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世博小学课程计划

课程是实现学校变革,促进内涵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创建办学特色、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途径。怎样的课程既决定了学校育怎样的人,也可以判别学校能办成怎样的学校。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建构与实施既反映了教育的价值取向,也影响着学校、教师、学生的未来走向与可能。基于学校的整体发展需要,制订课程纲要、设计实施路径、确立执行策略,落实保障机制,已然成为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本纲要(规划)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挈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领特色项目创建的引领文本,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执行总纲。

一、课程依据(制订依据)

(一)时代视角

2016年9月,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创新提出,将人的发展聚焦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领域,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从宏观上连接教育理念及培养目标,也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使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操作更具指导性,是引领学校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的重要依据。

(二)学校视角

上海市闵行区黄浦一中心世博小学创建于2006年,地处闵行区浦锦街道。因2010年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而命名,是时代发展、城市化建设的一个标志性产物。十多年来,学校秉承“让学生享有美好童年,为人生打下坚实起步”的办学宗旨,以“大气、雅气、灵气”为育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课程建设、特色创建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步,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也同时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厚实基础。

(三)文化视角

2016年,随着新一轮学校规划的出台,触及教师、课程、教学、特色等领域的变革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这不仅是顺应时代要求和区域发展趋势,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与此同步的“博雅”文化的凝练而成,以及文化视域下“放眼世界,博学雅正”办学理念的确立,则为这些领域的变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实践动力和方向引领。而“文化孕育课程,课程反映文化”则成为学校推进课程领域建设的基本思想与依据。

二、发展脉络(课程背景)

(一)提出思想

2006年世博小学开办初期,学校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学校自身条件,将教育变革落脚于课堂教学,引发了全校性的课程实践与改革,所提出的“打造活力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成为了早期的课程思想。

(二)奠定基石

2008年“红十字”项目以及“纸艺工坊”的确立,则进一步地体现了“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的“内涵发展”理念,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不走寻常路,从‘小’起步,以小见大、”奠定了最为基础的创建思想。经过几年的努力,“红十字”课程、“纸艺工坊”等特色课程正式迈入课程体系,占课程总量的近15%,奠定了学校特色课程基石。

(三)形成主流

2014年起,学校迈入课改攻坚阶段。“突破学科壁垒,实现课程整合,打造活力课堂,实现内涵发展”成为学校新一轮课程建设的口号,学校构建了以“基础新”、“拓展型”、“探究型”三类课程为合成的课程体系,其中“红十字德育校本课程”、“纸艺学堂”日臻成熟,完成了校本课程编制,而“律动课堂(足、排球)”、“探究天地”等一批新生的“雅”系列特色课程,犹如“春笋破土”,纷纷矗立在世博小学校园中,课程占比达到20%,成为演绎办学思想、体现育人文化的课程主流。

综观学校课程的建设过程,一以贯之的是提升课程品质、丰富课程内涵、凸显课程育人的课改思想,趟出的是一条清晰而厚重的课程发展路径。随着学校进入个性化课程建设时期,以及博雅文化的凝练形成,形成文化视域下的课程顶层设计,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开启释放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关键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的活力闸门,实现由“点线状”的课程改革,到适宜学生发展需要的“课堂体系的建构运行”,再到充分开发学生核心发展力和个性创造力的“个性化课程体系”建构,成为了学校新一轮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

三、课程思想

课程是一种活体,它衍生并丰盈于学校的每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也彰显并表达着学校的每一个教育主旨。它不仅有鲜活的生命,还有鲜明的思想。

   (一)课程理念

以关注生命、还原教育为课程本质的第一叩问,以促进成长、连接社会、立足未来为课程宗旨,呼应“放眼世界,博学雅正”的办学理念,学校将“让每一个生命幸福生长”确立为课程理念,以此来顺应儿童生长多姿多彩的特点和需求,让课程充满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二)理念内涵

“让每一个生命幸福生长”课程理念的基本内涵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人与自我。基于学科学习,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及运用能力,为实现生命自由持续的蓬勃生长奠定强劲厚实的知识基础与储备。二是人与社会。基于学生与他人、与社会、与未来的关系,着力培养人格素养,自律品格、参与能力和责任意识,赢得生命成长的底蕴与助力。三是人与自然。基于学生的好奇性格、个体特长及发展需要,培育其思辨意识、质疑能力、探究意识及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在学习、探究、认知过程中,形成智能优势,提升创新创造能力。

