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发展  人人成功

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2018学年课程计划

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是一所隶属于闵行区教育局的公立初级中学,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由闵行区教育局委托上海市实验学校派出校长负责管理,于 2005年9月正式开办。根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2010-2020)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以及《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教育政策文件的要求,结合本校办学理念和学生培养目标,制定实验西校的课程计划。2018学年课程计划是在《上海市初中2018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闵行区“初中强校工程”实施方案》文件指导下,反思总结前两年课程计划落实情况的基础上修编,听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并经学校行政会议审议通过,是本学年我校课程、教学、评价及其管理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学校将组织广大教职员工深入学习,细化落实。

一、课程建设的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学校坚持“多元发展,人人成功”的办学理念,以“成长教育”为办学特色。学校教学场馆和教学设施齐备:有室内体育馆、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心理教室、心理活动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电钢教室、舞蹈教室。有BIT教室、3D打印教室、布堆画教室、英语情景教室、围棋教室、安全教育专用教室、校园电视台等。教师阅览室、多功能学生阅览室、多功能厅等设施齐全。信息技术得到普及,有校园信息发布系统、云录播教室、电子书包实验项目等。办学十三年来,我校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绿化先进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现有六至九年级32个教学班,学生达到1154名,在编教职工111名,其中教师102名。

(二)学校先前课程计划实施情况以及学校的现实发展需求

以往的课程计划实施过程中,学校缺乏对课程建设的总体哲学思想的思考,暴露出对课程建设理论依据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没有体现课程建设的理论根基与课程实践之间的自洽性,导致课程实践虽然是精致的,但却是零散的;缺乏对三类课程进行协同规划与系统设计,没有充分揭示它们的内在关联和相互作用,清晰陈述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性,导致学校总体课程框架不够完善,特点不够鲜明、顶层设计略显不足,有些课程设置的目标不够明确,例如,没有参照关键能力的培育开设课程,或者对学生的特需要求重视不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仍然发现,学生学习和教师自觉推进教学改革的主动性仍显不足,说明课程实施不够彻底等问题。对社会实践类课程缺乏课程要素意识、缺少学科教师参与,导致学生浅尝辄止,没有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在今年的课程计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实验总校的课程方案,进一步理清了课程的能力和素养目标。同时急需呈现三类课程如何形成有机的整体,使之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力争在原有基础上对于存在问题的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同时新中考政策的落地,对学校的师资培养和课程实施都带来巨大挑战。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又提出了新的专业要求,如语文、法制与道德统编教材的使用、教学单元设计的新要求等都需要我们有相应的迎对措施。

(三)学校优势分析

1.办学理念现成效

我校坚持“多元发展  人人成功”的办学理念,其三层含义在我校2014年制定的三年规划中明确为:师生共同发展,人人取得成功;多样智能发展,特长优先成功;个体差异发展,进步就是成功。为实践办学理念,学校提出“多元课程(课程来源多元、课程类型多元与课程选择多元)”、“多元育人方式(课程育人、活动育人与环境育人)和多元评价(评价主体、评价标准与评价方式的多元)”三条递进的途径,引导教师以课程为载体,为学生未来的成功创造条件。学校连续六学年(2012—2017)获得闵行区学校办学绩效评价“优秀一等”的综合奖。

2.学校办学文化渐形成

学校“成长教育”办学文化的形成,凝聚了教师的力量,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在“成长教育”的推进中,我校在实践中形成了利用“微技术”将理念转化为实践的策略,不断追求卓越,推进各方面工作的优化,大大提升了学校改革的实效性。2017年,我校《理念转化为行为的助推器:教学微技术的开发与实施》已获得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上半年,我校学生荣获第13届英国国际健美操公开赛青少年年龄二组有氧舞蹈冠军和有氧踏板操两项世界冠军,获得闵行区经典吟诵比赛区一等奖的金奖、闵行区童心向党合唱比赛一等奖、闵行区艺术节舞蹈比赛一等奖等殊荣。

