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程建设,打造品牌学校

 

——闵行区启智学校2018学年课程计划

 

 

 

 

 

 

 

 

 

 

 

 

 

二〇一八年九月

 

 

 

优化课程建设,打造品牌学校

------闵行区启智学校2018学年课程计划

上海市闵行区启智学校是一所实施义务教育的全日制特殊教育学校,地处闵行区最南端的鹤庆路,创办于1993年。现本学期启智学校总在册学生人数186人(比去年少了10人),其中学前两班14人,一年级新生9人,送教上门12人,共21个班级。目前,学校招收的是中重度智障及多重发展障碍学生(4周岁到20周岁),伴有其它疾病(自闭症、脑瘫、癫痫、哮喘等)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多,学生安全管理和教育的适切性是学校教育教学首要重视的难题。

学校现有教职工总数69人,在编55人,非编14人。教师 55人,党员 21人,占在编教工的 38 %;团员 6人,占在编教工的11 %。全体教师中,研究生6人,占 10%;大学43人,占78 %;大专 7人,占 12.7 %。特殊教育相关专业毕业15人,占 27%。教师高级职称4人,占 7%;中级职称38人,占71%;初级职称13人,占22%。10年以下教龄教师占到26%,教师队伍趋于成熟化、专业化,亦趋于老龄化。后勤人员配置方面,保育员4名,还存在一定的缺额。

启智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推进了三园十景的文化夯实,用精心打造的环境建设感染、教育特殊学生。

一、学校背景分析

(一)SWOT表格分析

因素

S(优势)

W(劣势)

O(机会)

T(威胁)

1.隶属闵行,为人口导入区,生源相对较多。

2.交通相对还好,有地铁五号线,还有多路公交车通达。

3.经济繁荣,人文浓郁,社区教育资源丰沛。

4.周边学校比较多,其中包括重点小学和市示范中学以及交大、华师大等名牌高校,便于进行校际互动联姻。

5.与社区医院、儿科医院比较近,有利于“医教结合”研究与实施。

1. 人口导入也使得生源的质量参差不齐,满足家长的不同需求难度大。

2.离市区、离闵行中心较远,出行时间比较长,不方便与外界进行教学研究的交流。

3.校门位于小区大门口,门口道路不够宽敞,且人来车往比较拥挤,缺乏智障儿童上下学、出行的安全感。

1.本地区的教育理念和氛围比较好,具有良好的教育发展前途。

2.与高校联动,为高校特殊教育的科研基地。

3.创建特殊教育的社区实践基地。

4.与多家医院形成联动协作关系。

5.原电大的校舍将作为启智未来发展的新校舍,对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康复指导中心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1.生源需求很大,难以满足;

2.办班规模越扩大,班额越扩大,学校发展越大,面临的校区可适用的运动场地、配套教室以及康复专用教室越不够用。虽然原电大的校舍已经归于启智,但是还没开工建设,所以教室场地的紧张问题现在还不能解决。

 

 

1.教育教学的设施设备条件比较先进。

2.校园的绿化环境和康复环境好,具有江南庭院化特色。

3.具有完善的校园网络信息平台。

1.有些康复设施与设备体量大而专业强,使得维护和管理难度大。

2.康复设备、训练与辅读教育资源不够完善。

3.校舍是上世纪90年代遗留下来的旧楼房,是单一式的教室,辅读与康复的功能比较受局限。

1.康复训练多元化专业化。

2.推进校园数字化信息建设。

1.校园环境在不断改建中不断完善,但校舍里的一些教室陈旧格局无法改变,与辅读、康复功能无法匹配。

2.信息化发展太快,特教这头的多媒体设施建设与教室间串联式搭建相对落后,。

1. 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比较合理,教师专业能力强。

2. 教师敬业精神强,课改理念新,适应性强。

3. 涌现一批名师后备、区级骨干教师、优秀党员以及特色教师。

4.引进了6名特教专业的硕士生;校内有2名在读研究生。

5.具有多名肢体康复、言语康复、心理康复、音乐康复以及自闭症训练师。

1.部分学科缺少具有影响力的领军教师。

2.青年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特色不明显,个人专长不突出。 

3.班主任的年龄偏向中老年化、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1.中青年教师的发展潜力大。

