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华坪小学2017学年学校课程方案

 

学校课程建设目标

 

一、课程理念

实践让我们认识到:学校教育的核心是课程,教育的理念与学生培养目标只有通过多元化、校本化的课程才能最大程度地落实。但是,一所学校的课程绝非越多越好,只有从正确的学生培养目标出发,切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体现学校特色,落实学校文化,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学校课程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课程。

——以设计能满足、提升师生成长需要的课程内容和形式为重点;

——以积极投入“新基础教育”研究,持续改进课堂教学为核心;

——以“三类课程”有机结合、选修课限定性与自主性相结合、学校课程资源与社会实践资源相结合为原则。

学校课程要凸现学校独特文化——“和乐”文化,其内涵价值是:“和而不同、乐而不松、和谐融通、快乐成功”;其外显特征是:以“和善、和谐、和美”,促“乐学、乐业、乐群”。

 

二、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

1. 培养目标

A、学生培养目标

培养一批身心健康、热爱学习、品行优良、主动发展的新型学生。主要是牢记“仁爱、正直、勤奋”的校训,追求“四德”:“诚实守信”的为人之德,“承担责任”的行事之德,“热爱祖国”的为民之德,“自我完善”的立身之德。

B、教师专业成长目标

锻造师德高尚、人格完善、生命自觉、一专多能的“阳光教师”群体。主要是注重学习研究,修炼“五气”: “明是非,知荣辱,遵纪守法,具正义感,职业道德良好”之正气,“会合作,能反思,更新自我,欣赏他人、具宽容博爱胸怀”之大气,“勤学习,好钻研,博采众长,厚积薄发,具专业创新素养”之底气,“敢为先,乐创造,与时俱进,善抓契机,具主动发展潜质”之灵气,“有爱心,懂生活,情趣高雅,追求和谐,具乐观进取精神”之生气。

 

2. 课程建设目标

通过当代城市小学“和乐”课程建设,探索一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能体现“和乐”理念的学校课程建设新途径;

通过构建一套能与二期课改课程紧密结合、比较规范、系统、生活化的“校本课程”,来努力改善师生的生存状态,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培养具有“和乐”人格、创新精神的“上海新一代”奠定基础。

 

 

学校课程设置

 

一、课程结构

根据“二期课改”的课程结构体系,严格按照上海市教委课程计划要求,设置学校的课程实施结构:

以基础型课程为主,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与技能,占学校总课程的81.8%;以拓展型、探究性课程为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分别占学校总课程的15.2%和3%。

基础型课程力求“坚实与高效”,体现出校本化与规范化;拓展型课程呈现“选择与特色”,满足学生需求的多样化与生活化;探究型课程着眼于“实践与创新”,培养学生合作创造能力、积极探究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

三类课程贯穿学校“和乐”理念,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相互呼应,强调内在联系,加强统整。

 

华坪小学学校课程实施结构图:

 

 

 

 

 

 

 

   

 

 

 

 

 

 

 

 

二、课程设置

表1  上海市闵行华坪小学2017学年教学安排计划:

课  程、科  目

周课时

说  明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语    文

9

9

6

6

6

一年级入学初,各学科设置2至4周的学习准备期。    语文课中包含一节写字课。

数    学

3

3

4

5

5

英    语

2

2

4

5

5

自    然

2

2

2

2

2

品德与社会

2

2

2

3

3

唱游/音乐

2/

2/

2/

2/

2/

美    术

2

2

2

1

1

体育与健身

3

3

3

3

3

信息技术

 

 

2

 

 

劳动技术/

生活与劳动

 

 

 

1/

1/

周课时数

25

26

27

28

28

兴趣活动

   1

1

1

1

1

安排在周一下午“快乐活动日”。 鼓励开设短周期兴趣活动,供学生选择,每一项目每周不超过1课时。

体育活动

2

2

2

2

2

一节安排在周一下午“快乐活动日”;一节安排在周五下午。

语文拓展

1

1

1

1

1

安排在周一下午“快乐活动日”。

数学拓展

1

/

/

/

/

 

专题教育

班团队活动

1

1

1

1

1

安排在周一下午“快乐活动日”。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1-2周

学生必修;集中安排或分散安排。

周课时数

6

5

5

5

5

 