3.集团化办学有支持

我校是上海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的主要成员,能充分依托上海市实验学校的教改经验。多年来我们受到实验文化的感染和实验品牌的高起点引领,在教师培训、实验教材应用、集团教研、资源共享、学生发展、自主招生等方面得到教育集团的支持,使我校的快速发展有了厚实的基础。

4.师资队伍培养有保障

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为14%,中级职称为63%,初级职称为23%,教师平均年龄39.7岁。目前拥有区学科带头人1名,区骨干教师5名,区骨干后备教师11名,校级特色教师11名;拥有上海市十佳班主任一名。教师队伍敬业爱岗,基本素质良好,有活力、有进取心,善于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我校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培养体系,除了市、区、校三级培养机制外,我校还与上海市实验学校、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上海市世外中学等名校签订协议,跨校培养我校的青年教师。目前,学校已启动为期三年的高端教师校本培养项目。

5.强劲教科研显特色

学校在市级课题《构建成长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实践研究》的引领下持续多年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目前该科研成果已获得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闵行区教科研成果评选一等奖的荣誉。

(四)学校不足分析

从外部环境来看,我校地处闵行区,并执行“就近入学”的招生规定,生源主要来自于周边社区。虽然学生来源的地域相近,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是有很大差异的,给学校的课程建设和实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闵行区又是一个人口导入区,导致学生生源数量大,今年六年级每班学生人数达到45人,小班化教学和国际化教育所必须的场地根本得不到保证,为学校开展个性化教育带来了现实的困难。从闵行教育发展的历史看,初中民办教育所占份额较大,客观上对学区内的优质生源产生了较大的分流作用,给学校开展学生同伴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校虽属上海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但总校实行十年一贯制,初中是三年制,大部分学生不参加中考直升本校高中,主要学科采用自编教材,而且总校地处浦东新区,给学习和交流带来不少的困难。

从自身内部看,学校现已没有多余的教室和专用教室,但学生的需求在不断多元化,这给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学校特色创建带来了困难。实验西校办学有新的理念,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但新理念并未转化为所有教师的行动,如何激发教师在课程建设方面的积极性,提升相关能力,是学校课程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对于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教研缺乏系统性,不少为兼任教师,为兼职的教师提供培训应是当务之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已有发挥,但仍缺乏更多引领性的教师及其更完善的发挥教研团队的机制形成。同年级、同学科的考试成绩有的班级差距明显;对资优生和学困生在教育教学上仍缺乏系统的可持续的教育策略。从师资情况看,市、区级名特教师和学科领军教师仍缺乏,师资培养的任务还很繁重。

二、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一)实施的目标

学校不断深化 “多元发展,人人成功”的办学理念,希望通过研究如何挖掘并发展某些领域非常有悟性和特长学生的长处,来探究“人如何依靠长处取得成功”。而学校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学校办学理念最重要的途经。

1.学校总体办学目标

把学校办成一所研究型学校,老百姓理解并认可学校的成长教育理念,成长教育品牌在区域内有较高知名度的卓越公办初级中学。

2.教师发展目标

多途径多层次积极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促进教研组的主动发展,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积极培养“有爱心、会合作、善学习、勤反思、敢创新”的教师队伍。

3.学生发展目标

培养具有“健身心、善学习、有特长、能坚持、敢担当、怀理想”素养的优秀初中毕业生。

4.课程建设目标

注重校本课程的建设,充分发挥三类课程的整体作用,满足学生关键能力提升和个性化成长的要求。课程实施把构建以“主动 分享、快乐”为特征的“成长课堂”为目标,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变化,改善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成长的力量,积极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提供保障。

(二)课程建设的主要依据

1.课程建设的主要依据

在国家、市、区有关教育政策的指导下,我们又依据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来推进课程建设。它“是21世纪主流教育思想之一,课程改革的支柱理论之一(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吴志宏教授语)”。多元智能主要是指以下八种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 自然探索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一个理论依据,反过来学校的课程也要为培养学生的这八种智能服务。