2.后备力量强。

3.绩效工资促进了教师工作动力。

教育发展不断加快,特殊教育也需要加快脚步,深化辅读教育的研究,加大“医教结合”的对外交流与校内研究。

1.行政人员都有奉献精神,团结一致,相互协作,氛围较好。

2.中年特教行政管理经验丰富,具有引领作用。

3.青年行政干劲十足。

4.坚持学习,乐于钻研,精于教研,勤于科研。

 

1.工作任务繁重,应对的上级部门多、头绪多,有时会忽略时间节点问题。

  1. 2.班级多,多数教师都是“教室坐班制”,少数教师要轮流开展“个训”与康复训练,缺乏交流的时间与场合,致使干部忽略“见缝插针”的与教师交流的技术和艺术。

行政队伍的高素质、使命感、责任心、担当性以及专业化发展都很强烈。

教育的发展势必使得教育理念、特殊教育的研究方向越来越多,行政需要完成的任务也越来越多,压力也越大。

1. 智障学生大都比较单纯,但普遍存在认知障碍、思维障碍、行为障碍与交流障碍等症状。

2. 学生从4到18岁历经幼儿园、1到9年义务教育、职业班三个学龄段,便于学校对特殊学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教育。

1.缺乏学习动力。

2.障碍程度重、种类多、差异性大,使得辅读教育与康复训练的难度大。

不同智障、不同症谱以及患者个体的各种差异性带来的选择性、多元化成长。

 

智障学生症状越来越多,生理与心理程度越来越差,对特殊教育是一个威胁也是挑战。

  1.  

 

1.部分家长对学生的康复需求强烈,关注度高。

2.对学校工作基本持有支持、配合。

3.能信任学校和教师。

4.有部分陪读家长能积极配合老师工作。

1.养育孩子的方法不科学。

2.教育子女的方法不够,满足于养。

3.部分学生的家庭背景比较复杂,处于离异、单亲以及靠祖辈护养。

4.康复训练在家中难以持续进行。

1.家校的沟通教育机会增多,效果有所提高。

2.参与学校管理,增加观念沟通。

3.完善了合理有效的家长委员会。

4.构建了家校互动的沙龙机制。

1.双薪家庭多。

2.外来务工多,家庭背景稍差。

3.智障孩子严重地影响了家庭关系,导致单亲家庭多,二胎家庭增多(重小轻大),老人带养孩子的家庭多。

1.社区与学校关系密切,参与学校活动,有利学校的发展。

2.学校常常主动联系社区,能取得社区帮助,基本上有求必应。

1.需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资源与实践基地的建设。

2.社区对智障家庭与智障儿康复的关注度不足。

1.提供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2.拓展用好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的育人功能。

1.学校和社区彼此有各自的工作,沟通机会不多,但能有求必应。

2.社区对此类家庭的关注度不足,尤其在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康复上没有出力,难以形成“三位一体”的机制

1.青少年活动基地。

2.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自闭症社会融合基地(与江川团委合作)。

4.德育实践基地(将建立)。

基地的课程建设还不够完善。

1.地域内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很多,希望得到全面开发,发挥育人功能。

2.为学校课程建设开发资源。

1.资源开发还不够多,众人参与度不够。

2.希望早日构建“社区、家庭和学校三维一体”的康复机制。

 

SWOT文字剖析

1.SO文字剖析

⑴规范管理,科学办校,效果显著。学校建立了一支年轻、勤政、廉政、团结、求实、进取的领导班子;全体能够坚持学习,乐于钻研,精于教研,勤于科研;构建了以校长室为中心的层级管理网络和三级评价体系,形成了与实施素质教育相匹配的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近年来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市绿化花园单位、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闵行区文明单位、闵行区青年共青团号等,这些整体性发展成果,为办好一所好学校奠定了良好的运作机制与物质基础。

