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浦江高级中学

2018学年课程计划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浦江高级中学原名为上海市浦江高级中学,是成立于2002年的一所普通公办高中(由原闵行区杜行中学和鲁汇中学两校的高中部合并而成),2016年8月由闵行区浦江镇江航路211号迁到浦连路86号新校址。2017年4月在闵行区政府、区教育局、浦江镇政府牵头与支持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接纳下,学校更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浦江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为中医大附高),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唯一一所附属高中。2017年11月,学校被上海市教委认定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学校。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在籍生771人,在职教职工95人,其中教师85人。

    近年来,学校在“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办学理念引领下,采取“依势借力,特色发展”发展策略和“聚焦重点——寻找亮点——打造特色”的实施路径,努力建设“中医药文化”办学特色,学校软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学校获得“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平安单位”、“上海市中小学校园足球一条龙联盟学校”、“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和“闵行区文明单位”、“闵行区平安单位”、“闵行区依法治校示范校”、“闵行区行为规范示范校”、“闵行区阳光体育活动推广校”、“闵行区首批D&T项目实验校”、“闵行区绿色学校”、“闵行区中小学实践教育先进学校”、“闵行区消防教育示范学校”和“闵行区优秀党支部”、“闵行区先进团组织”等荣誉称号。

第一部分  学校背景分析

    一、优势

    1、教育教学设施相对完善:学校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约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7万多平方米,有2栋教学楼(50间教室)、2栋综合楼(25间大专用教室、15间准备室和图书馆、阅览室、剧场)、2栋学生宿舍(男、女生宿舍各1栋)、1栋行政楼,以及食堂、室内体育馆和室外运动场等现代化室内外活动场所,既能够满足学校现有的发展需求,也适宜进行整体规划和特色建设。

2、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2018年学校高考本科上线率和录取率连续几年超过了初升高时的生源入学位次,高考纯文化本科(含春考)上线率首次超过70%,本科(含春考、艺体)总录取率首次超过90%,创学校历史最好水平;学校各年级学业水平考试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在国家、市、区各项比赛和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中荣获诸多奖项,学校的社会满意率和好评度大幅度上升。

3、教师素质逐步提升:近几年大量新教师加盟,教师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充实。目前,一线教师平均年龄36岁,有硕士学位教师占45.2%,教师队伍呈现学历高、年纪轻,责任心和进取心强,发展后劲足、潜力大的态势。

4、学校管理规范有序:学校坚持依法依规办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民主参与管理的决策机制、校务公开制度。学校各项常规管理制度日渐完善,行政管理团队积极进取,精神状态好,合作意识强,学校在管理上逐步走上规范化、精细化、民主化、高效化轨道。

5、社会资源日益丰富:作为中医大附高,学校拥有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优质资源和专业师资;长期与上海市向明中学合作,在课程、师资、合作办班等全方位交流,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学校也是首批与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等馆校合作单位,同时,与一批社会相关场所和基地建立合作机制,丰富了办学的社会资源。

二、劣势与挑战

    1、学校地理位置偏僻:学校位于黄浦江东岸的浦江镇,相对闵行区来说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与封闭,与闵行区主要区域的交通不便,纯农比例偏高,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老教师的教育理念滞后,学生视野相对狭窄。

2、生源质量相对较弱:作为一所普通高中,学校生源初升高入学最低控制线位列闵行区公办高中倒数第二,处于闵行区当届高中录取学生中的后1/6,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偏科现象普遍,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问题较突出,对自身的要求不高、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同时,家庭教育问题相对较大,单亲和重组家庭比例较高,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3、优秀教师比例偏低:学校的老教师绝大部分为本地教师,专业能力不强,缺乏主动发展、积极进取的愿望;地理位置较偏、交通不变的制约,招聘有一定教学经验、相对成熟的优秀教师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学校缺少一定数量的在区内、市内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领军教师、骨干教师;缺乏特色鲜明的强势学科。

三、机遇

1、学校近几年,闵行区政府、闵行区教育局、浦江镇政府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给予学校政策、人财物和专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扶持和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2、学校搬迁新校址、变更校名、创建市特色普通高中;学校教育质量逐年提升,接连创学校历史最好水平,2017学年度获得闵行区办学绩效综合发展三等奖,同时首次获得“办学质量与办学成果”项目评价三等奖,这些不仅使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也使师生士气大增,主动发展、积极进取的愿望日益增强。

