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发展 深化与创新

上海市莘庄中学2018学年学校课程计划

上海市莘庄中学创建于1957年,1997年10月被批准为上海市区级重点高中,2010年10月被评为闵行区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2013年6月,为调整高中教育结构,经教育决定,由莘庄中学和原莘格高中进行“撤二建一”,强强联手,合并成新的上海市莘庄中学。

    六十年的办学历程,莘庄中学在“和合共生 守正出新”办学理念引领下,尊重每位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特长,相互促进,相互成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特色与风格。学校围绕着办学理念,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坚持以创建特色、打造品牌为办学的宗旨,在高考改革背景下,不断探索与实践,提出培养出具有“四个一”的基础目标,即:“掌握一门艺术技能,具有一项体育特长,受过一项科技训练,养成一生阅读习惯”。在课程建设中,传承两校的已有课程特色,基础型课程方面,针对学校学生基础和特色,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完善和优化教学五环节,扎实基础,提高教学效能。在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中,学校基于原有特色,围绕“三精课程”特色,创设了基于学习体验的“DIY学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经历。根据学习领域不同,下设“人文学园”、“科技学园”和“艺体学园”,对应“精品人文”、“精妙科技”和“精美艺体”三类特色课程为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背景分析

(一)基本概况

    学校地处闵行区区府所在地莘庄镇,教师157人,其中,高级教师占35%。学校拥有36个标准教室和设施先进的理、化、生学科专用实验室、电脑机房、理化生及科技等创新实验室,有多功能开放式理化走廊实验室、音乐活动室、合唱排练教室、健美操房、击剑馆和3个美术专用教室,学校有现代化的信息网络中心、多功能阅览室和图书馆,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心。学校环境优美,拥有200米塑胶跑道1个,足球场一片,学校还拥有4块标准化篮球场、室内篮球馆、羽毛球馆、网球场和室外轮滑等场地设施。在生活设施方面,学校拥有可同时容纳1000人就餐的学生餐厅,男、女生宿舍各一栋,可满足600余名学生住宿需要。为拓展教育国际化,学校还承担了“上海市华文教育基地”项目,有标准化学生宿舍40间。

2018学年,共有30个教学班,在籍学生有近1200人。其中:

高一年级10个教学班,在籍学生390人;

高二年级10个教学班,在籍学生399人;

高三年级10个教学班,在籍学生378人。

学生来源包括区统招学生、美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篮球、健美操)。

教师人数157,教辅10人.

教龄结构5年以下7人,6-10年15人,11-20年63人,21年以上75人;教师学历:硕士研究生23人,大学本科137;教师职称:高级56人,中级75人,初级29人。

特级教师3名,区级以上骨干基地主持人1名,区学科带头人3名,区骨干教师9名,区骨干教师后备15名;

学科分布:语文23人(其中一人援疆),数学22人,英语20人,政治10人(其中一人援疆、一人学校派出托管二体校),物理9人(其中一位特级教师在浦江高中交流任教),化学11人,历史6人,地理6人,生命科学6人,美术7人,音乐2人,信息4人,心理2人,体育10人,劳技2人

 

场地场所

实验室

操场、运动场馆

图书阅览室

多媒体专用教室

数量

8

2

2

2

是否满足教学要求

基本满足

开设专项体育课后,场地还是受到一定限制.

基本满足(由于语文阅读课和政治读报课要交替使用,所以排课带来一定困难)

基本满足

分类

设施设备

自然科学领域

设施设备

技术领域

设施设备

艺术类

设施设备

教室多媒体设施设备

是否满足教学要求

基本满足

基本满足

基本满足

基本满足

 

 

(二)总结与反思

对照2017学年学校制定的课程计划,回顾这一年实施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以期望2018学年课程计划的设计更有针对性,更能体现课程育人的功能。

1、DIY特色课程图谱有待完善:特色课程的横向、纵向结构还要进行梳理;课外实践活动要整合进入课程图谱,要有效利用场馆资源。要深入思考,如何打造出更多的精品课程,如何将校本课程真正惠及师生发展等,以期校本课程的开发能真正成为驱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惠及每一位学生勤学、善思乐学的重要载体。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还有待提高:2017学年,我们大胆尝试学生提出研究性学习课题,学术委员会审核后,老师来选学生提出的课题作为指导老师。可是,一大半课题,老师都没能力进行指导,跨学科素养较弱。此外,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考,还没有很好地转变成课题研究。