简言之,本课程理念的内涵就是基于学生成长的三维发展,涵盖国家倡导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述,也是学校课程文化的高度凝练。

   (三)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探索课程结构,挖掘学科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建立“博学、悦纳、创享”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科间的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提高办学水平和师生综合素质。

【学生目标】以培养核心素养为中心,以校本化课程实施为手段,促进全体学生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领域的协同发展,培养“大气、雅气、灵气”世小博娃。

【教师目标】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促使广大教师建立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课程实施的建构意识、课程活动的组织意识,提升教师的课程创造力、领导力及执行力,成为“博识、睿智、精业”的现代教师。

四、课程设计

课程架构是关乎学校变革、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一项顶层设计活动,它需要回眸办学过往、回归教育本源、回应课程理念、回答教育使命。

(一)课程原则

【生本性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需求,把学生核心素养及个性健康成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着眼点和目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校本化原则】依据学校实际,对国家课程进行深度研究,把国家课程与学校的条件、环境等实际结合,注入学校特有的个性拓展元素,推进国家课程整合后的“本色”课程的最优化实施。

【均衡性原则】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的,均衡规划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尤其在拓展型探究型课程领域的学习内容设置中,着力体现综合性、全面性及个性化。

【自主性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学习活动设计中,要依据学校自身优势与资源,充分体现生本思想,尊重学生的学习诉求,通过多元设计、灵活组织、开放实施,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与学习自主权利。

(二)课程命名

在现代教育思想及政策方针引领下,既尊重于学校的历史与过往,也着眼于学校的现在与未来,我们将学校整个课程体系进行科学建构,以课程理念为核心,以发展维度为方向,以“三维课程”加以命名,使之成为契合办学理念、符合发展定位、适合师生成长的具有学校特质的课程符号。

(三)课程结构

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中心,从课程设计角度将“三维”,即“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课程指向加以清晰化、结构化,并形成三维型课程结构。

【人与自我】指向“人文素养”、“思维品质”、“学习方法”、“运用能力”等;其对应课程为健康课程、人文课程  思维课程、技能课程…

【人与社会】指向“人格修养”、“自律品行”、“参与意识”等;其对应课程为、美育课程、品育课程、仪式课程、社会课程…

【人与自然】指向“思辨质疑”、“实践创造”、“科学意识”、“探究能力”等;其对应课程为科学课程、探究课程、节俗课程…

附一:课程结构图

 

 
   

 

 

 

 

 

 

 

 

 

 

 

 

 

 

 

 

 

(四)子图谱设计

学校严格按照上海市课程计划方案与要求,开齐开足各类基础型课程,辅之一定比例的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让学习源自课程,归于课堂。并基于三维课程结构,形成完整、系统、有序的课程子图谱。

 

 

 

 

 

 

附二:课程子图谱

 

 
   

 

 

 

 

 

 

 

 

 

 

 

 

 

 

 

 

四、课程实施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课程功能,达成课程目标,实现课程价值都需要一定的课程实施来保障。其中,清晰课程推进的路径,确立执行的策略,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课程实施的效度。

(一)建立课程三观

课程是学校、教师、学生三者赖以发展进步的教育载体,其中,促进学生发展是课程建设的首要立场。为此,学校将基于学生发展的课程“三观”置于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前提。

【生命观】从生命和课程改革的整体性出发,唤醒课程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生命真正“活”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天性得以释放、个性得以彰显;给予生命空间,即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人空间”;以学习为关键的“互动空间”;以创造为追求的“探索空间”;以做人为根本的“育人空间”。

【知识观】破除课程=书本,书本=知识的观念,不受课堂束缚,建立将知识与成长环境勾连,与生活体验勾连的课程教学思想,让知识不框死于几十页的书本,让课堂也不仅限于80平米的教室,倡导从书本中走出来,从课堂中走出来,从生活中找知识,在探究中学知识。

【学习观】通过课程实践变革,转变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个的知识容器,教师是高级的知识搬运工的思想,转变知识的机械灌输与死记,教学的固化与应试。主张在主动质疑与思辨中求得,在探索与实证中获取,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设计推进路径

【场域化实施】

课程的生长、发展和演变离不开特定的学习实践场域,其内部场域就是教学本身。通过将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加以整合优化,给予学生丰富、生动、直观的课程场景,突出知识学习的系统性、感知性、探究性;其外部场域则是将课程学习链接学生的生活世界,包括家庭、社区、街道、社会等,它是基于学生生命成长、富有生态、自然、真实的学习场所,不仅体现课程回归于生活与社会,认知于实践与体验,也凸显基于课程学习的场景性、实践性及运用性。内外课程场域的实施,从根本上为全体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多元的学习成长空间课程实施空间。

