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礼知书  多元发展

--2018学年航华中学课程计划

课程是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的载体,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根本途径,是学校综合办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深厚土壤。

为了深入落实航华中学“为每一个孩子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实现“达礼知书,多元发展”的育人目标。根据我校“夯实基础,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在课程的传承与发展中不断深化、完善课程设置,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为其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结合“航华中学三年课堂教学改进方案”,通过“达礼课程”的整体架构开发与实施,逐步形成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基于此,制定航华中学“达礼课程”方案。

 

一、学校背景分析

学校SWOT分析表

 

因素

S(优势)

W(劣势)

O(机会)

T(威胁)

学校规模

24个教学班级,学校规模不是很大,小班化教学。

 

学生人数减少,学校经费减少;学校校舍、设备老旧,活动教室相对不够宽裕。

图书馆、实验室等得到改建,建设了探究实验室,“轨交+”科创实验室,校园外部环境得到改善。

周边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使优质教师资源不稳定,学生资源不足,优秀学生流失。

品牌建设

学校传承和深化了“礼”文化建设,“达礼知书”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文化。艺体特色项目正在形成品牌。

传承中需要发展与创新;开设的课程中精品课程的数量还偏少。活动场地受限

做实以“课堂检测”为主题的基础型课程校本化设计,转变课堂结构,提升课堂效益的新一轮课堂改进正在形成。做强拓展型课程中的艺体课程打造“刘庆江合唱团”成立和开展主题探究型课程,成立了探究教研组,探究师资力量基本稳定。

因场地和师资力量的限制,特色课程开发的开发还没有更好的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选课需求。

教师资源

学校团结协作的良好文化氛围正在形成,“不抛弃、不放弃、不嫌弃”的全员质量意识已经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教师队伍结构比较合理;教师的学科质量意识有一定的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改进。

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相对在数量和质量方面比较缺乏;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方式较陈旧,教学效益较低。部分教师自主提升的意识不强,缺少忧患意识,担当的能力。

学校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职业他读,业务能力,敬业精神方面有明显进步,发展潜力较大,后备力量强。一批老教师示范引领课堂改进,带教,以身作则成为学校的精神力量。

家长、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选择度提高,尤其是对教师育人水平要求的提高,家庭教育的缺位和教育方法的无效、配合不到位,给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困难。

行政人员

行政成员思想素质好,担当意识强,群众基础与威信整体好。团队年龄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力强;主动积极、相互补台,具有较高的决策理和执行力。

个别岗位管理工作经验尚需积累,工作策略和方法有待提升。

新聘任了一批有创新、有活力的青年干部,工作干劲足。实行的青年干部梯队培养计划,是干部梯队建设得到加强。

 

来自教学业务和管理水平双发展的挑战。

学校新一轮发展中策划、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水平与能力。

学生状况

男女学生比例相当;

学生主要来源于航华周边地区及七宝镇的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对教师和学校的认可度好。

学生中外来务工子女占比60%左右,上海生源学生多是学业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内驱力不足;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管理能力较弱。家庭教育缺失、缺位现象普遍。

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的办学认可,能够支持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家长的素质有所提高。课程改革对学生特色发展、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学校对课程的整体架构得到高度重视,教师的全员质量意识,为所有学生成长提供保障。

家长的更高目标的需求,和学生多元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增强。

特殊家庭、特殊学生增多特别是心理问题学生,增加了教育的艰巨性。外省市生源流动对教育教学评价有一定影响。

社区情况

航华社区属于上海最早的老城区动迁的配套小区,目前又是新上海人交为集中地,形成了多元的文化。社区各行政部门对教育的支持力度较高。

社区居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低保为生的较多,外来务工人员,无业人员较多。尚有部分家长为释放、黄赌毒人员。社区社会风气一般,积极向上的社区氛围不浓。

2011年本社区划归七宝镇,学校也加入了七宝中学教育集团,学校分享了七宝镇的优质 资源。

社会整体大环境有所改善。社会综合治理得到加强周边环境得到改善。

社区老龄化及社区周边的暗网吧等不良场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了不良的影响。

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的电子游戏普遍存在,甚至部分同学学业和身心收到不同程度影响。

