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七宝实验小学2018学年课程计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09〕7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等五部门关于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深入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11〕38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切实规范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沪教委基〔2016〕30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小学实施“快乐活动日”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沪教委基〔2011〕53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在本市小学试行“快乐30分”拓展活动的通知》(沪教委基〔2017〕37号)、《上海市小学2017学年课程计划》(沪教委基〔2017〕50号))等文件精神,学校制订了上海市七宝实验小学2017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

背景分析:

上海市七宝实验小学创建于1997年。多年来,学校采用“整体推进,特色推动,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不断增强学校变革内生长力,构建以着眼于“注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成就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乐学’”文化核心理念。学校以“乐学”核心理念构建新基础、新课程和新技术,基于实践,聚焦教学改进,持续推进学校课程计划。在实践探索中学校进一步明晰课程目标、完善课程结构,使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

●课程计划落实情况

一.完善德育课程体系,整体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实施《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两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大力开展“温馨教室”建设,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工作的有效机制,积极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内外文化、体育、科普活动,培养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细化课程板块,提高德育工作融合度

学校在秉承“乐学”核心文化理念下,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整体规划德育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学生德育课程“乐乐大转盘”、“乐乐加油站”两大基础养成教育课程版块和“乐乐品牌屋”、“乐乐帮”两大特色养成教育课程板块,在行规养成教育中通过课程板块的推进培养一批批“个性阳光、文明尚礼、智慧创新、和谐童趣”的七宝实小学子。

2.细研课程板块,提升德育教育品牌度

学校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时事教育的意见》(教基一厅〔2012〕4号)的要求,充分利用晨会或午会、班团队活动以及其他开展集体教育活动的时间,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富有启发的方式进行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并逐步形成学校德育特色课程。

(1)博物馆课程

“博物馆课程”的开发,让年段主题更为清晰化,同时在体现年段特征的基础上兑现“让每个孩子一学期进一个展馆”,“让每个孩子一学期寻访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博物馆课程中的养成教育,我们已经细致地做到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训练内容和评价指标。

(2)魔都360课程

学校的行规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以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开阔学生视野为目的。通过开展不同形式、不同主题的养成教育实践体验活动,“走进国旗班”、“军地夏令营”、“走进人大”、“寻找上海最古老的消防局”,完善养成教育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建立学生养成教育社会实践优质项目。

(3)BTM课程

依托校外资源,延伸教育手臂。在文汇报的牵头下,我校与武警七支队签署了共建协议,每周五中午男生们接受武警七支队的战士指导,进行严格规范的军事化训练,通过一系列的训练,磨练男生意志,强健男生体魄,塑造良好品格,增强团队意识,培养自理自律能力。文汇报实践部也为男生提供多元的社会实践基地。在“Boys To Men”的课程中,每一个男生都会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成长档案袋,根据活动项目和达成目标,对男孩做出更加适切全面的评价。我校申报的课题《“Boys To Men”课程合力塑造阳刚男孩》,被列为区级课题,课题研究从行规实践活动教育入手,细化了男孩礼仪教育课程内容的分层要求,探究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与人交往礼仪的形成。

(4)乐爸乐妈微课程

自2012年始,我们以“为了每一个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为目标,实施了“乐爸乐妈进校园”项目活动。活动校本专题课程、主题实践体验、传统节日纪念日、成长仪式为主要载体,通过与家长有效教育资源的整合,进一步拓宽学生体验渠道,丰富学生实践内涵,深层开发及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课堂再一次让学生亲历幸福体验。

二.优化教学管理制度,精细化管理流程,完善绩效评估

根据国家和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逐步完善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结合《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做好小学生学业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探索,深入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1. 基于课程标准,细化课程目标

学校在低年段基于课程标准评价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而在高年段的推行中,学校的借鉴了以往的管理经验,让教师从心智入轨,在理解中探究,在实践中促进。学校和教师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采用提炼关键内容,赋予适当要求的方法,细化课程目标。

学校以“可视化”的方式勾画了“等第制评价推进路径图”,明确了评价的“里程碑”和“具体任务”,让每位教师对等第制评价改进有幅“地图”。

 

解析课标

细化阶段目标

 

解读教材

确定要求和内容

 

分析学情

制定要求和内容

 

撰写评价目标

 

 

 

 

 

2.规范内部管理,科学实施课程标准

  1. 强调标准,立足个体发展
  2.  