⑵辅读开源,医教结合,科学康复。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深化辅读研究,关注每一个特殊孩子的智能发展,创设了“医教结合,多元训练”的科学康复模式,并将“医教结合”工作纳入了学校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重点探讨脑瘫学生和自闭症学生的康复医疗与辅读教育相结合的康复措施与方案,并加强康复训练教师队伍建设及家长培训,为特殊儿童的康复发展提供支持性的所需服务。

⑶注重师资,关注内涵,专业发展。为进一步发挥我校教师的专业所长及职业潜能,学校注重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关注“以人为本”的丰富内涵,全面推进现代制度化建设的实施,积极开展“专家组成员进校指导”、“教师进高校和医疗机构学习”、“特殊教育教师上岗培训”、“数学教研组伙伴合作项目”等专题性多项建设,组织了人文素养与心理调养等培训,形成了良好的人际沟通、学习研究的环境,在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确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步牢固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树立了新的知识观、教育观、质量观、学习观,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涌现了一批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

课程改革,变革教学,教学有效。学校以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严格执行上海“城市功能定位”的地方课程标准,开齐课程,上足课时,创造性地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增强课程与教学的选择性和多样性,积极探索适合智障学生康复训练、缺陷补偿的融合教育模式,全面深入调查全校学生的全部情况,优化特殊教育方法和先进手段,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全面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康复效率。

科研引领,注重前沿,创建特色。学校陆续承担了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重度智障学生主题教育训练的绩效研究》和教育部“十一”青年规划课题《中重度智障学生言语康复训练研究》,2010至2013期间,我校作为上海市言语沟通课程试验项目学校,课题研究成果曾在市教委教研室主办的试验项目汇报活动、市教委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主办的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会上作专题交流。期间,我们为陕西省西安、浙江省温州市、江西省南昌市等多所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市内有关兄弟学校等120多人次开展言语康复训练培训。2013至2016年间,我校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医教结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特色研究项目与学校发展相结合,持续推进研究与实践,并成功申报市级课题《辅读学校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多元干预体系研究》。我们以市级课题为龙头项目,引领医教结合工作在学校全面铺开。该课题获得市第三届特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区第21届科研成果一等奖。2010-2018学年,学校共立项课题47项,其中,市级课题2项,区级课题45项,立项课题结题合格率100%。

德育渗透,三位一体,戮力奏效。学校以智障学生体验教育为载体,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为抓手,结合主题教育月展开一系列的活动,通过与周边各中小幼高校等学校、企业等开展多样化“融合教育”活动,帮助智障学生习得生活知识与生活技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尽快“融入社会”。在全体师生努力下,学校连续获得区行规示范校、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市安全文明校园等一系列荣誉。

2、WT文字剖析

(1)教师的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我们在看到绩效的同时,也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的文化底蕴的不足,最主要的是师资问题。我校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与使命感,也有很好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素养,但与市一流学校所要求的师资还有一定的距离,包括学识、阅历、机智应对能力与文化素养等,最主要的是教师在综合运用教育和特教、教学与医学、语言学与学生个体差异、运动学与康复机能等相关学科的操作能力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若以改进改善,并能使学生的语言、感知、运动、心理等各种障碍得到及时克服,以此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2)德育内化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丰富随着时代发展,学校特殊学生的德育目标内涵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和充实,积极探求智障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与效果,并完善特殊教育的德育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我校虽然初步形成和构建了一系列特教德育方案,但复杂的家庭因素与社会层面支持不足的原因使之不能全部实施或全部奏效;尽管如此,促使我们学校德育要坚持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的方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德育氛围的营造,在潜移默化中科学完善智障学生的健全人格培育。

(3)课程教材建设需要进一步层次化与体系化虽然我们学校已经初步架构了架构合理、规范有序的课程体系,但课程实施、课程创建、教材建设、教法变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优化以及发展的动态过程。为更好地满足特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以及生存需求,更多地丰富学生的在校生活体验,更系统化、结构化地凸显我们学校办学宗旨与办学特色,需要我们不断完善与创建出学校的新课程、新教材,尤其是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层次化与体系化,并把它们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整合起来。