 

 

附三:课程实施场域图

 

 
   

 

 

 

 

 

 

 

 

 

 

【活动化体验】

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突出“跨学科、跨教室”理念,以课程活动为手段,不断丰富课程形式和课程体验。系统策划每周一次的“快乐半日活动”、推出“一周体验课程”、“每学期2-3次课程开放日活动”。同时,结合“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四大校园主题节,开展多元多彩的课程体验活动,让全体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感知,收获体验,促进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形成。

附四:课程活动化设计流程图

 

 
   

 

 

 

 

 

 

 

 

 

【校本化推进】

新一轮课程改革背后的深意在于授予学校和教师更大的课程自主权。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国家课程的最优化实施,而实现途径就是国家课程“校本化”。为此,学校实行国家课程“二度开发”策略:以国家课程有效整合资源为本,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学校依据自身优势和条件,以“基础加拓展”为手段,将国家课程有效的二度开发为适合学校学生学习需求的课程,研发系列基础性“星宝课程”。形成包括“椰壳读书会”,“小辰光童谣”、“趣味英语”、“配音世界”、“健体排球课程”等。

附五:课程校本化回路图

 

 
   

 

 

 

 

 

 

 

【项目化丰富】

基于特色课程的建设需要,学校将广泛的教育资源作用于特色课程建设,以项目化的形式对课程进行新一轮研发,赋予课程新的生命活力。学校借助参与区教院课程项目创建这一契机,加速“电子书包”、“STAEM”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对已相对成熟的“纸艺工坊”课程进行二度研发,编制《纸世界课程》,从纸的形成、功能、作用等新的维度进行系统丰富,使其具有拓展与探究双重课程角色;启动以“红十字”探究型课程为基础的的研发项目,打造新型德育课程体系。学校力争用2-3年时间,形成2-3个具有学校特色的品牌课程,由此彰显学校特色,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附六:课程项目推进图

确立项目——设计方案——组成团队——课程编制——节点推进——过程检测——达成评估

(三)完善管理策略

【制订课改计划】

认真贯彻与执行市、区有关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校情、师情、生情制订《世博小学课堂教学改进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领会,引导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课改实践:一改理念,以现代教育思想统领教学行为;二改方法,从学生生命立场、未来成长的角度改进教学手段,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三改评价,创新课程评价方法,从目标维度、评价方法、实施形式等方面加以创新与改进,形成校本评价体系。

【建立四级分析制】

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的,采用“课程教学质量四级报告机制”,即教师个人按教学时段进行课程教学质量分析汇报;备课组在备课组活动中进行教学质量汇报分析;学科在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交流;学校在校务会及全体教师大会中做课程实施质量分析与总结。确保课程有序实施,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课程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发展的主要途径。

【规范研发程序】

遵循教育规律,规范世博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程序,确立五大步骤:一是课程研发调研,调研内容主要是:学生发展的需求性,课程资源的整合性及课程特色的兼具性;二是课程申报,基于调研结果,确立课程研发可能与必要,制订出相应的课程方案并提出申报;三是课程编制,申报一旦通过,即组成研发团队,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科学编制;四是加强课程实施的过程性管理,采用巡课、听课、教学成果展示等方法,强化课程实施的有效性;五是组织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课程的评价,主要采用问卷法、座谈法等,对学生、家长、社区代表进行调查,了解课程的成效,为完善课程及二度研发提供依据。

【落实常规管理】

认真落实《世博小学教学常规制度》等相关制度,强化课程实施的过程性监控。运用《课程教学质量跟踪记录表》,由学校课程发展中心对所有教师、课程、班级进行数据记录,及时了解课程执行情况;建立教学质量警示约谈机制,由课程管理行政对教学质量明显滑坡的学科教师进行约谈,了解状况,分析起因,提供改进设想;启动教学质量奖惩机制,将课程教学工作的效度与《学校绩效考核评价方案》挂钩,激励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

【实现减负目标】

把“减负”视作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着眼于三个方面的落实:一是从课堂教学改进入手,通过“从生活场景中起疑”、“从合作探究中破疑”、“在实践体验中释疑”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设计来化解知识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采用“整合优化+体验感知”的方法,对作业进行“再生性”设计,避免书面的机械重复,强调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知;第三,积极参与区等第制评价项目的推进性研究,开展以减负为目的的“检测维度”、“评价方法”、“操作路径”的尝试性研究,构建新的测评方法与体系。