(1)语言智能: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2) 数理逻辑智能:是指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智能。表现为他们学习时靠推理来进行思考,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

(3)空间智能:是指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表现为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比较强。

(4)肢体运动智能: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5)音乐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6)人际交往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协商能力、分析能力、人际联系能力等。

(7)内省智能:主要是指认识自己的能力。表现为能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

(8)自然探索智能:是指能认识植物、动物和其它自然环境的能力。表现在打猎、耕作、生物科学上较为突出。

2.学校的学生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有优势的,但优势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因此,我们将“天生我才必有用,人人都能成功。”作为我校的学生观。学生的差异性不应成为教育的负担,相反,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只要我们正确地引导和挖掘,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应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

(一)学校的课程结构

1.桶式课程结构

借鉴实验集团的课程思想,依据国家与上海市的相关教育政策、我校办学理念和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形成我校课程结构如下(如图一):

图一:实验西校桶式课程结构图

说明:

1)基础课程: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四大关键能力;

2)学养课程:限定拓展+探究型课程,关注学生“兴趣、情趣、志趣”培养的延伸性;

3)优智课程:多元智能培育课程+学生社团,注重学生个人优势智能发展的选择性。


2、功能型课程结构图(按二期课改三类课程的理念分类)(如图二):

图二:实验西校功能型课程结构图

(二)学校的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根据市教委关于初中2018学年课程计划的要求,综合我校实际,为保证各项教学工作要求的落实,制定我校课程计划如下:

表3-1实验西校2018学年课程计划

      年级       

 周课时

课程 科目

说明

 

 

 

 

J基础型课程

 

 

 

语    文

4

4

4

4

(1)六年级、七年级融合劳技与比特实验课。八年级劳动技术课变为“1+1”其中一节课是把与电路相关的教学内容纳入拓展型课程中的物理实验课。

(2)每班每天有一节体育或者体活课,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数    学

4

4

4

5

外    语

4

4

4

4

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

1/

/1

/2

/2

科    学

2

3

 

 

物    理

 

 

2

2

化    学

 

 

 

2

生命科学

 

 

2

1

地    理

2

2

 

 

历    史

 

3

2

 

社    会

 

 

 

2

音    乐

1

1

 

 

美    术

1

1

 

 

艺    术

 

 

2

2

体育与健身

3

3

3

3

劳动技术

2

1

2

 

信息科技

2

 

 

 

周课时数

26

27

27

27

拓拓展型课程

语文拓展

1

1

1

1

1、我校把上海市实验学校的自编教材实验数学、实验语文作为我校的数学、语文拓展资料使用,数学安排在学科拓展课上,语文作为学生的课外拓展内容。

2.六七八年级语文拓展安排写字课

 

实验数学

1

1

1

 

英语拓展

1

1

1

1

心理健康

1

 

 

 

体育活动

2

2

2

2

专题教育或班团队活动

1

1

1

1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2周

分散安排。

周课时数

6+1

5+1

5+1

5+1

 

探究型课程

2

2

2

2

从上海市实验学校引进并结合本校实际开设STS校本课程。

晨会或午会

每天15-20分钟

德育主题教育

三操

每天约40分钟

上午广播操下午室内操及2次眼保健操

周总课时量

34

34

34

34

 

2.拓展型课程设置的介绍

(1)优智课程(多元智能培育课程与社团课程):

优智课程是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八大智能开设的,它既是根据学校设备、师资条件跨年级开设,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走班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选择;也可以根据部分学生的特殊需求,学校聘请教师教学。其目标是,通过学生自主选择项目的学习,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强势智能,培养自信,并在某个智能的发展上率先获得成功,进而迁移到其他领域的学习,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表3-2    实验西校优智课程设置

智能类型

课程名称

语言智能

文言文基础、文学社、随文阅读、现代文基础阅读、戏剧社、古诗文竞赛、欧美歌曲欣赏、快乐英语二人行、Step by Step、ESL、English Corner、韩语、讲讲白相相、小小辩论社、趣味英语一起学、历史阅读