家庭情况

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和信任度较高多数家长能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形成了一定的家校教育合力。

对子女的学业成绩和个性特长发展有了一定的重视。家长委员会作用得到了一定的发挥。

家庭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水平不高。家长的行为习惯和礼仪修养不足以给学生以榜样示范。老人管理学生,单亲家庭管理缺位缺失还是普遍存在。学生思想及价值观的引导没有得到较好的家庭引导。

随着家长的年轻化,学历的水平逐步提升,全社会公民意识的提升,家长的礼仪素养有所改善。家长学校的作用的到体现。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了家长的关注。

多元文化影响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学生家庭中的游戏管理、课余时间的有效监管,还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

课程建设

建立完善了课程建设与组织管理体系,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新三年规划有机结合。提炼了课程核心理念(有责任、会学习)初步架构了学校“达礼知书”课程体系。基础性课程校本化得到有效落实。探究教研组成立开展主题探究。拓展课程中武术、艺术社团、航模已经形成、轨交+创新实验室项目正在筹建。以爱心节为代表的德育课程体系日趋完善。

 

“达礼知书”课程理念转换成教师的自觉行动尚有一定的差距。在传承中需要发展与创新的内驱力尚显不足;特色项目、特色课程偏少。教师开发实施课程的意识和能力还无法满足课程建设需要。学校周边可利用课程资源偏少。教师自主开发较高质量课程的能力还有一定差异。学校的课程活动场地有限。

做实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做强主题探究型课程、做亮现有特色课程。深化三团一队建设,拓展型课程和挖掘骨干教师潜力,依托华师大等校外机构资源,为课程建设提供保障。新优质学校创建机制,为管理团队参与课程建设研究提供了平台,提升团队课程领导力

围绕学校育人目标和办学理念的系统的课程体系建设尚待全面进一步研究设计和开发。轨交+项目如何有效实施尚待规划。

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的方法、途径还需细化,做实做出成效。探究型课程的主题设计与课程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二、课程目标与课程理念

(一)课程目标背景分析

基于传承与发展的原则,分析航华中学的发展历程,明确课程设置的背景,使新课程目标的制定与学校的发展保持同步。

1996年学校搬迁至航华社区,根据社区的环境特点和生源实际状况,学校提出了“达礼知书”的育人目标。2003年在“达礼知书”的基础上,提出“达礼知书,多元发展”的育人目标。2008年开始,围绕学校的育人目标,启动了课程建设,并初步形成了以《武术与武德》、《德育课程校本化》、《经典阅读》为代表的特色课程。2011年以来,学校不断完善、拓展、深化“达礼知书”新的内涵,探索建设以“礼”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结合“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的创建,进一步明确了航中的办学愿景。提出以“达礼知书”校本课程建设为抓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康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不断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日益鲜明的办学理念。2015年9月,学校根据课程目标的确立的原则,在基于学情、基于课标、立足课堂、立足校情的分析的基础上,围绕 “达礼知书,多元发展”的育人目标,在课程中充分凸显我校推进的“达礼”课堂“四相四互”的内涵的在发掘,诠释出“四有四善”(即“有爱心、有修养、有责任、有志趣”的达礼少年,“善阅读、善表达、善实践、善自强”的知书学子)的育人内涵。使学校的课程建设向前迈进一步,并提出了2017——2019年航华中学课程建设目标。

(二)课程总目标

2017年学校提出全面深化“达礼课程”建设,围绕“达礼知书多元发展”的育人目标,本着“夯实基础,特色发展”的课程建设之路,整体设计“三类课程”,完善课程开发、实施、评价机制,构建课程管理组织机构,通过基础性课程校本化、探究型课程主题化、拓展课程特色化,整合德育课程,有效发挥“三类课程”的功能与价值,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达礼课程”落实,探索出适合我校生源实际的课程实施方式,突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提升办学质量。