五、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建立相对完善的课程评价方法与体系,为课程的健康发展提供实证依据。

(一)评价原则

【赋权原则】将评价工作重心下移,给予教师、学生、家长(含社区)充分的诉求权、话语权、评价权,参与学校课程评价的整个过程,促进学校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及适切性。

【课标原则】所有评价维度、评价方法的确立与设计都是以《上海市课程标准》为根本依据,使之成为学校严格执行《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本原则】一改只评价学生基于课程学习的传统评价方法,将教师的实施状况、学生的学习表现作为评价重点,突出评价的双本性。

(二)评价策略

【多维性策略】在课程教学的评价过程中,从多个维度,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课程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其体现在三个方面:评价内容的多维性,评价主体的多维性、评价方法的多维性。

【过程性策略】以课程学习过程为出发点,对课前教师对课程文本的教学设计、课中教师课程教学的组织与驾驭、学生的知识结构获得,课后教师的教学反思及学生基于解决问题的运用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

【发展性策略】在课程评价中着眼于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侧重于对教师的课程执行能力提升及学生进步表现进行客观评价。

  • 评价体系

世博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校

世博小学

学科

 

班级

 

人数

 

课题

 

教时

 

执教

 

日期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标准

得分及简要概述

常规活动

 

25

教学目标

  1. 于学科课程标准、学科学段特点,明确、规范制定教学目标。
  2. 基于学科学段育人要求,制定适切的育人教学目标。

 

活动方式与效果

(1)活动方式有趣,学生熟悉,节奏快,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

(2)组织形式合理,有灵活的点面结合。

(3)教师能根据活动状态及时调整,产生组织教学效应。

开放式导入

 

25

合理开放

(1)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进入学习状态。

(2)问题内含从不同角度、不同水平回答的可能。

(3)问题基于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又能促进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独立思考。

 

教师应答

(1)能对学生不同回答作出反应、梳理和引导。为下一步学习作好资源准备。

(2)能促进学生生成丰富的基础性资源,并进一步把握学生进入相关学习的初始状态。

(3)能及时进行资源整合,根据必要调整后续活动。

核心过程推进

 

25

生生互动的量

(1)生生互动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

(2)提供保证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时间。

(3)学生之间分工明确、合作有效,注意培养学生倾听、评析和表达不同意见的能力。

 

生生互动的质

(1)学生能围绕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2)学生之间能相互补充和质疑,有实质性的学习活动。

(3)学生对学习过程有理解和反思。

教师应答

(1)能针对学生状态和问题进行调控、回应和组织补充性活动。

(2)根据课堂状态将教学不断向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向推进(或调整教学目标),实现有效的教学。

(3)过程有生成,学生有新的认识、见解和新的创意形成,及时完成教学活动的阶段性质转换,放与收合理、自如。

开放式延伸

 

25

总结提升

(1)对教学过程有重点和针对性的概括,突出本节课教学的新内容。

(2)注意提炼方法结构。

(3)能对学习过程作评价,突出学习中学生表现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好的思维品质。

 

内容延伸

(1)能进行类比式延伸。

(2)能进行结构式延伸。

(3)能提出新问题。

作业创意

(1)有贴切的不同方式的书面练习作业。

(2)明确作业要求,有组织交流或检查的安排。

(3)作业设计注意开放性、探究性,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总评

A(98——90)  B(89——76)  C(75——65)  D(64——  )

 

评课(亮点、问题、重建建议等)

 

 

 

 

 

 

 

 

 

 

 

 

 

 

 

 

 

 

 

 

 

 

 

 

 

 

 

 

                 

 

 

世博小学优秀教研组评选指标

 

教研组_____________

 

二  级  指  标

分值

自评

 

 制度规范

(20分)

1

教研组按照市课程方案和学科标准实施教学.