数理逻辑智能

数学尖子生夺冠、数学方法浅尝、数学基本运算技能强化、生活中的化学、围棋、Arduino编程、3D打印、电脑动画设计

音乐智能

合唱团、管乐团、古筝、舞蹈、歌词代表谁的心

肢体运动智能

足球、女篮、男篮基础班、男篮校队精英班、田径、武之韵、乒乓球、羽毛球

空间智能

布堆画、巧乐塑课程、编织、十字绣、书法

人际交往智能

圆圆电视台、未来在你手中、生活中的法律案例

内省智能

七色花心理社团、OH卡团体辅导

自然探索智能

文化与考古挖掘、STEM水净化、生活中的科学、医学科普小达人、科学小探究

 

 (2) 乐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涵盖了四个年级,并确立了四个年级教育主题、内容和上课形式。

六年级:每周一节心理辅导课,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心态和良好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

七年级:以“生命的历练”为主题,为特殊学生开设两周一节的心理辅导课,通过心理拓展课培养学生抗挫能力,并与区医教联合体融合。

八年级: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九年级:以“站在压力线上” 为主题,通过讲座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缓解学习压力,教给学生应对压力的技巧,树立 “进步就是成功”的理念,帮助学生制定切合自己的目标并不断进步。

通过每年一次的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让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的意义,点燃职业梦想。学生通过参加初中阶段四个年级的“四维职业梦想”活动,了解自己的个性发展,找寻适合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树立职业目标,认识到在中学阶段要做好准备,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实验语文、实验数学与英语学科拓展课程

我校语文、数学采用二期课改教材,但把上海市实验学校的实验教材作为学科拓展补充。实验教材主要特点是知识面广、思维要求高,在教学上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充分学习和掌握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形成适合西校学生水平的训练系统,并逐步提炼固化校本化实施中的好经验、好方法,不断丰富教学的手段和方法,突破实验教材对学生理解力要求高的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校英语学科拓展内容如下:六年级快乐英语ABC;七年级英语阅读;八年级读报与写作;九年级英语写作,既关注学生兴趣,又能螺旋上升,形成系列。

 

(4)跨学科的Awake(唤醒)校本学习指导课程

为六年级新生开设Awake课程。Awake是五个英文单词ability(能力)、wisdom(智慧)、ambition(抱负)、key(钥匙)、enthusiasm(热情)的首字母组成的。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学生领导力、想象力培养课程,思维导图、思维可视化课程,批判性思维课程,写作课程和创新思维培养课程等。意在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智慧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目前首期课程为面向六年级新生的8课时内容,课时安排在学科拓展和主题班会课。

(5)以“成长教育”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按照“成长教育”的育人目标和分层实施的总体要求,我校制定了每个年级的德育主题,并聚焦主题开展专题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如表3-3.

表3-3  实验西校分年级德育主题及育人目标

年级

主题

实施载体

课程目标

六年级

习惯的养成

学习“成长型思维模式”,系列习惯养成教育活动

使学生成为一个知行统一、有良好习惯的人。

七年级

生命的历练

(坚持)

“生命历练 贵在坚持”主题活动

整合三类课程,激发学生生命的主体性,对学习充满热情,学会坚持,运用“成长型思维”,以积极心态去克服成长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使学生成为一个会思考、有主见,具有坚韧品质的人。

八年级

文化的感悟

(责任)

“研读传统经典  感悟文化力量”主题活动、传统节日的节庆活动

使学生拥有较强的人文素养、博大的胸怀、宽容乐观的心态以及感恩的情怀,早日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人、文化人。

九年级

理想的放飞

理想教育活动

使学生学会学习、思考和选择,用理想引领自我,超越自我,成为一个有志向、有信念的人。

 

根据上述德育主题及育人目标,学校构建起纵横交叉的德育活动课程(如表3-4):

 