(4)特殊教育的合力方面还有待加强。智障学生家长文化学历层次相对较低,家庭结构复杂多样,对孩子的教育工作不能完整、有序以及持久,尚存在重智育、轻运动、“圈养”为主的倾向,对孩子的德育、体育、美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劳动教育等方面关注不够。如何加强学校与家庭、与社区的多向联系,包括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学校的教育潜力,充分发挥课内外、校内外的互动效应,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整体渗透”的立体化教育体系,有待于加强,期待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从而为学生创设更好的教育环境、康复环境,这些都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二、学校课程目标

㈠学生培养目标

学生培养目标:学会自理、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学校必须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残疾类别、不同缺陷程度学生的实际需求,整体设计满足学生自身发展和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多样性和综合性课程。在提供促进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情感等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提供支持学生潜能发展的发展性课程和使障碍得到康复的补偿性课程,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联系、充分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㈡教师发展目标: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

根据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近期提出的“供给侧改革”理念,将其引用到特殊教育中来,强化特教目标就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供给侧改革”:集中多元化资源来建设教师队伍、突出教育目标就是“提质增效”,力求逐年提高我校智障学生的康复效果。全体教师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团队合作精神,重新出发,扎实铸造自己的三大方面:以爱为主的高尚师德、以科学研究为标识的业务精湛能力、以专业化与综合运用能力相互结合的教育活力。

这样的发展目标势必引发出我们学校的教育管理、组织结构、资源重组以及教学变革、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的“供给侧改革”——目的是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教育资源,实现特教的“提质增效”。我们以教育教学供给侧改革理念为动力,以提高智障学生康复效果为唯一目的,努力为社会造就这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人人能够胜任特教工作,具有医教结合特质与综合运用科学知识、特教各种技能的教职工队伍。

㈢学校发展目标:注重精神成长的和谐家园

在启智这个共同家园里,让每个特殊学生的缺陷得到补偿,他们的潜能得到发挥、康复程度得到提高,是我们唯一的办学目的;教师要为之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追求事业的成功发展。师生的共同发展方能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与和谐发展。学会自理、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养成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能够回归主流,融入社会,能够自立。

㈣课程建设目标

关注学生,以学生后继学习与终身发展为本,实施与创建具有基础性、补偿性和发展性特点的课程。深入开展三启课程建设工作,扎实推进以个别化教育为特征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行动研究,提高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潜能开发。

三、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启智学校三启课程框架

图1“三启”课程结构图(九年义务阶段)

 

                                                 
   

三启课程

 
   
     

启能课程

 

   

启慧课程

 
     

启德课程

 

 
 
 
         
           

园林花卉

     

 

特融合

     
 
 

 

 

 

 

 

 

 

 

 

 

图2“三启”课程框架图(九年义务阶段)

 

表1 “三启”课程安排表(九年义务阶段)

课程名称

课程科目

教育对象

课时安排

课程内容及要求

启慧课程

显性课程

社会、语数、英、生活、社会、体、美、音

一-九年级全体学生

见学校课程表

根据上海市课程纲要的要求,选择或自编适合智障学生的融入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等进行教育。

启德课程

隐性课程

学校墙面文化、校园景观

一-九年级全体学生

无具体课时,随时随地进行

根据上海市课程纲要的要求,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学科中得德育内容,寻找结合点,以多种方法手段,随机、无痕化的进行教育。

心理

民防与心理

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

每周1课时

选用自编或选编教材,根据智障学生的特点以及适应其今后生活的安全自护等教育。

主题教育

班队课

一-九年级全体学生

每周1课时

根据学校校本教材“我是启智好学生”开展自理、自立、自护的教育。

晨会课

一-九年级全体学生

每天约20分钟

行规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实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团队

活动

一-九年级全体学生

每月1次

仪式教育、节庆日主题教育活动等

校园文化活动

一-九年级全体学生

每学期1次

艺术节、特奥文化节、助残日活动等。

社会实践

“走出校园”社会实践活动

中高年级

每学期至少1次

以中高年级为主体,以周边企业及周边生活社区作为融合接洽点,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和社会,以帮助学生建立就业意识以及提高自我生存能力为目的开展实践活动。

