教师予以奖励;同时,对一些考核成绩滞后的学科教师与年底奖金发放、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审紧密挂钩,严格保证学科的教学质量,不断规范课程的建设。

三、环境保障

学校为三类课程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硬件与软件上给予极大的支持,创设机会,提供资金开展相关的活动。如对拓展型课程专用室的改建与完善、外聘教师的支出、竞赛的开支、走班制教学场所和教学用具等教学资源的调配、奖金的发放等,学校都作了较大的倾斜。

 

 

 

 

 

 

 

 

 

 

 

 

 

附件:

新梅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1.领导管理。学校课程领导小组是学校拓展型课程开发、建设、实施、评价的最高机构,负责课程的立项、分类组合、教学实施、教学检查和反馈、课程时间和人员的安排。其中课程教学部主要负责“陶韵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学生发展部主任及大队辅导员主要负责“主题活动”、“专题教育”的实施。每学年末,教师结合自己的专长,向课程教学部申报拓展型课程项目,经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利用暑假进行课程开发,在开学的前一周向课程教学部递交科目设计方案。对于教师已实施过的科目设计,只要没在上一年的实施中被淘汰,学校允许教师在暑假修改后继续申报。教导处组织评审小组,对教师上交的科目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审核合格纳入学校拓展型课程项目库并准予实施。

2.开发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坚持立足四个基本点:一是教育的发展,二是学校的特色,三是教师的特长,四是学生的个性。

3.课程内容。校本课程开发要继续依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学校发展目标、学生培养目标,依托地域资源,完善以《陶韵》课程为文化核心的课程,并辅以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科艺体项目和学科渗透的校本课程资源,包括德育类、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学科类、综合类等拓展型课程。

4.课程选择。课程实施采用必修与自选两种形式。陶艺与区本课程是必修课程,兴趣课程是选修课程。每学年初,课程教学部向学生介绍学校的拓展型课程项目,每个学生通过《新梅小学课程平台》进行自主报名,确保每位学生能参加1个兴趣课程的学习。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五乐空间站”进行线上课程的自主学习,课程数量不控制。

5.学习形式。双向选择后,课程教学部形成拓展型课程实施安排表(包含项目实施地点、指导教师、参与学生地点、活动时间等)分发给班主任落实,让学生明确自己参加的项目以及活动地点、活动时间。在每周一下午快乐活动日的拓展课进行走班活动。

6.活动管理。指导老师在上课前,必须进行点名核实人数,避免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

7.成果展示。经过一学年的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动态或静态的展示,教导处根据平时的抽查和展示并综合其他项目对教师实施课程进行评价。

8.课程评价。对于在评价中处于优秀的课程,我们鼓励循环实施。对于不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逐步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