3、分类走班已成常态,涉及等级考学科甚至体育学科,但是分层还不凸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还不够。

4、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能进行有效指导,对课程的评价,还有待提高。拓展型课程实施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就是“师本”到“生本”的有效转变,导致某门课程不能稳定每年都能开设。指导教师团队化和教学活动的持续化才能真正实现拓展型课程的校本化。

5、加强课程的平台建设:选课、成果展示、互动交流等。

 

二、课程目标

上海市“二期课改”提出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具体解读为:一是重视民族精神、国际视野和现代意识的形成,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二是突出阅读表达、科学探究、运用信息技术、合作交流等一般能力的培养;三是学科课程目标围绕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展开,体现综合能力的培养。

此外,高考改革在上海先行试点,基于高考改革目标,上海市教委根据国家教育部调整统一高考科目,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程序透明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模式。

学校提倡与实践“和合共生,守正出新”的办学思想,注重学生的学习的全面体验,注重学生的行为体验、思维体验和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体验中感悟,培养自觉、主动学习意识与能力,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课程建设目标

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依托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整体推进“DIY”特色课程建设,落实“和合共生、守正出新”的办学思想,整合课程资源、打造特色教师团队,逐步形成“精品人文、精妙科技、精美艺体”的“三精”特色课程体系,为全体学生提供优质、多元、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体验,培养“善德博学、健体尚美、灵动创意”的莘中学子,从多层面丰富和完善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创建上海市“DIY”特色高中的创建奠定基础。

“DIY”特色课程以DIY学园为依托,着力落实特色课程的实施,学园以“人文、科技、艺体”三大领域为基础,分别成立三个分园:

“DIY”人文分园是以“精品人文”为目标,创设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构建综合实践体验平台,开发实施“大人文”的体验课程,培育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DIY”科技分园以“精妙科技”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多元科技类课程,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多元智能,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学生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

“DIY”艺体分园以“精美艺体”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可自主选择的体验课程,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审美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感受获得成功的乐趣,进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与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学生发展目标

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善德博学、健体尚美、灵动创意”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莘中学子经过三年的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和相应能力外,还应具备“四个一”学习目标,即:掌握一门艺术技能,具有一项体育特长,受过一种科技训练,养成一生阅读习惯。

主动创设利于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注重课堂改革,创新课堂教学范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经历,使学生在人文、科技和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科学、客观评价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师发展目标

学校提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自觉于约束的自由”确定为学校教师文化,并提出“三明(明德、明识、明术)教师”作为学校教师发展目标。

“明德”,是按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修炼高尚师德。“明识”,是按教师专业的基本要求,追求学养和智慧的积淀。希望教师要努力成为教育理论的实践者、课程资源的整合者、专业发展的求索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基本目标是从崇拜知识占有知识,走向运用知识整合知识,再升华到享用知识创生知识的境界,成为研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明术”,是指教师事业的境界追求,教学艺术的境界追求。“明术”的核心内容是贯彻教书育人的宗旨,落实“五环五点”,即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反馈“教学五环节”,突出学校课堂教学改进的“五点”要求:激趣点创设合理、双基点落实到位、分层点实施明确、互动点启动有效、人文点升华内化。师生共建“体验课堂”,教师具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SWOT分析

根据2017学年课程实施,对2018学年课程计划的编制,分析如下:

S(优势)

W(劣势)

O(机会)

T(挑战)

学校课程框架

开足开齐三类课程,凸现学校“三精”课程特色。

课程框架、特色课程图谱与课堂内容还不能有效逻辑关联。

作为上海市提升中小学课程领导力项目学校,专家指导、同行学习,可以对学校特色课程更加明晰。

本区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引进区内优质高中的新建,对我校生源有很大挑战。

学校课程管理

校长是课程领导者,责任第一人。此外,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等由教导处和科研室等部分分工,责任到人。

 

课程实施中,制度落实还不够,有些还显得粗糙、学习评价还有待完善。

通过课程领导力项目,不断完善课程管理。

区内不少高中在积极创建特色高中。

新晋两名特级教师(物理、政治),此外有一批区级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

 

不少教研组“老龄化”严重,学科之间很不均衡。

借力“双新”课程提升教师课程开发、实施和执行能力。

由于高考制度改革,造成部分学科结构性缺编。教师流失对学校发展有一定影响。

学生

课程需求

三类课程中都有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课程也基本能对接综合素质评价。

部分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不浓,习惯不佳;自觉、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有一定差异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不足。