表3-4实验西校专题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主题

教育活动

教育重点

侧重年级

“新学期、新责任、新梦想”六年级新生入学教育

行规训练

六年级

学《走进西校第一步》、做文明西校人、创行规示范班

行规养成教育

六年级

“文明就餐,争做光盘标兵”就餐礼仪教育

养成教育

六年级

“品味经典 追逐梦想”六年级梦想树活动

责任教育

六年级

“我与老师的故事”教师节年级活动

感恩教育

七年级

年级“快静齐”班级评选活动

行规教育

七年级

以“学英语,看世界”为主题的英语周活动

学习方法养成教育

七年级

各学科优秀作业展示活动

学习方法养成教育

七年级

 

走近历史名人--读名人传记、访名人故居

榜样教育

八年级

十四岁集体生日暨入团仪式

责任教育

八年级

青春飞扬,做最好的自己

 

八年级

“帮助他人,服务自己”志愿者活动

爱心教育

八年级

以“吹响中考号角”为主题的年级组学生大会

理想教育

九年级

“走进名校”体验活动

理想教育

九年级

以“迈好人生第一步”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理想教育

九年级

以“走出心灵的沼泽”为主题的青春期心理讲座

心理品质教育

九年级

以“情绪的自我管理”为主题的心理讲座

心理品质教育

九年级

庆祝教师节、班主任节

感恩教育

全校

读书文化节

人文教育

全校

体育文化节

拼搏精神、团队精神

全校

艺术节

艺术素养

全校

科技节

创新教育

全校

多元文化节

人文教育

全校

传统文化节日

清明节、 国庆节

传统文化教育

全校

学雷锋月活动及其它公益活动

a湖南助学采风活动

b儿科医院儿童团活动

c敬老院敬老活动

d各职业体验活动

e社区考察公益活动

f爱心交通志愿者活动

社会责任教育

全校

各年级社会实践活动

体验教育

全校

安全教育月活动

安全教育

全校

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

青春期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全校

父母大讲堂活动

家长交通志愿者活动

家校共育

全校

少年团校活动

爱国主义教育

仪式教育

全校

3、探究型课程设置的介绍

引入上海市实验学校STS课程作为我校的探究型课程。通过项目化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全面改变,培育学生爱家爱校爱国的情怀,增强学生研究问题的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有个性和可持续发展。六、七、八年级STS课程研究主题分别为:六年级: 我爱我家、我爱我校;七年级: 我爱海洋、我爱森林;八年级:综合小课题研究。在中考新政策引导下,由地理、生物老师担任八年级STS老师,多以跨学科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增加学生对小课题的选择性和学生自己选择课题研究。 课程评价依据学生的探究型小论文。

四、学校的课程实施

三大课程实施的主要策略为:

(一)基于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需要,以“成长课堂”的构建为策略实施基础型课程

1.以“成长课堂”构建为目标,以“微技术”重建课堂为途径着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继续深入使用“调结构、转方式、变关系”的教学策略,促进课堂呈现“主动、分享、快乐”的课堂特征。我们设置中间环节“技术”,顺应“理念----技术----行为”的思路,把科学的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技术,再把技术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当教师真正掌握了技术,科学的理念才能够落地。以微技术示范员为核心形成微技术研究跨学科共同体,以教研组长为核心形成同学科微技术研究共同体,加大微技术研究的覆盖面,并逐渐形成各教研组的绝招和特色,促进课堂的深度转型。

以区域开展个性化教育为契机,建设支撑学生个性化学习经历的教学系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多类资源,探索基于班级授课制的个性化教与学。进一步重点关注学困生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要有具体的行动给以支持。加强作业层次设计的研究,切实提高学生作业的实效。

以新中考改革为契机,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教学改进。对英语学科学生听说能力的提升、理化学科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法制与道德、历史学科教学以及跨学科综合案例分析能力的培养等,都进行有针对性的布置、研讨和改进,如学校已经组成“主题式项目化学习”项目,全面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针对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新的专业要求,如语文、法制与道德统编教材的使用、教学单元设计的新要求等,我们要按照相关实施建议加强研究,积极迎对。