社会

实践

一-九年级全体学生

每学期至少1次

每学期一次春(秋)游、七八年级实践基地实践活动等。

影视

教育

一-九年级全体学生

每学期至少2次

选择适合智障学生观看的影片,培养集体教育和纪律教育。

融合活动

一-九年级全体学生

每周1到2次

和周边各年龄段学校、企业开展主题式及常规融合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感恩、待人接物等情感和礼仪知识。

 

 

 

 

潜能课

四—九年级

每周1课时

自编或选编,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挖掘潜能,潜能包括音乐、美术、手工、写字、朗诵、运动等等内容。

信息技术

四—九年级

四-六每周1课时

七-九每周2课时

自编或者选编,通过word打字、金山画王、ppt制作、网页浏览等,提升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加强手指精细动作能力,培养学生注意力。

陶艺

一-九年级

每周1课时

自编或选编,通过陶泥的制作,促进学生的手指灵活度,提高审美情趣。

个训

有个训需求的学生如脑瘫、自闭症等

每周2-3课时

自编或选编,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和康复需求,提供一对一的个别化康复训练。

 

感知

一-六年级

每周1课时

自编或选编,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感知、动作、感觉统合等方面的训练,有效刺激学生中枢神经系统,部分修复或补偿脑的技能,提高学生感觉的敏锐性和准确性。

特奥

部分有特奥训练需求的学生

每周1课时

引进社会资源,联合残联、大学生志愿者等等,开设雪鞋走、滚球、旱地冰球、篮球、足球、融合跑、游泳等特奥运动项目。

说明:启慧、启德、启能三类课程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三者之间相互组成,互为关联,递进发展,并非孤立。三类课程共同指向学生的发展,均关注学生的潜能发展,均能够补偿学生的缺陷与障碍。

  1. 注重基础的“启慧”课程。

根据我校现有的课程体系,“启慧”课程涵盖了实用语文、实用数学、品德与社会、生活、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课程。旨在培养中重度智障学生终生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共同基础,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促进学生基础素质的发展,即人人必修的基础性课程。启慧课程的实施,对应了特教教师精湛的专业化学科能力。主要要求教师根据学情,进行差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发展性课程提供基本知识与技能保障。

2.立足养成的“启德”课程

从中重度智障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密切联系中重度智障学生现实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注重学生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良好思想品德、良好行为习惯等的养成教育,如感恩教育、意志锻炼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即综合性课程。除了作为隐性课程的校园环境建设之外,主题教育、普特融合、社会实践和心理教育是我校“启德”课程的主要内容。启德课程的实施,对应了特教教师跨学科的复合化能力。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特殊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树德育人的教育,突出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和理想信念的教育重点,形成分层递进、有机衔接的教育序列,为学生融入社会,回归主流奠定基础。

3.基于评估的“启能”课程建设

基于有针对性的特殊儿童语言与沟通、认知、感知、运动和社会适应能力评估,满足中重度智障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弥补中重度智障学生的个性缺陷,开发和培育中重度智障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即补偿性和发展性课程。个别康复、融合实践和潜能开发课程构成了我校现有的“启能”课程。

启能课程的实施,对应的是特教教师精细化医教结合的康复教育能力。主要根据全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与学生潜能,综合校内教师的特长,拓展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点是针对性较强,旨在针对学生不同缺陷进行补偿,在实施中强调着眼于学生的优势发展领域。

课程体系特点

根据调查,状态如下:中重度智障学生多数表现出伴随运动障碍、语言障碍、思维障碍和交往障碍的综合症状,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中重度智障型脑瘫学生、语言障碍(含构音障碍)学生和自闭症学生。我们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做法,注重于充分挖掘中重度智障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我们启智学校的课程体系特点为以下几点。

1.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生活性

辅读课程虽然分立课目,但都体现综合性、实践性、生活性,例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能将电脑、语文、美术、心理、感知等五门学科的训练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手眼协调、精细动作的训练。