尊重学生差异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突出学生的综合评价,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由于教室和师师结构性缺编,分层走班还未能很好实现。

家长

资源

家长关注度较高;对学校工作比较支持和配合

部分家长对学习成绩期望值高,忽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要求。

 

开设家长进课堂,参与学校管理,增强观念沟通。

对于学生的选科和志愿填报,部分家长并未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造成盲目跟风。

学科的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已有成功经验,课程特色已基本形成。

 

部分特色课程还不完善 (如:地理专题阅读课程、历史嵌入式阅读)

课程评价还能更加完善

优质教师的流失对特色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影响

军民共建,提供教育特色课程;充分利用闵行航天城资源,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利用自然博物馆的场馆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地方特色课程门类不全,没有形成体系。

为学校课程建设开

发新资源提供基础。

可整合的地方课程不是很多。

 

 

三.课程结构

依据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要求,全面实施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课程。聚集三个“重点”:聚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聚焦课堂教学改革,聚焦学生的成长过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学校特色,在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突出学校特色课程实施,充分发挥学校特色课程的功能,在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课程建设行动策略

积极实施国家课程,关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加强课程内容的层次性、广域性、多样性、动态性和社会性,创造性地发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校本课程;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学习提供保障;倡导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相结合,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课程研究以及课程教学的能力。

说明:

  • 学科类拓展课程指基础型课程科目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拓展,为选修课程。
  • 综合类拓展课程指学习领域素养的拓展课程,提供学生自主选修,包括以学期为周期的长课程,也有讲座式的短课程。
  • 实践类拓展课程包括学校各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参与的主题教育活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社团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如:社会实践(高一年级学农、东方绿洲、南京爱国之旅、志愿者服务;高二年级学农、绍兴文化之旅、志愿者服务、高三十八岁成人仪式等等)。

以上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以菜单的形式提供更多选择性,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有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和艺术素养的课程(还包含专项体育、素描、心理、职业生涯规划等校本化实施的课程)、有注重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包含劳技课程校本化实施的Ardunio单片机课程)等等。全面对接了高考改革对高中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方方面面的要求。

附:学校DIY特色课程体系:

三)课程结构总表

   课程

       类型

学习

领域

基础型

课程

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

课程

 

学科

拓展

拓展领域

研究

领域

 

语言文学

学习领域

语文

阅读

语文以经典阅读为基础,采取“拼图阅读”方式;英语以21世纪报为主,主要培养学生口语和听力相关能力。

 

人文社科

工程制作

科学研究

 

英语

英语口语、读报

 

数学

学习领域

数学

数学思维方法

应用数学,数学统计,TI数理技术,微积分初步,概率论与数学统计,趣味数学,数学中的逻辑,图论,风险决策和对策的数学模型,计算机图形学(数学)

 

自然科学

学习领域

物理

自选体验课程

 

 

化学实验研究,应用化学,STS(科学、技术、社会),生命科学实验研究,生命科学专题知识,应用物理,物理创新实验,DIS技术在物理中的应用,低碳物理,物理简史,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智能交通,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理化生创新实验研究

 

化学

 

生命

科学

 

地理

 

社会科学

学习领域

地理专题阅读、历史嵌入式阅读、政治读报

创新经营,保险与风险,二千年前的哲言,热点追踪,历史事件人物探究,,中国古代建筑史,世界三大宗教,世界博览,上海都市民俗,心理,中国古代文化,生活与法律,美国社会文化,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美国电影发展史,时事政治热点聚焦。

 

思想政治

 

历史

 

社会

 

技术

学习领域

劳动

技术

结合双新课程之“计算机程序设计”

Ardunio机器人制作初步,创新发明创造,电子地图制作,影视制作,网页制作与动画, 网页编程,摄影与摄像,网络技术与道德,电子刊物制作,VB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

 

信息

科技

 

艺术

学习领域

艺术

音乐

动漫

面塑等

管乐,合唱,电声乐队,电子合成,室内外设计,绘画素描,

 

体育与健身

学习领域

体育

专项体育课程

篮球、击剑、健美操、武术、足球、跆拳道、网球等八个专项课程。

 

综合实践

学习领域

理科模拟实验与实验创新设计、自然博物馆考察、假期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游学之旅等。

 

 

四.课程实施

(一)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

基础型课程着眼于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根据学情,对基础型课程进行了二次开发,将语文、政治、艺术(音乐、美术)、劳技等课程,增加了DIY元素,进而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处理,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入体验和感悟,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精品人文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拼图式阅读课(每周2节)