10

 

 

2

根据教师专业标准,开展校本研修。教研组各项制度健全并运行优良(包括执行课程计划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及教学反思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以及学期教学计划与总结制度、教研活动制度、课题研究制度等。)

10

 

 

组风建设

(10分)

3

全体组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重视学科德育。教研组内无查有其事的投诉。

5

 

 

4

全体组员以主人翁态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组员之间形成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氛围。

5

 

 

教研文化

(15分)

5

每学期有不少于3次质量较高的主题教研活动;教研组及其办公室内,日常化地呈现积极研讨的氛围。

6

 

 

6

能借助课题或项目,开展分工合作的专题教学研究。教研组致力于课堂教学改进,形成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文化氛围。

5

 

 

7

教研组积极承担和参与市、区级各类培训与研讨活动,一学年至少有一次区级教研活动。

5

 

 

成果体现

(35分)

8

教研组形成优质的学科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集、作业与测评集等),并不断优化实施,共享。

8

 

 

9

教研组成员的常态课听课中,好课率达50%以上,没有不合格课。

8

 

 

10

低年级教学质量合格率到达100%,优良率达到90%。

10

 

 

高年级区域教学质量检测中达到区级均分,或进步幅度比较大。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检测,属于“健康”。

 

 

11

积极参与学科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教研组围绕课题或项目,形成有质量的教学科研成果,取得实践成效,并对本校或外校的其他教研组产生一定影响。

5

 

 

12

组内教师的成长发展比较快,进入区、校骨干教师系列的人数比较多。

8

 

 

特色加分

13

教研组在某一教育内涵建设方面有特出贡献,并形成鲜明特色,经验辐射效果显著 。

15

 

 

总       分

100

 

 

 

 

 

 

 

 

 

 

 

 

 

 

 

 

 

 

 

 

 

 

 

 

 

 

 

 

 

 

世博小学校本课程评价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全面课程、校本特色”为指导,以“放眼世界,博学雅正”办学理念,认真务实地开展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学习活动,进一步完善课程日常管理、评价机制,进一步深化课程内涵。

二、评价内容(学生、家长完成)

表一:世博小学拓展型、探究型课程评价表

课程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所在班级

 

家长签名

 

具体指标

评价要求

学生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意见

 

态度

听课

A、热情B、一般C、低落

 

 

参与热情

A、积极B、一般C、抵触

 

材料准备

A、齐全B、不齐C、没准备

 

 

情感

兴趣

A、浓厚B、较浓C、冷淡

 

体验

A、有快乐感B、一般C、无

 

 

效果

动手能力

A、强B、一般C、差

 

作品

A、优B、完成C、无

 

总体评价

 

 

 

 

 

 

 

 

   

 

 

 

 

 

 

 

 

 

 

 

 

 

 

1、尊重学生的人格,公平对待每个学生,教育学生有方法,对学生真诚、热情、爱护。

 

 

 

2、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多种能力,耐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各种行为习惯。

 

 

 

3、工作态度认真,教学有艺术,上课能吸引学生,大家喜欢上该老师的课。

 

 

 

4、主动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及时改进教学工作。

 

 

 

表二:世博小学拓展型、探究型课程满意度调查表

 

 

 

   

 

 

 

 

 

 

 

 

 

  • 课程保障

 

(一)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规章制度

学校由校长室、课程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对学校课程、活动方案等进行审核,并组织各种与学校课程有关的交流、研究活动,创造条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持续支持;由校长室、课程发展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相关的学习材料、教材等进行审查论证;教导处、科研室、德育室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指导,并对教师的课程实施状况作出评估。

课程发展中心具体负责学校课程的常规管理与过程管理,及时记录教师上课情况,并对教师进行评价。组织学校课程研讨会,就学校课程内容调整与发展进行必要的、及时的研究与评价。

                                          

各年级组与各学科组具体负责学校课程的实施,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向教导处反应。

学校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学校鼓励教师与学科组不断提升自身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鼓励教师就学校课程提出建设性意见。教师或学科组自主开发的课程,学校将组织相关专家对课程开发的程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等方面进行论证与评审,论证与评审通过以后才能实施相应的课程。

(二)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管理措施

1.课程管理之一查、二评、三看

“一查”,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质量抽查,评价教学效果;“二评”,每学期开展两个方面的教师评价:课堂教学评议和教师业务情况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评选“五好教师”教师的重要依据;“三看”,看教师的备课情况、看作业的批改情况、看随笔的质量。

2.课程管理之行动研究

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进一步深化“有效教学”,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学校将围绕两个课题开展行动研究:《以“基准教学”为抓手,深化学校课程计划的研究》和《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中高合作团队研究》。

学校强调教师注意自身“在群体中的影响和地位;在工作中的勤奋和自励;在交往中的坦诚与合作;在利益前的理智与淡泊”。课程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理应秉承学校超越规范管理的价值核心,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学校管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