2.以劳技课程校本化实施为契机,在六七年级开设劳技与比特融合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区域劳技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要求,我校成立劳技学科备课组,系统指导三年劳技学科的教学与考查。对六七八三个年级的劳技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在完成国家劳技课程的教学要求的前提下,体现我校创新实验室课程的特色。

比特实验课程结合科技与人文艺术的3P(Passion激情,Product产品,Project项目)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融合物联网科技,以项目为基础、以产品设计为导向的DIY创客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习与创造激情,架起生活和课堂的桥梁,最终发现自我和超越自我,成为能够挑战未来的有用之才。

比特实验室与劳技课程的融合,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将多学科的知识综合应用到某项主题活动或实验中,提高了学生活学活用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比如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演讲能力,爱心和自信心的激发及培养等。

另外,我校以比特实验课程、理化科学实验、3D打印、编程等科技课程与创客文化节活动形成我校的科技课程群为核心,以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为契机,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3.深化艺体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我校目前是闵行区艺术教育特色校和闵行区体育传统项目推广校,是闵行区围棋特色校。艺术方面,目前已逐步形成了音乐、美术(布堆画、粘土制作)等艺术教育特色课程设置,并根据教师自身优势特长及学生身心特征,有目的地在不同年级进行普及教育,音乐教育尝试课程学习与动手实践相融合:

六年级:陶笛教学与音乐课程融合

七、八年级:电子钢琴与音乐课程融合

经过教学实践,力求形成校本化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艺术教育特色项目。

体育方面,不断提高三课两活动的教学质量,进一步做强武术、女子篮球、啦啦操等体育特色项目。

(二)基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实施

拓展型课程是学校根据学生的需要建设的校本课程,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和灵活性。拓展型课程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重在提供可供不同发展潜质、不同发展层次学生、满足不同学习兴趣的课程科目。要不断增强多样性和选择性,我们将规范建立以下六大机制:

形成课程领导小组负责制的课程筛选机制:成立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组成的课程领导小组,负责审核申报的课程。

建立课程需求调查机制:学年初,教导处向学生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本学期自主选修课程的需求,并将结果发放至教研组。

建立基于教研组的课程申报机制:教研组在研究了学生、家长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和师资优势进行组内课程申报。

完善学生选课机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学生选课平台,让家长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由班主任负责在年级组内进行调剂,在征询个别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

探索基于《拓展课过程记录手册》的过程管理机制:教导处根据手册填写情况来了解课程的实施情况,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

创建基于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机制:学校要充分挖掘教师资源,充分调动教师的能动性,积极开发社会资源。

(三)基于探究型学习方式建立的需要,着力推进探究型课程的实施

引入实验总校STS探究型课程,指导教师以“跨学科案例分析”、“研究性小课题”为探究型课程实施的切入点,推进知识的综合应用与有机整合。让学生在基础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在探究型学习项目的形成、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中长期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等方面开展研究,促进学生探究型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注重学生对研究问题或研究小课题的选择。为了提高课程的实效,也注重探究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相整合,例如:STS课程与学生专题教育课程相整合;STS课程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相连接。

五、学校课程的评价

(一)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学生学习评价主要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为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创造有利的支撑环境。我校成长课堂的三个特征“主动 分享 快乐”就是对学生课堂学习评价的三个指标,详见我校课堂教学评价表(附件一)。当然学生学习评价还包括课程中学生学业成绩指标、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价(我校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学生课程修习成果展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

 

(二)对教师教学和课程效果评价

以教学有效性作为课程实施评价的主要指标,构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激励性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与专业评价相结合,注重对教师指导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1.观课、作业与教案检查评价。