探究型课程

主题探究活动

1

1

1

1

1

一、二、三年级以《探究学习包》校本课程;四年级《水教育》;五年级以《可再生能源》《航天闵行》;科技为内容的相关校本课程。

午会

每天20分钟

每周一午会课安排0.5课时阅读活动。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35分钟

上下午各一次

周活动总量

32

32

33

34

34

每课35分钟

基础型课程占比

81.3%

81.3%

81.8%

82.4%

79.4%

81.2%

拓展型课程占比

3%

3%

3%

3%

3.6%

15.8%

探究型课程占比

0.6%

0.6%

0.6%

0.6%

0.6%

3%

 

 

表2  周一下午“快乐”活动日安排:

时间

活动内容

第一节

(13:05-13:40)

班队会课

第二节

(13:40-14:15)

一年级、二1、2、3、四年级

体活课

 

二4、5、;三年级、五年级

语文限定拓展课

第三节

(14:30-15:05)

二4、5;三年级、五年级

体活课

一年级、二1、2、3;四年级

语文限定拓展课

第四节

(15:15-15:50)

全校自主拓展型课程

 

表3  闵行区华坪小学作息时间表:

             星期

    内容

时间

08:15-08:30

升旗仪式

广播操(20分钟)

1

08:40-09:15

第一节

2

09:25-10:00

第二节

10:10-10:15

眼保健操(5分钟)

3

10:15-10:50

第三节

4

11:00-11:35

第四节

11:35-12:45

午餐、午休(70分钟)

下午

12:45-13:00

午会(15分钟)

5

13:05-13:40

12:45-13:20

第五节

第五节

13:40-13:45

13:20-13:25

室内操

室内操(5分钟)

13:55-14:00

13:35-13:40

眼保健操

眼保健操(5分钟)

6

14:00-14:35

13:40-14:15

第六节

第六节

14:35-14:50

14:15-14:30

大休息

大休息(15分钟)

7

14:50-15:25

14:30-15:05

第七节

14:50

放学

第七节

16:00/16:15

15:15-15:50

第八节

放学

注:

每周一下午为全校“快乐活动日”时段,上四节课,该时间段与周二、三、四、五时段有差别,每周三、四、五15:25后为“快乐30分”时间段。

每周二下午教师集中学习,学生放学时间为14:50分。

周一、三、四、五学生放学时间:一、二年级为16:00;

                              三、四、五年级为16:15分。

 

 

学校课程实施

 

一、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基础型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基础型课程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基础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

负责部门:教师发展研究室、信息发展办公室

协调指导:校长室

1. 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目标

1)认真执行上海市教委的“学年度课程计划”,开足开齐每门课程。

2)合理安排好学校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

3)坚持课堂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减轻课业负担,渗透两纲的教育。

4)明晰学校核心价值,培育教研组文化建设,提高校本教科研质量。

 

2. 实施策略

1)在开足开齐所有课程的基础上,研究各学科课程之间的横向关系和学科课程自身的纵向联系,把握学生在每一年段课程学习中的共同目标和分科目标,从而探索一条基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产生的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的基础课程校本化途径。

鉴于小学生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分年段重点课程的要求,但并非截然分开,而是注重融会贯通、循序渐进,螺旋式发展。

A、优化一年级新生的入学准备期课程:精心策划,集中训练、分科渗透。

B、提高二、三年级学生对阅读、计算、科学探索的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C、注重四、五年级学生的社会性与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在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的前提下,研究各层次学生学习生活的规律,最大限度的利用学校现有设置,合理安排教学时空和方式,满足师生对“和乐课堂”的需求,努力使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凸现出“坚实、高效”。

A、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发挥信息资源库的作用,帮助丰富优化教学。

B、充分运用学校体育设施和场地,坚持“阳光体育60分”,改善学生体质。

C、充分运用环境资源,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入情境,体验情感,激活思维。

D、根据实际情况,可改变传统授课方式,探索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新方式。

3)在 “新基础教育”扎根研究中,研究本校学生真实学习状态,改善教师行为,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潜能,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A、加强课堂教学的全面管理,更扎实地推进课堂改革。

一是改变以前那种仅仅从教学原则、教育理念出发来粗略分析教师整体教学行为的做法,组织对一些典型课例具体环节进行分析,仔细观察教学现场学生反应,来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某些关键性行为的得失,也许可找到更真实的原因;