通过“达礼课堂”的校本化实践研究,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课堂结构,突出学生学法指导,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课程评价机制的完善与建立,整合各类资源,促进课程的全面实施,提升课程质量,促进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学校课程的领导力,提升办学品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1.课程发展目标:

(1)突出“三类课程”的功能。明确“达礼课堂”评价标准,深化完善“课堂检测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做实基础型课程校本化,促进课堂结构转变、学法转变。整理完善探究型主题的确立,发挥探究教研组功能,有效落实主题探究,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探究学习的理念和方法。整理、整合各类资源打造精品拓展课,开发适合“达礼课程”的拓展课,深化德育课程体系,德育课程建设,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做亮“礼”教育特色课程、艺体特色课程,构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多元课程体系。

(2)完善课程评价机制和办法,通过“细化课程标准,优化课堂教学,强化校本练习”,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课程资源的整合,设计活动类课程、开发创新课程、引进区域课程,实现学校课程的特色化。

(3)建立课程管理体系,整合课程的开发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提升教师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能力;提升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提升教师研究型课程的指导与管理能力;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及教学评价能力。

2.学生发展目标:

(1)礼仪修养:有爱心、有修养、有责任、有志趣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文明素质,有爱心、讲诚意、守信用;敢于担当,善良包容,具有广泛兴趣爱好的阳光少年。

(2)学习素养:善阅读、善表达、善实践、善自强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具有良好的思维方法和习惯,善于质疑和表达,学会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可持续发展。

3.教师发展目标:

“达礼课程”建设的理念得到落实,通过基础性课程校本化,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优化,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开展学科主题探究教学意识和能力得到加强,自主的设置学科探究问题,开展学科探究。有效利用、整合资源独立开设、开发1门高质量的拓展性课程。

4.学校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达礼课程”的整体架构、开发与实施,不断提高学校的“达礼课程”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形成“达礼”特色校园文化,提升办学内涵,实现学校办学特色。利用三年时间,打造艺体特色学校。

(三)课程理念

课程的内涵是“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凸显两纲教育,立足学生特点,突出育人目标”。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实现“达礼”校园文化特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的设置基于以下三个原则:

渗透文化的原则——体现传统文化精髓并具有现代意识,体现学校“达礼知书”培养目标内化为学生的“修为”能力,形成“达礼少年知书学子”的品质。

注重育人的原则——实现“达礼课程”的育人功能与价值,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科品质。

突出发展的原则——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即能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与经历、学会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置

(一)三类课程总体框架

 

(二)分类型课程框架

1. 基础型课程框架

2. 拓展型课程框架

3. 探究型课程框架

 

 

 

 

 

 

 

 

 

(三)特色课程

总目标:

(1)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在民族“礼”文化的熏陶和培育下,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学习规范,提升礼仪素养,驱动学习的热情。

(2)在学校“达礼”特色课程的建设中,凸显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提升学校的内涵,促进发展。

(3)整合各类资源建设艺体社团,在已有的“达礼知书”校本课程体系的框架结构中,继续开发体、艺类特色校本课程体系,重点建设学生喜欢的艺体社团:武术社团、合唱团、舞蹈团、美术社团、现代打击乐队。

重点打造的社团:

(1)做强武术社团,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在区域内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社团。(上海体育运动中心武术运动队)

(2)启航之声合唱团发展为区域内有影响力的合唱团,成为学校又一继武术社团后的品牌社团。(刘庆江合唱工作室)

(3)重新组建现代打击乐队。(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市民乐团)

(4)在六年级引进足球课,逐步建立女子足球队,开发校本足球课程。(申花俱乐部添翼公司)

(5)提高舞蹈团的训练水平。(上师大艺术学院舞蹈系教授)

(6)美术社团。(上海博物馆、活动中心)

在社团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满足个性成长的需求,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四)自主拓展程安排

1、活动类拓展

总目标:

为更好地践行我校“达礼知书”的育人目标,为学生“多元发展”搭建广阔的舞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学校新三年发展思路“夯实基础,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统领下,我校开设了30多门的活动类拓展课程。

围绕我校“达礼”主题下的自主拓展课程系列是基于学生的能力、个性、兴趣的不同,旨在培养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和素质灵活地选择课程,将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自己天赋和发展倾向,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提升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与友爱互助的行为,对自己未来敢于探索,帮助他们形成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在课程学习中提升“爱心,修养、责任与志趣”,能够拥有广博的胸怀—“国之大爱,校系心怀;心之良善,行之感恩”,能够培养学生拥有广泛的爱好与高雅的品味,能够志存高远,刻苦钻研。通过不同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善阅读、善表达”能力,运用信息技术科学探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善实践、善自强”能力,努力实现我校“达礼知书”的育人目标。

课程安排: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课时安排

内容

来源

修习

方式

课程目标

1

Flash动画制作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科技类拓展课程通过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通过学科知识在课堂之外的延伸与拓展,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思维,真正实现了“多元发展”的目标。

2

九宫格数独游戏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3

头脑OM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4

生活中的化学(六)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5

数码拍摄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6

生活中的化学(七)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7

电视摄像及视频编辑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8

航模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9

合唱团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艺术类拓展课程丰富了学生各种感受和体验,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和耐力,提升了学生的修养,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与分工协助的精神以及增强了互助利他的行为。树立了正确的健康观, 培养了责任意识。

10

武术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11

羽毛球(六)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12

健美操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13

羽毛球(七)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14

乒乓球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15

足球

1课时/周

借用教材

选修

16

素描

1课时/周

借用教材

选修

17

舞蹈队

1课时/周

借用教材

选修

18

中国象棋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19

地掷球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20

古诗文阅读(六)

1课时/周

借用教材

选修

学科类拓展课程藉由基础课的内容适当延伸拓展,通过形式丰富、内容广泛的课程内容使得学生在“阅读和表达”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地锻炼,并且在实践中提升感悟和陶冶情操。

21

朗读小组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22

科普英语(六)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23

趣味英语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24

数学辅导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25

英美影视欣赏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26

古诗文阅读(七)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27

科普英语(七)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社会

28

厨艺与健康(六)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社会类拓展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社会和校园问题的关注、关心,以这些课程为推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社会责任感,并激发学生对于社会、地域、博物馆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29

刺绣

1课时/周

借用教材

选修

30

厨艺与健康(七)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31

十字绣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32

彩虹天使心理社团

1课时/周

借用教材

选修

33

沪语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34

上博印象

1课时/周

自编讲义

选修

 

2、德育主题教育课程

分层目标:

六年级:融入新幻景,形成新班级。学生迅速了解和适应新环境,在新环境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喜欢新集体,新同学,内生努力的意向和自我管理的要求,形成互相鼓励和互相帮助的友好的同学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知礼、明礼

相对应的校本课程及活动:以礼仪教育为主的《现代礼仪》、军训、为班级起班名,设计班徽等等。

七年级:自我形象、自我发展意识的呈现,自主阅读、思考、表达能力的培育,民主、尊重意识提升。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对文化的敏感与兴趣,巩固和发展良好的人际交往状态,提升交往能力

相对应的校本课程以武德、武魂教育及武术学习为主的《武魂少年》,及在学校大型活动中吸收七年级学生自主参与,发挥七主力作用。

八年级:提升学生的文化价值,个性品质、发展理想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相对应的校本课程以十四岁生日等主题活动为主的《责任少年》。

九年级:清晰定位自我,主动选着发展,促成学习状态的整体调整和学习质量提升,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世界观和健康的心态。

相对应的校本课程以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为主的《扬帆少年》。

德育常规教育课程

升旗仪式

每周一早晨

主题班会

每周一次

专题校会

每月一次

换大好红领巾仪式

六年级

十四岁生日

八年级

 

社会实践与校园实践活动课程

社会实践

军政训练

每年暑假3天

春秋游

一学期一次

志愿者服务

寒暑假、双休日

校园实践

值周活动

 