3、学校2016年9月迁入新校舍后,逐年扩班,从原来的12个班扩大到目前的20个班,每年招聘十几位高学历教师,新鲜血液不断涌入,学校风气发生非常大的转变,教师团队协作意识和专业能力明显提升。

四、2017学年学校课程计划实施情况反思

2017学年课程计划是依据上海市课程计划校情、学情制订的,经过一年的实践,课程目标基本达成,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水平显著提升,学校的“中医药文化”办学特色和艺术、体育、科技、劳技,以及“D&T”(设计与技术是英文首字母缩写)、电子书包等特色项目发展态势良好,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有较好落实,学生和家长对学校课程的满意度较高。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如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科和教师个体发展的差异问题需要关注;在特色项目发展上教师专业资源明显不足等问题。

第二部分  学校课程实施目标

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等五部门关于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深入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11〕38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沪府发〔2014〕57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切实规范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沪教委基〔2016〕30号)等文件精神,根据《上海市中小学2018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结合校情、学情,制订学校《2018学年课程计划》,旨在“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办学理念引领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1、学生发展目标:

    学生在具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中医药文化”知识、核心价值观念;初步形成良好的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并具有实践和探究“中医药文化”的兴趣,逐渐成长为有“健康、厚德、精诚、笃志”的现代人。

2.教师发展目标:

    建设一支“有追求、肯奉献、善合作、讲实效”的、具有高尚师德和精湛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形成能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多元发展需求的、在区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教师队伍,为建设市特色普通高中、实现育人目标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3.课程建设目标:

以达成育人目标为目的,建立“基础加特色”的课程体系、“校内加校外”的实践体系、“过程加结果”的评价体系,为弘扬、传播、传承“中医药文化”,发展学生的实践、探索、研究、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内在品质,促进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搭建课程平台。

第三部分  课程结构

一、课程设置指导思想

学校在“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办学理念引领下,为达成育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突出 “关注全员全程,促进健康发展”的思想。

关注全员全程,是指对学生的教育在学习空间和时间的安排上要全方位、全过程。空间上,一是关注学科教学计划,在夯实学科基础的同时,发挥学科在能力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重视学习经历,完善学习方法;二是关注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主体;三是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发展,最大程度挖掘学生的潜能,使人人都能成功、个个都能成才。时间上,整体考虑学生高中学习阶段,把课堂教学、自主活动和社会实践三者有机整合,合理安排时间,使学校教育效益最大化。

促进健康发展,是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生命教育和民族教育为抓手,培养良好的公民素养;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爱好为突破口,使学生要学、乐学、会学,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

二、课程整体框架

第四部分  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  

            年级  

周课时

课程、科目

高一

高二

高三

说明

语    文

3

3

3

(1)生命科学安排在高一年级开设。

(2)劳动技术课程在高二年级安排1节集中使用。

(3)思想政治基础型课程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安排重大时事政治专题教育,高三年级第二学期安排社会调查专题课程。

(4)艺术课程在高三年级集中安排艺术欣赏。

(5)各年级体育课安排2节体能、1节专项。

数    学

3

3

3

外    语

3

3

3

物    理

2

2

 

化    学

2

2

 

生命科学

3

 

 

思想政治

2

3

1

历    史

2

2

 

地    理

3

 

 

艺    术

1

1

1

体育与健身

3

3

3

劳动技术

1

2

 

信息科技

2

 

 

周课时数

30

24

14

学科类、活动类(含体育活动)

5

11

21

(1)学科类:

高一开设4节(阅读与写作1、听说1、心理1;自主拓展1);

高二开设11节(阅读与写作1、听说1、心理1;自主拓展8);

高三开设21节(阅读与写作4、听说5;探究与训练4;自主拓展8)。

(2)各年级阳光体育活动2节:1节安排专项,与体育专项课连排;1节安排在课后。

(3)专题教育安排班会,集中或分散使用。

(4)健康教育安排周一中午;时政教育安排在周二中午;社团活动安排在周五中午。

专题教育或班团队活动

1

1

1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2周

社会实践活动与志愿者服务

研究型课程

2

2

2

高一年级1节为《研究与创造》(按班级排课,必学),1节为自主课题研究;