2.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善不良性情

发展性课程、补偿性课程,都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与不良性情的改善,例如,我们校特色课陶艺课能培养特殊学生的和谐人格,对焦虑、暴躁的性情有所改善。对培养特殊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生活适应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突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三类课程的设置淡化班级概念,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现有水平,在不同班级上课,接受定向定时定点的个训,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更好地落实个体训练计划,能够取得良好的训练绩效,提高康复效能。

4.加大科学、数学和技术的教育力度

多年实践证明,在辅读学校为中重度智障学生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既可以作为作业疗法的一个操作项目,加强多重感官参与学习训练,又能加强科学、数学、技术教育,成为帮助学生融入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

5.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参与

我们校在没有开设特色个训课脑瘫儿训练之前,脑瘫儿童只能待在家里或者到有关的福利院去接受治疗,失去了上学机会。有些新课程开设之后,学校就能满足脑瘫儿的辅读教育、康复训练的需要。

6.密切与职业发展的联系

我们校设置的园林花卉职业教育课程,使智障学生在学习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培养了社会适应的能力。使他们从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

7.重视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

    中重度智障学生的道德教育,要特别注重感恩教育、意志锻炼和日常生活活动行为规范训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学会自理,鼓励他们经常参加社区服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课程计划表与说明

  1. 学前教育课程计划表

表2 启智学校2018学年学前教育课程计划表

类别

课程

周课时

备注

基础性课程

精细运动能力训练

5

1、具体实行中视具体需要可作适当调整。每节课30分钟。

2、教师分上、下午班。

3、来校时间:周一~周四8:00~15:00;周五8:00~12:00

粗大运动能力训练

5

语言、计算、常识、美工、音乐、体育

5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5

补偿性课程

言语、行为、运动

个别训练

10

发展性课程

区角活动

(语言、动作、思维等)

5

  1.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

表3 启智学校2018学年低中高年级段的课程计划安排表

课程

   科目

 

周课时

 

年级

启慧课程

基础性课程

启能课程

发展性课程

补偿性课程

生活

 

社会

   班队

实用

数学

实用语文

体育

文体

美术

音乐

信息

技术

陶艺

 潜能

感知

运动

训练

言语

沟通

训练

行为

训练

低年级

(1-3)

5

3

4

5

3+1

2

3

/

1

1

2

2

中年级

(4-6)

4

4

4

5

2+1

2

2

2

1+1

1

2

2

高年级

(7-9)

4

4

5

5

2+1

2

1

2

1+1

/

2

2

备注

1、普特融合课程每学期每周至少一次,累计20个课时。

2、社会实践课每学期至少一次,累计有8个课时。

3、特奥俱乐部活动视活动而定,每学期不少于16课时。

每天早上7:30~8:00,下午15:00~15:30。

4、体育锻炼,每天至少一小时。

5、晨会、午会、十分钟队会及专题教育,每天至少半小时。

 

 

表4 启智学校2018学年一~九年级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一览表

 

 

 
 
 

 

 

 

周课时

科目

 

 

备注

基础性课程

生   活

5

5

5

4

4

4

4

4

4

 

品德与社会

(品社+班队)

2+1

2+1

2+1

3+1

3+1

3+1

3+1

3+1

3+1

 

实用语文

5

5

5

5

5

5

5

5

5

 

实用数学

4

4

4

4

4

4

5

5

5

 

音   乐

3

3

3

2

2

2

1

1

1

 

美   术

2

2

2

2

2

2

2

2

2

 

体   育
(体育+文体)

3+1

3+1

3+1

2+1

2+1

2+1

2+1

2+1

2+1

 

发展性课程

信   息

/

/

/

1

1

1

2

2

2

 

陶   艺

1

1

1

1

1

1

1

1

1

 

感   知

1

1

1

1

1

1

/

/

/

 

潜   能

/

/

/

1

1

1

1

1

1

四年级以上开始,含电脑、纸工、贴画、写字、音乐、朗诵、故事、陶艺、音乐、运动等

补偿性课程

言语训练

智障为主

3

3

3

/

0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