班级保洁

 

德育主题活动课程

3月份

5月份

6月份

9月份

10月份

11月份

行规规范周,爱心节

读书节

庆六一

行规规范月

体育节

学科竞技月和科技周

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知礼、董礼、守礼。有爱心,知恩,感恩,回馈等品质

爱读书、乐读书、会读书,在书中提升素养和高尚的品质。

感受家长、父母、老师、同伴的爱,学会知恩、感恩。

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知礼、董礼、守礼。

感受运动的快乐,,磨练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动力

(五)探究程安排

总目标:

(1)亲近和接触自然、考察和参与社会、关注和反省自我,获得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体验,初步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整体认识。

(2)经历问题研究的过程,获得研究活动的体验和经验,初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具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3)养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展创新精神,形成合作和分享的意识。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年级

探究主题

教材来源

选修方式

校本课程分目标

校园篇

校本

限选

1、通过“学着做”,体验开展实验、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设计与制作、策划等活动的基本过程;

2、通过“做中学”,初步掌握开展实验、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设计与制作、策划等活动的基本方法;

3、初步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制订探究方案,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探究,并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

4、初步养成关心自然、关注社会、关爱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形成乐于与人合作、善于与人交流的合作态度和精神,初步形成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的意识,形成严谨、规范、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社区篇

 

校本

限选

1、 初步了解实验探究、文献查阅、方案制订、访谈调查、实地考察、

角色扮演、设计制作、改进系统等活动的基本方法;

2、 初步体验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制订探究计划,开展

探究,并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探究学习过程;

3、 初步养成关心自然、关注社会、关爱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形成乐于

与人合作、善于与人交流的合作态度和精神,初步形成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的意识,形成严谨、规范、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信息探究

校本

限选

通过主题讨论、学习、学生作品展示、分析等方法,通过上网资料查找技巧;图片修饰技巧;文档的修饰技巧等几个方面让学生自主探究信息技术,达到一个能自学的能力,亲身体验探究的乐趣。通过活动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科

研究:

数学

 

校本

限选

1. 能实践和应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 拓展和延伸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掌握基本的数学解题方法,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及特长;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3. 激发和调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4.培养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  

5.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6、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表现,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关注学生自主的探究态度和实验方法的养成。

学科

探究:

物理

化学

校本

限选

1.通过基础课上学到的物理和化学的知识,进行课外的实践与应用。

2.渗透物理和化学思想方法,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3.通过动手实验研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规范严谨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态度。

4.培养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  

5.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基础课程校本化

基础课程校本化目标

基础教育开展是在尊重国家基础教育总纲领思想下进行,课程建设应该基于课标,尊重学生主体。每个学校学生整体特点不尽相同,我校近几年来着力进行具有自己特色的基础课程建设,其中之一就是基础课程校本化,让课堂教与学更高效。我校课程建设理念是“立足学情,分解教材,课堂检测,作业校本化”。我们初步构建“目标整体、结构多元、发展个性”的校基础课程体系。

1、基础课程校本化建设三个抓手。

(1)、基于课标下教材分解、整合

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我校对教材进行整合,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重组并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设计教学活动,各学科在解读《学科课程纲要》时,强调“以生为本”,认真调查学情,研究学情,尊重学情的教育理念。针对各个学科,我们细化课时分配、课时目标,把握好章节、单元、课时内容、目标、检测和评价方式,用“增、删、换、合、立”的方法,对教学内容加以整合,以优化基础学科课程分解与整合,提高课堂效益。

(2)、基于学情下校本教材编写

其一,在预初设置小初链接课程。我校生源主要来自航华地区,一部分来自民工子弟学校,起始年级学生学习水平不尽相同,为了更好的与小学课程对接,我们走进航华一小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学习内容及难度,在六年级开设了小初链接课程,课程有《小初课程衔接--数学》、《小初课程衔接--英语》。为了更好地与之衔接,学校组织教、备组长编写对应教材,开展校本课程教学。六年级前一个月,我校课表中明确设置该课程。深得家长的拥护,经过该课程学习,我校学生学科素养明显提高,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得以养成,能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其二、优化教材实验教学,编写符合学生实验校本手册