二是改变仅仅在期末表彰和命名骨干教师创造的“优秀工作法”的做法,组织专门“工作室”或者“工作日”,进一步总结与推广那些最核心的精神与经验,使之转变为学校所有教师共享的“有效教学策略”或者“技巧”,也许更有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

三是改变仅仅写教学随笔和科研论文的反思方式,组织教师运用“OA”“博客”等开展多元化的自我反思和合作交流。

B、加强对现有教材的解读,根据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与最近发展区,确定各学科每一阶段的作业范畴与质量目标,并建立分级分步的评估、检测题库和作业题库。

C、加强对学科育人价值的认识,渗透“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

如语文、英语、品社、科学、音乐、美术、体健等课程,要充分发挥人文精神教育的优势,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精华,融合生命教育,让学生在“和乐”中体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经久魅力;

而数学、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科学等课程,要加强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体现民族精神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4)在“基础课程校本化”研究的深化过程中,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与课程改革的关系,进一步明晰学校核心价值,营造学术氛围,提高校本教科研质量。

A、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

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为教师提供民主、开放、协力、合作的氛围,倡导平等的合作精神,共同探究课程问题;

B、培育教研组的文化建设

建立相关评价制度进行激励导向,不断促进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共同体。

 

二、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

    1. 校本课程主要包括拓展型课程与探究型课程。

1)拓展型课程

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它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由限定拓展课程和自主拓展课程两部分组成。

限定拓展课程:

主要由综合实践学习领域的学校文化活动与班团队活动、自我服务与公益劳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各类活动,以及国家规定的各类专题教育组成,是全体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

表3:限定拓展型课程一览表

课程领域

课程名称

指导教师

课时安排(学年)/天

适用年级

语言文学

《品味书香》

语文教师

36

一至五年级

数趣

《数学拓展》

数学教师

36

一至五年级

班队建设

《班团队》

班主任

36

一至五年级

社会实践

《春秋游》

班主任

14

一至五年级

爱国主义教育

欣赏影片

班主任

12

一至五年级

艺术熏陶

《高雅艺术欣赏》

艺术老师

班主任

半天

四年级

社会实践

《青少年活动基地》

班主任

3天

四年级

社会实践

《我的天地我做主》

班主任

半天

五年级

校园四大节

科技节

科技老师

周/月

一至五年级

 

艺术节

艺术老师

周/月

一至五年级

 

体育节

体育老师

周/月

一至五年级

 

读书节

学科老师

周/月

一至五年级

 

自主拓展课程:

主要由基础型课程延伸的学科课程内容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其他学习活动组成,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

表4:自主型拓展课程一览表

课程领域

课程名称

指导教师

课时安排(学年)

适用年级

语言文学

绘本阅读

张鸣

32

一年级

迪士尼英语

丁丁

32

一年级

童话世界

曹怡

32

一年级

汉字思维

朱冬蕾

32

二年级

走进阅读

范雅君

32

四、五年级

国际英标

何轶慧

32

五年级

艺术

合唱

赵沛

32

二、三年级

马林巴乐队

周艺 王万锦(外聘)

32

二——五年级

舞蹈

尤丹丹

32

一——五年级

科幻画

范净仪

32

二——四年级

儿童版画

孙鹰

32

三年级

创意美术

蔡国蓉

32

四、五年级

鼓号队

顾晓真

32

三、四年级

书法

李骏

32

五年级

社会科学

围棋入门

王阳(外聘)

32

一——三年级

环境保护

陆施慧

32

二、三年级

中级围棋

李军

32

四、五年级

创客

邵益民

32

四、五年级

模拟飞行

郑君敏

32

四、五年级

水社团

刘玉飞

32

四、五年级

摄影

陈佩康

32

四、五年级

火柴人制作

金杰

32

四、五年级

乐高机器人

朱一超

32

四、五年级

气候变化

唐群莉

32

四、五年级

体育健身

女足

顾智君

32

二——五年级

女子曲棍球

张蕾

32

二——五年级

少儿武术

乔慧

32

三、四年级

健美操

沈燕

32

四年级

乒乓

金慧超

32

四、五年级

田径

沈国伟

32

三——五年级

动手实践

玩转乐高

陶艳婗

32

一、二年级

红十字

姚莹

32

一——三年级

电视录播

戴骏

32

三年级

玩偶制作

董倩萍

32

三——五年级

手工小制作

赵春华

32

一、二年级

精美衍纸

杨莱芙

32

三年级

数学

七巧板1

罗晓艳

32

一年级

七巧板2

陈跃

32

二、三年级

数学魔术

顾燕红

32

四年级

 