高二年级1节为自主课题研究,1节集中安排社会调查与研究;

高三集中安排在春考或秋考结束以后进行社会调查。

晨会

每天20分钟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约40分钟

广播操(含拳操):上午30分钟;

眼保健操:上、下午各5分钟。

周课时总量

38

38

38

 

 

 

二、排课建议

课节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晨会

晨会

晨会

晨会

晨会

1

等级E

等级D

音乐教研

 

等级D

2

等级E

等级D

音乐教研

等级A

 

3

校务会

等级C

年级组长、

班主任、

副班主任会

高三专项(1-3)

音乐教研

高三专项(4-5)

等级B

高一专项(5-7)

教研组长会

4

行政会

等级C

年级组长、

班主任、

副班主任会

高三专项(1-3)

音乐教研

高三专项(4-5)

等级B

高一专项(5-7)

教研组长会

高一拓展

高二研究

午间

健康教育

时政教育

 

 

社团活动

5

 

英语美术教研

数理化生体心教研

语政史地信劳拓研教研

 

6

 

英语美术教研

数理化生体心教研

语政史地信劳拓研教研

等级D

高一研究

等级A、E

7

等级B、D

高一专项(1-4)

英语美术教研

等级A、E

高二专项(1-4)

数理化生体心教研

等级C

语政史地信劳拓研教研

等级D

高二专(5-7)

班会

(全校)

8

等级B高一专项(1-4)

英语美术教研

等级A

高二专项(1-4)

数理化生体心教研

等级C

语政史地信劳拓研教研

等级E

高二专(5-7)

阳光体育活动

三、德育课程与活动安排

 

年级目标

围绕育人目标,分年级、有层次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初步架构)。

 

 

育人目标

主题活动

 

年级

高一年级

高二年级

高三年级

年级

目标

认识自我,关注自己身体、情绪的变化,寻找变化背后的原因、规律。

悦纳自我,清楚知道自己身体状况,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并能够适时调控。

管理自我,随时反省、控制、评估自己的情绪、思想和行为变化。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理念。

主题

活动

心理测量

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健康课

主题班会与专题讲座

暑期社会志愿者活动

走进中医药大学

心理个别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

健康课

主题班会与专题讲座

暑期社会志愿者活动

心理健康集体辅导

健康课

主题班会

社会志愿者与社会调查活动

年级

目标

严于律己,自律自信,在群体中积极展现自我,能迅速适应新的人群和环境。

包容他人,接受不同的个性与观点,善于就共同的目标与他人达成一致。

适应社会,理性对待身边的人和事,能用同理心去思考、判断。

主题

活动

新生入学教育活动

行规教育

军训活动:民防教育与

东方绿舟国防教育

社团节爱心义卖

主题教育活动

学工学农活动

暑期社会志愿者活动

辩论赛

主题教育活动

专题讲座

主题教育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

年级

目标

言行一致,能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实话,做实事。

言行诚谨,能够得体地展现自己的言、行。既有原则性,又能被接受

至诚至善,诚信已内化为个体的一部分,成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主题

活动

作业习惯养成教育

考试诚信教育

主题教育活动

个人修养讲座

主题教育活动

主题班会

十八岁成人礼

年级

目标

用心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和发展方向。

专心学习,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

潜心学习,遇到任何困难能够始终坚守自己的志向和人生目标。

主题

活动

生涯测试

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评选

专家讲座

人生规划课程及讲座等

我眼中的名人主题班会

走近高校——社会实践

生涯指导

励志主题班会

高三毕业典礼

 

 

2、“中医药文化”课程安排

充分利用上海中医药大学开发的《中小学生中医药科普读物》、《中医药院校特色通识教育读本》和专家资源,开发与硬件建设相结合的数字课程资源,并结合各学科特点开设“普及——提高——拔尖” 的“中医药文化”特色课程,为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和研究“中医药文化”的兴趣,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需求搭建课程平台。

“中医药文化”课程设置

 

基础型课程

拓展性课程

研究型课程

普及课程

中医药掌故趣闻(语文)

