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课程计划的背景分析

上海市民办协和双语学校,创办于2003年9月,位于闵行区的国际化城区虹桥镇,至今已有15年的办学历程。学校与社区共同成长, 从办学理念、学校管理、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师资建设、评价机制、外联服务等方面逐步践行并发展“中西文化融合”的办学特色。

学校是由协和教育中心(集团)投资创办的民办学校,荣获了全国优秀民办学校称号,并通过了世界文凭组织的认证,是一所致力于提供融合中西方教育精粹,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的课程和发展通道的双语学校。目前在校生1900余名,中外教师约200名,外籍教师近70名。

培养目标:道德人格健全,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与胸怀;学科基础扎实且勇于探究和创新;具有中英文双语能力、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校在核心价值 “多元、平衡、包容、创新”的引领下,满足来自不同背景学生的需求,使其凭借在协和所受的教育,能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中游刃有余地工作和生活。因此,我校一直在寻求一种融合东西方文化精萃的教育模式。

我校拥有强大而专业的教职员队伍。外籍教师主要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地。中外教师均拥有高学历,专业资质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学中实施中外教师合作制度,开创了独特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模式。

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拥有体育馆、田径运动场、室内温水游泳池、演讲厅、实验室、音乐室、电脑室以及各类名家工作室,包括史依泓中国戏曲室、马晓晖中国民乐室、管齐骏书画室、麦太堡设计工艺室等。此外,学校的陈香梅学习资源中心还配备了大量符合国家规定的优秀国内外教学资源和书籍。

我校提供各种活动课程,旨在满足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和发展学生的特殊才能。这些活动包括戏剧社、陶艺社、京剧社、漫画社、科学社、协和之音广播台、游泳队、足球队、合唱队、舞蹈队、管弦乐队、公益项目等。

 
   

第二部分  课程计划的目标与结构

一、课程设计

我校在符合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法律法规和上海市课程方案与标准的基础上,适度引进了国外教育资源,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要求全面落实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在学术、活动和情感上的差异性需求,并促进学生发展成为终生学习者应具备的技能和方法。

学校根据上海二期课改的基本要求开设课程。上海二期课改的小学阶段的课程目标总体来看聚焦在每个学生的四个方面:情、德、智、体。我们在这个科学而全面的总体目标指引下,以三类课程的建设为框架,搭建学校的课程。我校全面实施上海二期课改课程,强化英文学习,部分学科采用中外教合作教学,合理引进优秀的国际教育元素。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我们设计了精英融合课程与先锋融合课程,其主要区别在于英文的使用比例和外教任教比例,精英融合课程的英文使用比例大概在15%左右,先锋融合课程的英文使用比例大概在30%左右。

二、课程架构

 

  1. 基础型课程

我们使用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旨在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开设了八个学习领域的所有科目。

在基础型课程中,英文学科是我们较多引进国际教育元素的学科。我们基于上海二期课改英语学科标准,引进了更多的英语学科资源,丰富了学生在听说读写各项英语能力方面的学习资源,形成了校本系列教材,并且根据学生实际学情,设置了普遍标准和差异化英文学习标准。科学课,我们部分引进了国外的课程资源,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在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上,引进了国外课程资源以及通过中外教合作,增加这些学科的双语元素、丰富教学方式以及多元评估措施。

  1. 拓展型课程

主要以体现个性化和差异性的分层分类课程为主,从广度上拓宽学生的知识技能领域,从深度上挖掘学生不同学习领域的潜能,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自我选择和管理能力。从学术性拓展课程而言,我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安排课程:

  • 针对学生情况,设定差异化标准,帮助学生自我提升。例如,我们根据每个孩子的兴趣与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组学习,部分学科走班学习;
  • 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例如我们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调整了部分学科的教学顺序,设定了阶段重点;
  • 中西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例如我们整合了跨学科的教学目标,强化了学校双语数学的特色;而很多学科,例如语文、英语、数学等与阶段探究主题的整合,则实现了打破学科固有界限,促进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利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型课程不仅包括学术性课程内容,还包括非学术性课程内容。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学校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开设了课后兴趣课程、活动课和学校大型活动。我校各种选修课程和社团活动达到50多门,这类课程由专职教师为学生量身定制,例如小提琴、黑管、软陶、向大师学绘画、武术课等兼顾中外文化特色的多种选择。