以英语学科句型学习要求为能在语境中正确运用为例,教师在制定评价目标时应以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为基本依据,选择恰当的行为主体、行为表现、行为条件和行为程度正确表述。

  1. 分项评价,让“短板”清晰
  2.  

容,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做细分。如语文学科的“学习习惯”分为“卷面整洁”和 “过程关注”;“学业成果”分为“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和“表达”。分项呈现评价结果旨在能及时、明确、有针对地反映评价结果,使教师能养成在日常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

(3)单一对象,多维度评价

  •  

注的是学生对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现如今学校强调采用“等第制分项评价”,不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学业成果”的达成情况,还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情况,强调“单一对象,多维度评价”。

三.有序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MPO梯队培养机制

学校“多元·共享”的开放的课程体系是学校课程文化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文化对立、冲突和融合的过程,由此给学校带来一个新的命题,如何实现教师文化的转型。近年来,基于课程建设的需求,在知识管理视野下,学校尝试从一种基于知识有效共享的视角为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提供一种专业支持,从而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观念的转变——尊重差异,包容多元,倡导主流;二是工作方式的转变——群体合作,对话交流,开放共享,营造“支持、信赖、合作、分享”的教师文化。

进一步深化MPO梯队培养机制,完善“MPO听课制度”。通过制定星级“青蓝工程”合作组的学期量化考核,每月按照分数评出星级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开展“萌芽周”教学展示评比活动。把新教师群体研修理解为是一种专业知识的流动和创造活动,引导新教师在平台上开展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

●学校不足情况反思

1.学校办学品牌增值意识需进一步提高,办学实践经验有待总结梳理。

目前学校在课程建设、教科研等方面亮点较多,如空手道、版画、机器人教学、古诗文等,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相关工作在区域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不高,在扎实工作练内功的同时,办学的品牌意识和学校经营的增值意识还不强,学校较多的实验项目、校本课程、课题研究等呈现散点状,顶层架构的设计有待完善,办学的实践经验有待及时梳理总结,避免出现办学思路不清,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影响学校的持续内涵发展。

2.“乐乐”校本课程架构还不够清晰,校本研修有待加强。

学校初步形成了“乐乐”校本课程系列,但整体性系统性方面有待完善,课程实施的过程性管理和考核评价还需加强。校本研修需要加强主题式研修,校本教研系统性需提高,包括主题、内容、活动、年度推进的目标、实施步骤等需进一步明晰,以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校本研修的文化氛围需进一步营造。学校有核心课题的研究,但从教研组层面反映出研究与进展状况不够理想,需要学校能够将核心课题的研究与教研组的小课题研究进行系统化层次化的设计,使研究更好地落实于教研组,教研组的规范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个别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的资源不够完整,显示不出教研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过程。

在执行现有的国家课程中,有些教师过分地重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基础素养的培养则更为欠缺的,缺少探究与创新精神的培育。

3.教师队伍梯队建设不均衡,骨干教师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在区域内有影响力、在学校内有较强指导力的骨干教师为数不多,突出表现为学校“区学科带头人”及以上层次的骨干教师以及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都还呈现空白状态。随着近年来学生增加班额变大,教师流动多,教师呈缺编状态,引进的新教师较多,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学校对于如何继续挖掘校内已有的优秀教师资源,搭建更多有利于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鼓励他们向“区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职称等高一层次目标挑战、进而提升学校整体师资品质等问题的思考深度还不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和措施还需完善,推进团队共同成长的激励机制需进一步创新。