组长日常听课和行政干部“周周听、周周评”制度注重发现课堂教学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并用成长课堂的要求进行评课(附件一是我校实施“成长课堂”评价表)。“四课制”教学评比、语数英外请专家日常听课等都是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每学期教导处抽查教案三次(开学、期中、期末大考后);抽查作业两次(期中、期末考试前);普查听课笔记一次。学校科研室根据情况进行诊断性听课、问卷等。

 

2.阶段性学业考试成绩评价。

阶段性学业考试成绩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后均组织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层面的质量分析会,教导处每学期二次分别利用教学例会和教职工大会时间组织质量分析会。

 

3.学校通过问卷、访谈、座谈等形式收集学生、家长对授课教师教学、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及建议。具体途径有:

(1)以年级为单位,每学期期中考后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

(2)定期进行全体学生填写教学质量问卷表。

(3)每周四家委会家长视校日,家长随堂听课并填写教学质量反馈表。

(4)每学期一次家长接待、一次家长会。

以上的各项评价将对接教师的年终考核、职称评定、月度(学期)优秀教师评选等。同时也对相应课程的效果进行了过程性评价。学校还会通过专题研讨等形式及时对教学、课程进行调整与优化。

(三)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

1.对课程方案的评价

课程方案评价的要素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而有弹性,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获取;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整个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等等。

2.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教导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学生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效果;三看听课后反映(教学的准备、教学的方式、教学的态度等);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评价要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3.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一看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以及学生的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学习方法等,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六、课程实施的保障

1.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课程管理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学生处主任为副组长,各行政部门负责人和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为成员。主要负责学校课程方案的完善和调整、课程研究、课程开发、教师培训、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定期召开相关会议等。

2.实施管理

教导处负责落实学年课时计划的实施、学期课表的编制和课表实施的过程管理、三类课程的考核和评价、《学科学习手册》的调整和完善、教学展示的安排和教师考评的实施等。

学生处负责学生社团的管理、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施、主题班会的实施等。

科研室负责校本培训的管理和优化。

总务处负责对课程实施的硬件环境进行维护和扩充,并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添置相应的设备和建设专用教室,对教材开发提供积极的经费支持。

教研组负责本学科课程实施框架的建构、课程资源的开发、选取和精简、校本研修的实施和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管理。

年级组负责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负责阶段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的年级质量分析、课程实施过程中师资和突发事件的协调和管理。

3.教学质量保障

(1)强化制度管理:制定了《学校试卷命题等规章》和《学校考务条例》,进一步规范了教师出卷、审卷、阅卷、成绩评定流程要求;制定了《学校作业规章制度》,要求任课老师控制作业量,对学生作业和教师作业布置、批改都作了规范;制定了《学校教学事故处罚条例》,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制定了《实验西校规范课堂十五条》,进一步细化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制定了《学校教研活动规章》,对教研活动做出规范和要求。通过各项制度的实施,推进有效教学的开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课堂教学的常规检查,检查结果作为教师学期教学考核的重要依据;

(2)建立并实施教学督察制度,如行政干部周周听周周评制度,对教学问题突出和教学能力薄弱的教师及团队进行教学监控、研究、改进;

(3)从个人到备课组到教研组建立争创优秀条例,引导创优。

(4)以“四课制”开展为契机,引导教师对优质课的研究。

(5)对学校重点工作进行课题化落实,项目化推进。

(6)重视每次区督导室对我校的督导意见,落实整改措施,检测改进效果。

4.完善课程开发与有效实施的机制

(1)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学校课程管理领导小组递交《校本课程申报表》,具体内容见附件二。在课程管理工作小组充分审议的基础上,填写审议表,经准予后方可实施。(2)利用学校选课平台或选课推介会让学生自主选课。(3)加强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4)校本课程讲义和资源的开发,经过几轮的实践,对于比较成功的课程要加强重点的扶持,力争完成对课程讲义或资源包的编写。

5.校外资源的利用

学校与上海市科技馆、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95958部队、新时代景庭小区签订了共建协议,辅助学校进行课程建设和完善。学校充分依托博物馆、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周边古镇、养老院等开展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也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