中医药文化专家讲座

研究与创造

设计与技术(劳技、信息)

走近中医药(科普文化廊)

 

健康与幸福(健、心、体)

中医启蒙三字经(晨会)

 

 

中学生四季保健(健康课)

 

各学科基础课融合内容

武术拳操

(课间操、阳光体育)

 

提高课程

 

身边的黄帝内经

中医药文化传播现状研究

 

药皂的生产原理和制备

探秘现代农业中的药用植物

 

白描中草药

现代农业中的中医药文化研究

 

带你领略中医诊病奥秘

校园中草药识别及药用研究

 

小小推拿师

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体质健康改善的研究

 

中医名家的故事

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应用研究

 

 

中医古籍与藏书文化

药食同源理论体系下常见食物搭配的药效研究

 

智慧中华

——中医药文化与哲学观

3D打印技术在中草药药材辨识种种的应用研究

 

经络对人体健康的保健作用

二维码技术在校园中医药认知中的应用

 

字源中华

中西医文虎中的哲学思想比较研究

 

 

从《黄帝内经》看人生——《黄帝内经》的幽义探析与哲学寻思

拔尖课程

学生社团活动(如茶香社、墨香社、中草药橡皮章社、精油提炼社等)

 

3、志愿者服务活动安排

志愿者服务课程化、常态化。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安排学生做志愿者,鼓励和表彰那些到没有学时的场馆做志愿服务的学生,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走入社会、服务社会,并将其作为评优秀学生或获奖学金的重要依据。广泛建立志愿者服务基地,拓展志愿者服务渠道。同时学校与实践单位联系,落实服务岗位、进行志愿服务活动设计,并由班主任、副班主任和青年教师志愿者进行带队指导。

暑期志愿者服务初步安排

序号

场所

服务内容

服务时数

带队教师

1

上海中医药

博物馆

讲解员

设备维护员

秩序维持员

每批6人,每天6小时,

7月31日-8月5日

王军芳

2

上海静安越量自闭症中心

辅助教学

制作教具

每批6人,每天8小时

7月3日-7日   7月17日-21日  

7月24日-28日  8月7日-11日

8月14-18日   8月21日-25日

阮晓、

张园园、

赵晓云

3

交大生物转基因科普教育基地

讲解员

秩序维护等

单周周五下午,每批5人,每次3小时

裴艳岭

4

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辅助教学

每批20人,每天8小时

7月31日-8月3日;

8月7日-8月10日

张丽君

5

闵行区档案馆

档案整理

每批3人,每天8小时

7月16日-20日 7月23日-27日

7月30日-8月3日

牟炫俊

6

闵行区图书馆

秩序维护

引导

单周双休日,每批4人

匡华

7

闵行区防震减灾科普馆

讲解员

双休日,每批5人,每次6小时

冯丹

8

浦江镇社区卫生中心

门诊导医

秩序维护

每批20人,每天8小时

7月2日-6日   7月9日-13日

7月16日-20日 7月23日-27日

杨引、

刘默莹

9

浦江镇青少年教育培训中心

秩序引导

创新屋助教

每批6人,每天8小时

7月2日-6日   7月9日-13日

7月16日-20日 7月23日-27日

7月30日-8月3日

8月6日-10日

8月13日-17日 8月20日-24日

高原、

刘凌婧、

计燕君、

顾涛

10

浦江镇仁济医院南院

体检导医

秩序维护等

每批10人,每天8小时

7月2日-6日   7月9日-13日

7月16日-20日 7月23日-27日

7月30日-8月3日 

8月6日-10日

朱媛媛、

张守军、

刘莉

11

浦江绿谷低碳农业科普教育基地

科普讲解

现代农艺

辅助

每批10人,每天8小时

7月2日-6日   7月9日-13日

7月16日-20日 7月23日-27日

林启华、

谌婉莹

12

浦江镇召稼楼古镇礼园

讲解员

每批3人,每天8小时

7月2日-6日    7月9日-13日

7月16日-20日 7月23日-27日

7月30日-8月3日

8月6日-10日 8月13日-17日      8月20日-24日

王佳、

王美玲、

瞿哲衡、

张倩、

袁莎、

王明丽

 