4.德育特色不明显,德育课程体系还需完善。

重视德育科研,加大德育科研工作的力度,不断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积极整合学校、家庭、社区三方的家资源,研究“乐学”文化                                                                                                                                                                                                                                                                                                                                                                                                                                                                                                                                                                                                                                                                                                                                                                                                                                                                                                                                                                                                                                                                                                                                                                                                                                                                                                                                                                                                                                                                                                                                                                                                                                                                                                                                                                                                                                                                                                                                                                                                                                                                                                                                                                                                                                                                                                                                                                                                                                                                                                                                                                                                                                                                                                                                                                                                                                                                                                                                                                                                                                                                                                                                                                                   理念下,如何通过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有效指导,使家长们明确当今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掌握有关教育信息,不断改进自身的教育方法,促进家庭文化素养的提高,实现家校合作育人。

少先队组织目前已建立了一套比较健全的少先队管理机制及管理制度,但还较缺乏科学化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少先队主题活动及研讨活动尚局限于比较肤浅的方面,实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课程目标:

●课程建设目标:

学校将继续巩固“乐学”文化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乐学”文化的内涵,“立志、挖潜、激趣”努力践行着“学有所乐,学有所长”、“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课程理念。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民主与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适应终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策略;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基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更促使每一个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愉快中发展”。

●学生发展目标:

着重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能:

1.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热爱集体,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2.自觉遵守学校和社会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公共财物,惜时守信,诚实正直,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礼貌待人。乐于参加公益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3.掌握语言、运算、社会和自然常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和运算能力;具有基本的观察、比较、辨别和概括能力;具有探究意识和动手操作的习惯;富于想象和好奇心,敢于质疑;学会倾听,乐于分享;能感受美、欣赏美。

4.喜爱体育活动,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身习惯,开朗自信,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

七宝实验小学课程体系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组成,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课时安排:

上海市七宝实验小学2018学年课程计划

年级

周课时

课程、科目

说明

基础型课程

语文

9

9

6

6

6

(1)一年级入学初设置2-4周的学习准备期。

(2)语文课程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写字。

数学

3

4

4

5

5

外语

2

2

4

5

5

自然

2

2

2

2

2

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

2/

/2

/2

/3

/3

唱游/音乐

2/

2/

/2

/2

/2

美术

2

2

2

1

1

体育与健身

4

4

4

3

3

信息科技

   

2

   

劳动技术

     

1

1

周课时数

26

27

28

28

28

拓展型课程

兴趣活动(含体育活动)

5

4

4

4

4

1.学校每周安排1个半天(按4课时计)实施“快乐活动日”。

1课时班团队活动

2课时乐乐拓展课程

1课程体育活动

2.每日中午15分钟专题教育

专题教育或班团队活动

1

1

1

1

1

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每学年1至2周

每学年2周

探究型课程

1

1

1

1

1

晨会或午会

每天15-20分钟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约35分钟

 

周课时总量

33

33

34

34

34

每课时按35分钟计。

                 
 

 

 

 

 

●专题教育:

1.乐乐拓展课程

类别

名称

课程目标

乐乐大转盘

法制教育:

禁毒教育 消防教育 交通安全教育国防教育

1.普及和宣传各类法律常识,让每名学生不断提高和增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在普及和宣传各类法律常识,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保护自己并彻底铲除学生中违法乱纪行为。

健康教育:

卫生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民防教育青春期教育

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依照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将健康教育五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合理分配到各年级水平中,完成中小学校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

革命传统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 英模讲座  祭扫烈士陵园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实施革命传统教育,实现增强师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自豪感,规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行为,形成自省、自律、自护的优秀品质。

乐乐加油站

礼仪网上行

我们在微信公众平台里推出了“乐乐新生预备课堂”,规范学做眼保健操、广播操,跟着儿歌学礼仪等特色行规养成课程,通过习惯的养成教育给孩子打开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

礼仪直通车

将行为规范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形成了《小学生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序列化,每周对学生的行规养成教育进行专题培训、反馈,使学生每一阶段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突破。