基础学科物理、化学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教学,但教材中缺少实验操作的描述或媒体资料。我校化学学科在小课题下的实验图示手册结题下,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校本实验手册,对教材中必做实验尤其是学生实验操作进行校本化,大大优化了实验过程,提高学习效益。在中考中,我校化学实验方面得分率远远高于同类学校水平。

其三、以课堂检测定教,促进教学效益提高。

课堂检测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状态或者达成度进行的目标检测。三年级前,我校加大对课堂深层次研究,每门学科、每节课上都有相应的检测,经过三年的积淀,课堂检测不断优化,有相应的有效的检测环节,检测方法和相应的评价。课堂检测作为测评教学效果的一种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灵活、反馈及时、显效迅速,针对性强等特点,是完成教学任务和信息沟通的重要桥梁,是课堂教学有机延伸和推进、强化、提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课堂检测已经成为我校课内校本重要部分。

(3)、基于合作学习活动与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的开发不应选择学术严谨、逻辑性强、知识难度大的材料作为教材的内容,而应将知识性强的材料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化难为易,注重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六、七、八年级,我校课堂学习以小组合作进行学习,以小组争章创优方式积极思考,互帮互助,小组合作学习。尊重合作解疑和展示反馈这两个课堂流程中,小组合作作为主要学习方式进行。在尊重课堂上我们采用“以学定教”,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尽量做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能较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善学”、“善合作”,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学案与课堂检测,不断更新的课堂习题系统

(1)、以高质量的课堂检测促进基础课程目标的达成。

早期的学案比较繁琐,后来化繁为简,从“精讲少讲、减负增效”作为高效课堂的核心基准点。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在不同层面进行了统一认识、实践课堂检测的摸索过程。在教学管理部门以《“强化课堂新知检测,提高教学实效”实践研究方案》作为项目启动实施,并就各学科的实践研究操作给与了建设性的意见。然后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构建了本组的实施意见(包括内容及呈现方式),根据不同学科及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形式丰富的课堂检测形式。例如,语言类学科,主要包括基础知识检测、内容理解检测、阅读技巧能力训练等从书面到口头,形式不一的检测。例如,数理化学科,主要针对基础知识和拓展性知识的检测,通过学生的当堂练习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根据学生呈现的共性问题给与指导,对于学困生给与更为个性化的辅导。例如,政史地和探究学科,教师会根据学生不同程度设计“拓展性”问题和“基础性”问题,并通过一些作品设计的形式,让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通过这些检测,有效地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当天作业以及周周练和单元练试题,实现更为精准化的教学设计与更为务实的教学效益。

(2)、实施“课堂小组争章活动”,发挥课堂检测评价作用

小组争章,力促学生主动学习,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流,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此外,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体验和感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其目的是以检测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内化。

   3、力求精致、分层的课后家庭作业校本化

(1)、力求作业设计精巧我们探寻在设计作业力求精致巧妙。尊重学习的认知规律,顾及他们的心理和学习水平,我们设计题量少而“精”,题型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作业。突破书面形式的局限,向课外延伸、与生活接轨,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探究性,促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自主地获得新知。

(2)、力求作业布置精彩

我们在尝试让作业布臵得尽量出色、绝妙。自选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选择课本上一定量的练习题作为家庭作业;自编作业,根据学生实际,自编相关的习题,作为课外作业(可以互相交换做)。我们还用趣味性作业来激发学生兴趣,如学生动手探究的小实验;

用创造性作业来启迪学生思维,如给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去调研,去分析。

(3)、力求作业批改精心

作业批改的方法呈现多样化,教师批改、学生自批、学生互相批改、学习小组批改、教师当面批改等,都要求上心、尽心、精心。教师批改,我们用心,将学生情况了如指掌,并能对症下药,增强作业与批改的实效性。学生互批,将学生某次作业相互交流,相互交换批改,