利用各类社会资源,特别是体育、艺术类的俱乐部,面向广大学生开设丰富多样的俱乐部课程和活动。俱乐部将体育与艺术作为媒介,营造一个有趣和谐的氛围,为所有参与者带来自信心的提升,和持久技能的培养。俱乐部课程门类包括运动课程、科技课程和艺术课程。这些课程在平日放学后开设。运动课程包括篮球、足球、羽毛球、高尔夫、棒球、空手道、垒球、武术、游泳、综合运动、搏击操、棋牌俱乐部等。科技课程包括疯狂科学、编程、木工、机器人等。艺术课程包括水墨画、创意美术、舞蹈、漫画、Ipad乐队、京剧、戏剧、声乐、管弦乐队等。

  1. 探究型课程

作为校本自主开发的课程类型,是体现我校“中西融合”特色的重要课程平台。我们既有作为独立设置课程表现出来的探究课,探究也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式融合在各科教学中。

例如,探究课就是一门独立设置的课程,它在内容上融合了多学科的内容要求,如中英文语言学科、数学、历史、地理、科学、技术和美德等。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也是以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时引导的模式开展。在一个较长的学习时段内,学生要聚焦一个主题,通过自主发现,探究质疑,实验验证和采取行动等步骤,综合应用跨学科的知识技能,以及批判性思维、沟通、合作、创造性思考和行动等跨学科的个人素养,自主形成对该主题的理解和认知。

同时,在不同的学科中,我们也借鉴了国际课程中的游戏化学习、项目制学习以及与现实密切相关等特点,鼓励学生自主形成对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成果,从而提高学生对学科的探究兴趣,参与度和多元成果输出。例如在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中,我们会设置各种不同主题的任务,让学生参与和设计不同的数学游戏,根据课文创编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多学科立体、多元的认识,并且寻找到生活中与学科更多的链接点。

这些探究课程的主题和教学活动设置,较多地引进和使用了国际上的资源和内容。例如探究课的主题是我们研究了PYP课程中的六大主题,并结合我校实际校情做出的安排。所有探究课都是由中外教师合作备课,合作教学的,使用的教学资源也是根据主题的教学实际需求,国内外的优秀教育资源。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设定

 

在符合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法律法规和上海市课程方案与标准的基础上,适度引进国外课程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基本教育内容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强调学生民族精神的发展,并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使其成为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中国核心文化内核,对国际多元文化有一定了解的现代公民。学校的课程内容符合《教育法》规定:“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

(一)课程内容

  1. 德育

基于我国德育的要求,在全面落实《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课程基础上,融合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的人类共同美德内容,形成校本美德课程。课程内容在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基础上,以形式多样的方式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其有机整合,在三年级,每两周开展一节心理健康教育。

坚持德育的主阵地——做好对学生的美德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美德集会、国学、武术、中华传统技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明,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另外,结合我校生源背景国际化的现状,采用更多样的教学形式,例如“儿童哲学”教学法、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心理团队建设等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感受美德,让背景多元的学生形成相对一致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健康的心理发展。

英语

英语课程设置及系列教材的选择,建立在对各种英语教学资源的对比研究基础上。目前的英文课程教学资源组合,是在上海二期课改的标准基础上,适当引进国外英语语言和文学的内容,形成的校本系列教材。注重从听说读写各角度,全面建设和推进学生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能力。

除了英语学科之外,我校多门学科的双语教学,也促使学生更好地将英语作为一个学习和沟通的工具,应用于现实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实践情况证明,我校学生的英文学习兴趣更浓厚,学习方法更丰富,英文听、说、读、写各项能力均有显著成效,在各项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的评估与比赛中,都有优异表现。

  1. 音乐、体育及美术

在音乐、体育和美术学科中,我们通过引进多元的教学方法、策略与资源(包括学习资源和外教人力资源),让学生增加对这些学科的多渠道学习体验。这些课程,我们全部采用中外教合作教学的方法,带给学生更丰富、更有趣的学习方式,中方教师则在确保学生所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原则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校与已经形成校本化的相关学科课程标准,兼顾本土教育的原则性与基础性要求,和国际上这类课程优秀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中外教依据这些标准,联合备课,合作教学和评估学生。

  1. 对国外教育资源中的内容审查

作为一所倡导“中西文化融合”理念的学校,在中国义务教育法以及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高品质完成中国义务教育课程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达成“立德树人,融通中西”的教育目标。在合理合法引入国外教育资源的过程中,为避免国外教育元素中涉及意识形态、政治、国家主权等敏感内容出现在课堂中,我们制定了《引进国外教育资源的内容审查管理制度》。