2)探究型课程

是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的课程,是全体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其内容可以从学生的兴趣与生活经验出发,也可以从学科出发,实施时可以采用主题探究活动、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等方式。

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主要由国家及学校负责开发和实施,也可以由通过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社会教育机构、团体负责设计和实施。

负责部门:学生成长研究室、教师发展研究室、信息办公室、科技总指导

协调指导:校长室

表5:探究型课程一览表

课程名称

指导教师

课时安排(学年)/天

适用年级

《探究型学习包》

探究老师

36

一、二、三年级

《水文化》

自然老师

36

四年级

《可再生能源》

自然老师

18

五年级

《航天科技》

自然老师

18

五年级

 

2.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目标

总目标:

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稳定发展,培养为终身学习奠基的发展性创造性学力。

分层推进目标:

1)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开拓科学想象的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2)帮助全体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形成先进的文化价值观,促进学生具备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

3)指导全体学生增强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提高抓住问题本质的判断力,以人文精神与科学态度,从社会生活的现实与未来中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

 

3. 实施策略

   1)一个中心

基于学生需求与发展水平的差异,联系时代进步与科学发展,以最能体现本校“和乐”文化的绿色科技特色教育为中心,开发与实施拓展型、探究型课程。

2)两个关注

A、关注学生的综合技能、个人生存与发展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性培养

针对当今全球面临的四大挑战,实施有效教学:一是自我评价与规划未来,即为人处世的方向与目标;二是新通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即认知、理解、沟通的途径;三是个人在社会与国际发展中的作用,即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四是科技知识和技能对自然、社会环境的作用,即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能力。

B、关注学生在各种活动所获得的学习过程体验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性培养

有计划地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既能整合主要学习领域的学科知识,有效地突出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培养,以及整体素质、综合技能的全面发展,又能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更重要的积极探究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

3)三个开放

A、知识系统的开放性

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现代科学及学科发展的新变化,对教学内容加以不断调整,并将课程构筑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强调学习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强调知识不仅来自于课堂,不仅出自于教材,更注意提取互联网上有益的编码知识和来自实践体验的默会知识。

B、课程结构的开放性

体现出学校课程的科学性与人文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科学原理和学习态度方法,以及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与国外有益经验等整体性互补功能。

C、教学模式的开放性

学校课程为学生创造相对宽松而有效益的发展条件,有的科目注重全体学生共同教学要求的基础学力,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有的科目注重知识能力的拓展,为兴趣、个性特长的发展奠定基础;有的科目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提供展现的舞台。有的科目教学以课堂教学型为主;有的科目是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注重学生体验、考察、实验为主;有的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有的是非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要求、内容、 方式、地点、对象、成果形式都由学生自主选择。

4)四个原则

A、对象界定:坚持“全体性”原则,使科学知识成为每个学生的“必需品”;

B、内容选择:坚持“精当性”原则,减少知识的数量和提升思维的高度;

C、教学方式:坚持“主体性”原则,摒弃现成答案,鼓励批判理解和交流;

D、改革评价:坚持“发展性”原则,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持久价值为标准。

5)五个自主

A、以学生成长为本,让孩子们学会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

B、从学生发展出发,让孩子们学会自主策划学习的进程;

C、尊重学生的劳动,让孩子们学会自主展示学习的成果;

D、引导学生的发展,让孩子们学会自主探索学习的规律;

E、为学生终身着想,让孩子们学会自主调控学习的情绪。

 

4. 校本课程的两大系列

各年级在每周一节拓展型校本课程中开设短周期实施课程或者中长期实施课程。其目标是根据学生成长需求,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主动交往。

 

三、其他研究

1.“和乐”课程的师资队伍培养研究

在全体教师中建立起“和乐”理念与课程的关联,课程框架与学生培养目标的关联,帮助教师获得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保障课程开发实施与教学管理的协调。

途径是结合日常教育教学、教科研活动进行教师培训、课例研究、管理研究与教师评价研究。

 

2. “和乐”课程的资源开发研究

内容是以上两个系列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包括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学科目标的教材、资料、提示、参考教案、有效方法等等;形式包括文本与非文本;