●政治时事读报课(两周1节)

●英语读报课(每周2节)

●英语WAP听说课(每周1节)

●地理主题式阅读、历史嵌入式阅读课(每节课10-15分钟)

    阅读课程的设计,不仅保证了阅读的时间,还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对阅读素材的理解、分析、概括、鉴赏、评判以及迁移运用能力。

(2)精妙科技课程:提升理性思维能力、批判质疑的科学精神、聚焦问题解决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劳技课嵌入机器人模块(劳技课校本化实施的1.0版本)

●劳技课嵌入Ardunio自动化控制项目(劳技课校本化实施的2.0版本)

   劳技课程引入“双新”课程中的自动化程序控制,是劳技课与工程学的完美结合,使劳技课程技术含金量更高。

(3)精美艺体课程:掌握艺体技能,具备正确的审美判断,提升艺术品味。

●高一年级合唱课                         

●高二年级素描课

●高一、二年级体育专项课程

艺体课程,实现了通过高中三年的课程体验,每位学生至少掌握了一项体育基本技能、至少一项艺术特长。不少学生在艺体课程中发现了自己的潜能,并将其发展为自己的专长。

 

(二)拓展型课程实施

学校明确提出开发建设自己特色课程的“DIY”课程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整体规划,根据拓展型课程的基本思路和自身特点,遵循拓展型课程的基本原则,保持“DIY”的特色方向,从学校的各个方向,各个层面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的拓展型课程体系。

我校拓展型课程分为必修拓展型课程和选修拓展型课程,其中必修包含学科拓展和实践类课程,如:爱国之旅、文化之旅、学工学农、志愿者服务等等;选修包含体现“三精”特色的体验性课程等等,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按照课程领域,涵盖了科学、人文、艺体三大类。

1、人文类拓展型课程  包括各种与社会人文相关的语言、文学、政治、历史、社会、经济等,将拓展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相结合,开设有旅行英语、趣味英语、地理世界探秘、故事中的哲学等等,开展“先泛后专,由专而精”的拓展活动模式。

2、科技类拓展型课程  我校已有包括物理DIY实验课程、化学DIY实验课程、生命科学DIY实验课程、网页制作DIY课程、地理环保DIY课程、美术DIY课程、机器人DIY课程等众多门类的特色课程,具有广泛的基础,拓展型课程将在学生的“DIY”活动中植入从理论、创意、探究、分析,开发、实践等内容的进一步研究,形成“在体验中探究,在研究中创意”的特色科技拓展型课程。

3、艺体类拓展型课程  作为市级体育特色学校,我校在篮球、健美操、武术、击剑、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中具有优质的课程资源;而合唱、器乐、表演等音乐课程,素描、钢笔画、动漫制作、橡皮章创意等美术类课程也是我校一大特色,通过将音乐、美术、体育基础课程与课外社团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从音、体、美每科选择一项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拓展型学习,构建“学习美、体验美、探究美” 的拓展型课程。

学校实践类拓展型课程也非常丰富,无论是南京爱国之旅还是绍兴文化之旅,我们都积极引导学生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当中,同时将实际生活里的事物与所学知识结合,形成“源于活动,高于活动”的特色实践类拓展型课程。

(三)研究型课程实施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沪府发[2014]57号)和《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沪教委基 [2015]30号)等文件精神,基于市教委《关于本市普通高级中学研究型课程的实施指导意见》(沪教委基(2000)68号),要求每位学生,在校期间,要完成一份质量较高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再通过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评定,促成每个学生拥有真实、有意义、有质量的研究性学习经历,促成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促成学校形成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研究型课程开设、指导机制。

我校经多次论证,制定了莘庄中学研究性学习方案,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模式为核心,以学会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运用反思、批判方法从较高层次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为主线的目标。以下为研究性学习实施流程

 
   

立项:课题来源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学工学农、社会实践中发现的现实问题,转换成课题研究(校学术委员会进行审核);来源于学校提供的课题研究菜单,供学生根据自己需求进行选择。开题:按照研究领域,两个指导教师所带的课题合并为一组进行开题报告,学生阐述课题的意义、方法、途径、预期成果等,指导教师对其进行提问和评价。通识性课程学习:利用上海电教馆的慕课平台,为高一学生安排了“研究性学习的通识课程”,学生能够知晓研究性学习是什么;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哪些;如何撰写研究报告等等。个性化课程学习:利用上海电教馆的慕课平台,自主选择一门研究课进行深入学习。中期交流:以课题小组为单位,进行中期成果展示,学术委员会对其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结题:以课题小组为单位,上交研究性课题报告、过程性资料等等。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定,并推荐优秀研究性学习成果参加区级评比。