四、校园主题活动课程安排

学校以月主题为抓手,以系列活动为载体,追求活动的实效与品质,进一步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宽度与厚度(每个主题活动做到有主题、有方案、有过程、有成果、有总结)。

2018学年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安排表

时间

主题活动

类别

1月-2月

志愿者服务活动

社会实践

读书节

校园文化

3月

“立足校园,服务社会”学雷锋系列活动

节日实践

“心理健康教育”月

校园文化

学术节

校园文化

4月

高一高二年级走进大学&职业体验活动

实践(生涯教育)

科技节

校园文化

5月

“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

节日实践

阳光体育大联赛

校园文化

6月

“包粽子、送温暖”端午节系列活动

节日实践

高三毕业典礼

校园文化

7月

志愿者服务活动

社会实践

8月

高一军训

社会实践

9月

庆祝教师节活动

校园文化

运动会

校园文化

10月

高一东方绿舟国防教育活动

社会实践

英语节

校园文化

11月

高三“十八岁成人仪式”

社会实践

高二年级“学工&学农”

校园文化

中医药文化节

校园文化

12月

艺术节

校园文化

 

第五部分  课程的实施

  • 规范性原则

在课程计划实施过程中,首先要遵循规范性原则,依法守规,严格按课程与教学规范实施。

(1)严格按照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组织教学。做到不随意增减课时、不随意变换或异化规定科目、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面积补课;不私自调课,不挤占学生自习和其他学科。

(1)抓实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夯实学生学业基础。一是开展“基于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和“基于高考、学业考的教学反思”等教学研讨活动,认真学习和领会学科教学目标、要求,把握学科教学方向。二是在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学科做好初高中衔接,减缓学生学习高中课程的压力与坡度;在主要学科开设学法指导,使其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全面落实明目标、重基础、抓规范、订个体、求实效“15字”教育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四是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完善学科整体教学规划与分阶段落实计划的具体方案,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继续修订和完善校本化学案、校本练习、课件等教学资源。

  • 拓展课、研究课建设力度,一是制定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方案,规范“课程申报→课程审核→课程宣传→学生报名→课程分班→课程实施→问卷反馈→课程评估考核→课程总结反馈”的基本流程;二是组织青年教师开发学科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微视频课程资源,逐步建立微视频资源库,丰富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逐步建立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科技创新、艺术体育等多领域的“普及——提高——拔尖”的拓展型课程序列,进一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需求;四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与自我发展的需求,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目标要考虑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发展:高一年级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主,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规律,了解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联系学科知识,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高二年级以加强探究学习为主,进一步将强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高三年级以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同时,全面提升学科研究性课题在选题、过程组织、结题、评价等方面的质量,组织研究性学习成果交流,完成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

(1)结合高考改革要求和学生发展要求,完成《学生课程指导手册》的编写工作,完善学生选课制度。

(2)结合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导师制,加大生涯教育力度,细致做好综合素质评价的各项工作,引导学生开发潜能、发展特长、改进不足,全面而又个性地发展,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3)根据学校、学生实际和现有师资,继续探索有效的走班制教学,指导和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准确定位,学会做出最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正确选择。

(4)构建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手段,以学生实践体验、合作探究、自主反

思、展示交流为主要形式,关注学生学习经历和个性差异的“实践反思型”课堂,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5)制订年度校园文化主题(专题)教育活动计划,全面提升主题教育活动和班会、晨会有效性,做到有主题、有计划、有教案、有展示、有总结,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形成正向、和谐、密切的师生关系。

(6)提高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一是完善学生管理机制,以养成教育、行规教育和学生自主管理为核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主管理能力;二是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符合学生实际和成长需要的“明目标、夯基础、强规范、勤反思、扬特长”“15字”学习策略,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自主地对学习活动进行计划、安排和自我评价、反馈、调节、修正、补充。

  1. 整体性原则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以大课程观统整学校课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

个性发展搭建课程平台。

(1)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办学特色为依据,完成《校本课程开发与

管理方案》,以及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的编写工作。

  • 建立起具有符合时代要求和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以育德为先,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校主流文化(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训、校风、学风等),结合育人目标(健康、厚德、精诚、笃志)和办学特色,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逐步实现生命与健康教育、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教育、行规教育、责任教育、安全与法制教育、环境教育、自主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