在引进国际教育资源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例如,我们在使用朗文教材,遇到少部分涉及到其出版地——香港的相关内容(如地名、风俗、文化、证件等)时,会利用上海当地的内容予以替换。在我们为让学生体验各国多元文化差异的综合活动“国际日”的设计中,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我校学生将自制代表本国家或地区的旗帜,参加巡游活动。对于我国台湾地区的学生,我校形成共识:使用台湾地区参加奥运会时使用的 “中国台北”奥运旗帜。

第三部分 课程结构与设置

先锋融合课程的主要学习领域、学科、科目的分布如下表所示:

(二)课程安排

 

备注 

1 一、二年级为《道德与法治》,三至五年级为《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每双周进行一节《快乐成长》课(内容为心理健康教育)。

2 兴趣活动中包括两节“体锻”及其他才艺兴趣项目。

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与管理评价

 

一、教学的落实和实施

基础学科运用国家教育部编审的上海二期课改九年义务教育教材,通过各年段的教学逐步落实各项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生活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基本的思维方法。

在符合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法律法规和上海市课程方案与标准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一些教学手段,在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基本教学要求全面达成的基础上,促进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我们特别鼓励学校中外教师采用多种创新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1.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语文学科是母语教学,通过学习培养热爱语文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背诵优秀诗文篇(段),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发展书面语言运用的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数学被视为支持探究的载体,为我们提供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我们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为数学语言的熟练运用者,并开始运用数学进行思考,而不是只将数学看作一系列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和公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形成对数学的理解,将理解转化为符号,对理解加以应用。通过口头与书面解释他们的观点、理论和结果,并在与同学的互动过程中获益。

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从建校开始经历了十多年的探索和尝试,现在英语学科已经渐渐形成了以朗文英语和牛津英语为基础型课程,SSRW和校本阅读为拓展型课程,中外合作探究课和主题课为探究型课程的模式。这些课程的实施不仅是对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更是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每一年,英语组的教师们都会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学生情况进行教案和课件的修改,调整并丰富英语资料库中的内容。这几年,我们也响应市教委提出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结合我校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高效的整班教学、两两合作学习和小组学习,来提高学习效率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中,采用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方式,给予学生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更有趣的学习方式。

协和课堂四大教学法的评估标准

  1. 整班教学优秀指标:整班教学提高了具备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学业成就。

可观察到的特点: 

  • 教师是否根据不同学习目标和学生能力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 
  • 教师是否提出开放式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探索?
  • 教师是否提出激发高阶思维、探索性的问题? 
  • 教师讲话时学生是否也在交流或学习? 
  • 教师在整班教学时是否关注意料外的学习成果并进行响应拓展? 
  • 不同能力的学生(优等生、后进生、中等生)是否都取得了进步? 
  1. 两两合作教学优秀指标:两两合作学习提高了具备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学业成就。

可观察到的特点: 

  • 学生们是否已事先两两结对?例如:与同桌搭档,以确保有效课堂管理。
  • 教师是否全面考虑了全班两两结对的标准?例如: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混搭, 以促进合作学习;相似学习能力的学生结对,以确保学生完成差异化任务。 
  • 在教学任务开始前是否有师生间或生生间的示范,以确保学生理解学习要求?
  • 若因学生总人数为奇数,个别学生落单,教师在课堂中是否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 教学任务时长是否足以使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 教学任务的设计是否能确保两名学生讨论的机会均等? 
  • 学生两两结对合作时,教师在做什么?例如:监督并协助个别学生;支持个别学生以确保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始终聚焦任务;确保学生尽可能多运用响应的语言进行表达。 
  • 是否有证据表明教师的干预过多? 
  • 结对任务完成后,是否就此进行有效反馈和回顾?例如:由一组或两组学生示范其刚才的任务成果。
  • 反馈和回顾的时长是否合宜?
  • 教师是否仔细考虑了为何选择特定组别的学生进行反馈和回顾示范,以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例如:某个组别的学生表现尤其出色;某个组别学生的发挥比平时更为突出。
  1. 两人以上小组合作教学优秀指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具备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学业成就。

可观察到的特点:

  • 学生是否已经提前进行分组,或许拥有特定的组名,例如:小虎队、火箭队等等,以确保有效的课堂管理。
  • 小组合作的教学任务设计是否确保所有学生都拥有均等机会参与其中,且未出现个别学生主导整个教学任务的现象?
  1. 个性化学习优秀指标:个性化学习提高了具备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学业成就。

可观察到的特点:

  • 教师布达的教学任务是否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例如:通过难度递增的练习纸或复合特定学习水平的个性化教学任务?
  • 教师是否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合适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