 

五、课程设置与安排

(一)课程计划

学校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是:

1、依据市教委《上海市高中2018学年度课程计划》文件要求,保证总课时不突破38节(高一年级,开设了生命科学3课时、心理课1课时、专项体育课4课时,故43节),保证三类课程的时空。

2、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学科特点和学校年度工作要求,基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境,整合课程资源。

  • 课程评价

评价,主要是指三类课程的设置是否达成预定的课程目标,是否能体现学校在育人目标上的价值取向。评价中,我们重点关注了这样几个方面:关注课程与教学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评价的过程就是把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比对,发现其中的差距;关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全过程,因为过程本身的价值是做出价值判断的重要依据,突出了目标以外的有教育价值的因素,易调动师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关注调动和发展评价对象的主动性,采用质性评价。我校在实践中,探索出以下评价方式。

1. 关注过程,调动和发展评价对象的多元评价量表

课程与教学调研,带来了基于“规准”的研判热潮。作为基层学校,越来越觉得将“经验”的碎片转变为逻辑的流程、可操作的工具,将评价更加可视化愈发重要。所以,根据学生发展目标,可以设计可视化的指标,让师生一起对照量规、寻找问题、完善自我。基于量规的评价关注过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和经验总结,激励自己的进步和发展。

2.基于DIY特色课程的管理评价平台

根据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学校真实记录学生学习三类课程的学习经历,其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还需要老师对报告的真实性和质量做出评定,校级的获奖交流均可以用作综合素质评价的佐证材料。学校开发了DIY特色课程的选课、实施、交流、展示、评价于一体的管理平台。记录了学生所经历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学生在平台上可以相互学习、借鉴,会激发出创新的火花、发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拓宽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也可以利用平台对学生进行指导,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综合评价,发现优秀的创新人才,选拔进入精品课程继续学习。

3.基于主题活动的DIY特色课程成果展示

将DIY特色课程的成果,按春夏秋冬四季,搭建学生实践和成果展示的平台,即:3月读书节提人文素养、5月科技节重创新能力、9月体育节显生命活力、12月艺术节展才艺风采,每个主题活动历时2个月,为学生创造激发多样兴趣、锤炼多种特长的舞台,做到“一个节日一个主题、一次活动一些收获”。然后,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每一门课程进行考评,再结合平时教学和中期考核等过程性的评价,做出终结性评价,一并记录在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电子档案中,导引学生建构从自主体验到尝试创造的学习经历链,激励学生主体发展和主动探究。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工与职责,课程领导小组、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及班主任。

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课程建设、实施、评价等教育教学工作;

德育处:负责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与综合活动课程实施与管理工作;

教导处 :教务常规工作的管理、组织与开展课程的管理与实施、校本研修;

科研室:学校整体课程体系的建立、评价,以及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

教导处和科研室:做好课程群开发与管理、实施的保障工作;

总务处:配合各部门做好保障工作。

(二)制度保障

1.学校章程

2.校本研修制度:每学期末都要进行为期三天围绕学校发展和规划,进行主题的研修活动。每次培训或研修都有详实的校本培训方案和具体研修内容,并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交流与反思。通过校本培训和研修活动,对学校发展规划、“DIY特色课程”建设的目标和研究内容进行详细解读、研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改进,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3.教育教学管理若干制度:如: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教研工作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教研组考核方案等等。树立服务育人的观念,改革和完善管理服务保障系统,健全育人保障机制,规范各项工作规范,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网络系统。

(三)资源保障

学校积极应对新高考改革,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生涯教育,成立了“家长生涯讲师团”,为学生介绍职场心得,接触各行各业,激发学生发展的内驱力。此外,学校还利用紫竹工业园区资源,进行学生实践活动;学校财经社还走进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国际,进行交流学习;还利用自然博物馆进行拓展活动。活动中,经费使用、物资配备等方面充分保障学校课程与项目的实施。

 

 

 

 

上海市莘庄中学

2018-9-1

 

 

 

附件1:上海市莘庄中学基础型课程实施方案

附件2:上海市莘庄中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附件3:上海市莘庄中学研究型课程实施方案

附件4:  上海市莘庄中学2018学年拓展、研究型课程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