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批改作业,等等。通过精心批改作业,把握作业反馈给我们的信息,以此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完善提升。

4、力求作业评价精美

我们教师重视过程性评价,重视评价之后的落实,重视评价语言的精美。

关于作业评价,我们的评价像尺子,帮学生更清楚地丈量出知识掌握情况;我们的评价像钥匙,能开启学生心扉;我们的评价像火种,能用智慧点燃智慧;我们的评价切实而到位,能用准确、丰富、入木三分的表达唤起学生的深思。学生通过我们的评价,能发现自己的知识缺陷,并查漏补缺,使自己的知识系统更加完善。

四、载体建设总体构想

我校培育 “达礼知书”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围绕“师生素养提升”目标,大力营造达礼知书的校园环境有教师内涵提升。

1、达礼知书校园环境

2、建设高质量的师资和课程

五、课程组织

学校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特色化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面指导相关工作,并负责组织专家组对项目进行绩效考核。为保障“达礼知书”课程建设的质量,学校将探索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校本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主要指学校作为评价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培养方案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实现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改进。主要内容有: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后续评价。

 1、学校实施课程管理的领导机构是“学校课程建设研究小组”,组长为校长,组员为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科研室主任等,负责学校课程构建的建设、课程的开发、课程管理与评价等有关学校课程教材改革方面规划、设计和研究实施等工作。

 2、执行机构为学校科研室,组长为校长助理,副组长科研室主任、政教主任,组员有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及外聘导师。学校依托学校教师的资源,聘请有关课程与教学专家为顾问参加重大项目的咨询与研讨;在学校课程管理与评价中根据需要邀请部分学生代表参加。

六、课程评价

为保障“达礼知书、多元发展”育人目标的有效实施,学校将探索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校本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课程的学生评价和学校评价。

1、学校课程的学生评价

基础型课程的评价:基础型课程学习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部分构成.过程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发展组成,各占评价总分的10%.结果性评价:大考成绩40%,中考成绩20%,平时成绩20%.

拓展型课程(自主拓展和限定拓展)的评价:提倡在拓展性课程中实施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不同的科目性质可制定不同的评价计划,可以采取考试、小论文、小组研究课题、课堂表演、演讲等多种形式进行。对于学习过程认真,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应当给予奖励学分。

探究型课程的评价:探究型课程的评价注重在实施中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的方式。组成师生共同参与的课题评价小组进行评价。

2、学校课程的评价

评价单位:学校课程建设小组、教导处、政教处、科研室、及各教研组共同参与评价。

学科教学的评价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座谈会记录、学生课题成果、教学处、教研组听课反馈等方式综合评定。

七、保障提供和制度建设

1、建立健全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

一是校长树立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意识,全面负责学校组织机构的建设,而且学校的组织管理机构成民主化的状态。二是建立健全学校课程评审组,制定校本课程审议制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成为民主决策的过程。三是学校其他课程管理的行政机构(如教导处)实行人本管理,确保优质、高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2、教研引导

把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校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努力建设教学研究的氛围,加大奖励,认真研究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规划与方案,层层落实,稳扎稳打。

3、建立良好的课程决策结构和沟通网络

一是学生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定学习的课程;二是学校提供教师与课程专家沟通的机会,为参与课程开发的各团体或小组之间交流提供时间和空间保障,并认真计划沟通交流的内容和形式,让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皆能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沟通网络。

4、持续的校本培训

利用多种学习渠道,学习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策略;召开专题培训,包括课程目标的陈述,课程内容安排,课程实施具体程序;培训组织课程内容的技术和开发的程序等。

除了校本课程开发之初,对校本课程实验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外,学校应鼓励所有教师都参与力所能及的课程开发研究,并保证他们有较充足的时间获得各种学习机会。学校还应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持续不断的培训策略,让老师们在行动研究中养成课程开发的意识、反思课程开发的能力。

5、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支持系统

一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