途径是通过梳理已有资源、图书馆阅读、网上搜集和在实践不断积累、筛选、整合、改编等;在各子课题负责人和课程教师共同合作的基础上,整理、汇编,形成《“和乐”校本课程资源包》。

 

3.“和乐”课程的课题组文化建设研究

结合市级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和乐”课题组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和谐向上的研究氛围,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良好的育人环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和乐”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途径是通过制定课题研究步骤及研究制度,包括学习考察制度、例会研究制度、反思提炼制度、评价激励制度等,形成良好的探索实践氛围和机制,推进活动研究、过程研究、综合研究,形成相关资料和成果。

 

4. 关键问题

1)通过对资料搜集与筛选,梳理本校“和乐文化”成果,明确研究方向。

2)在实践中进行理性思考,寻找研究过程中规律性问题,明晰操作要领。

3)明确课题与教师成长关系,达到既出成果又培养人才的“双赢”效果。

 

 

第六部分:课程教学管理与评价

 

三类课程实施有明确的管理要求,以及明晰的制度和机制保障。根据学校目标和特色追求,在管理和研究层面有个性化的措施。根据课程目标,有课程评价、课堂评价和学业质量评价的措施。

一、课程管理  

1)成立学校课程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直接领导学校新课程实施的管理;组员由教师发展研究室和学生成长研究室的个学科负责人及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及聘请专家、专业人员组成。

2)对三类课程实施制定明确的管理要求(见《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和要求》);

对三类课程的教研制定明晰的制度和机制保障(见《学校教研组工作制度》);根据学校目标和特色追求,在管理和研究层面制定个性化的措施(见《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二、课程评价

我们想将学校“和乐文化”中“快乐成功”的内涵,作为本校评价体系建设的根本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与具体化。这一愿景性的策略,实质是一种高期待的激励,把“评价”的目的指向成功,把评价的过程优化为享受快乐,使师生对评价的体验与情感由敬畏感、约束感,使命感,逐渐发展为亲近感、共生感、美感,成为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学校校本课程评价任务由课程领导小组承担。

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课程设计评价、课程实施评价和课程效果评价。

1. 课程设计评价

1)目标是否清晰,能体现“和乐”教育理念

2)内容是否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能激发学生兴趣

3)编排是否科学、合理,形成体系

4)方案是否获得教师、家长、专家的认同

 

2. 课程实施评价

1)课时安排是否合理、可行,不增加学生负担

2)课程实施是否整合资源,促进多方合作

3)课程管理是否有序有效,提供坚实保障

4)课程教学是否多元互动,保证学生参与

 

3. 课程效果评价

1)学生发展评价

现代学校要培养的是现代学生,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而要关注其终身发展,包括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评价应建立在四个支柱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我们结合叶澜教授提出 “四德”培养目标——诚实守信的为人之德;承担责任的行事之德;热爱祖国的为民之德;自我完善的立身之德,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制定了本校学生发展评价目标体系。从横向看,具整合性与包容性;从纵向来说,体现出一个真实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运用《学生成长手册》,在学业评定方面,不仅有必修课的成绩,而且将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学习效果纳入评价,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作考勤评价记录,再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须努力”、记录,作为“好学员”评比条件。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好学员”获得者可在学生成长记录册的收获园内做记载。从而让学生重视每周一堂“中华传统美德”和“绿色科技教育”的专题课、每月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及各种社团的日常活动,把文化科学知识、道德情感陶冶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拓眼界,开放胸怀,感受人生的意义和社会发展。并使学校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制高地与辐射源,共享文明。

——把学生履行“班级小岗位”职责、参与学校文化培根、科学创新系列活动的表现也列入操行评价,促使孩子关心社会时事,理解节庆内涵,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学会担负起社会性的多重角色责任;学习各种本领等等。

——强调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心理健康教育测试,而是指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对成长的自信,对自然的亲近,对挫折的直面,对未来的向往等等。从二年级开始,我们的学生就要学习自己合理安排时间,商量策划活动,对自我和他人进行较客观的评价,保持乐观心态等等。

2)教师课程能力评价

构建分层指标,关注教师“为成功而奋斗”的全过程,让不同基础的教师,都有机会提高课程建设能力,让评价起到激励和引领导向作用。

具体评价指标细则将在实践中结合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根据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组织专门的评价小组予以制定。

 

 

上海市闵行区华坪小学

201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