礼仪风采秀

学习中树立典型,把优秀学生作为典范在全校通过校报、广播、板报等媒介,大力宣传优秀学生典范,这样的典型案例生动、具体、突出,更富有激励性和教育性。

礼仪家校通

学校注重与家庭、社区的沟通与合作,使行规教育日趋常态化。我们注重家校携手,班主任开通微信班级群平台,从学生习惯养成方面为家长“支招儿”;指定“心理辅导员”,对行为偏差生开展针对性的指导。

乐乐品牌屋

BTM男孩课程

依托校外资源,通过一系列的训练,磨练男生意志,强健男生体魄,塑造良好品格,增强团队意识,培养自理自律能力。从实践活动教育入手,细化了男孩礼仪教育课程内容的分层要求,探究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与人交往礼仪的形成。

乐爸乐妈微课程

以“为了每一个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为目标,实施了“乐爸乐妈进校园”项目活动。活动校本专题课程、主题实践体验、传统节日纪念日、成长仪式为主要载体,通过与家长有效教育资源的整合,进一步拓宽学生体验渠道,丰富学生实践内涵,深层开发及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课堂再一次让学生亲历幸福体验。

乐乐帮

关爱随班就读生生活技能训练营

通过优化课堂教学、个性作业设计、版画特色课程拓展、生活技能训练等多途径全方位地为孩子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康复服务。

582自闭症儿童助星计划

以医教结合训练为切入口,以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发展为本,以实现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整体素质的提升为最终目标,将联合多方资源开展“582助星计划” 以社区为基础,旨在改进孤独症和社交障碍儿童与同学、老师、家庭、亲人、社会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能力,让更多的自闭症孩子能正常回归社会。

 

 

2.博物馆拓展课程

“博物馆课程”的开发,让年段主题更为清晰化,同时在体现年段特征的基础上兑现“让每个孩子一学期进一个展馆”,“让每个孩子一学期寻访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年级

内容

课程目标

一年级

上海儿童博物馆长风公园

通过参观让学生放飞心情,在耳濡目染中体会信息传播的跨越距离的神奇感。

上海昆虫博物馆星期八小镇

深入了解昆虫与动物的生长过程,知道动物和人类是密不可分的朋友。

七宝古镇张充仁故居

引导学生寻访探究古镇文化符号,了解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大师张充仁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

静安寺商业街上海毛泽东旧居

在实践中增强对革命传统精神的理解,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年级

上海公安博物馆上海动物园

通过与动物的亲密接触,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懂得善待动物,激发热爱动物的情感。

上海汽车博物馆上海水族馆

激发学生对汽车工业的兴趣,对海洋生物的喜爱之情,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朱家角古镇上海陈云故居

了解朱家角古迹,老建筑,理解探寻祖辈的生活状态,体验祖先创造的辉煌古文明。

外滩风貌外滩陈毅广场

欣赏浦江两岸古老和现代建筑下的风貌,瞻仰陈毅铜像,感悟陈毅元帅和蔼可亲的典型体态和虚怀若谷的儒将风度。

三年级

上海玻璃博物馆巧克力开心工坊

感受巧手制作工艺品的过程和乐趣,从中领略民间工艺的魅力。

上海科技馆世博源

发现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无穷乐趣,激发学生用创新科技来创建和谐、生态的美好生活。

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宋庆龄陵园

颂扬宋庆龄奶奶良好的美德与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精神。

徐汇区商业街

上海交大“革命传统教育一条街

回顾重温革命光辉岁月,提升爱国热情,以更饱满姿态努力学习。

四年级

上海博物馆世纪公园

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激发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意识和热爱之情。

上海禁毒馆闵行区青少年活动基地

体验三日营严明的纪律,培养生活好习惯和勇敢顽强的品质。

龙华烈士陵园光启公园

参观考察烈士陵园,记录下学生对红色革命精神和革命历史教育的感悟心得。

淮海路商业街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了解党的历史,挖掘党的故事,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国。

五年级

上海历史博物馆辰山植物园

知道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爱护环境,植树绿化的意识。

上海自然博物馆人民公园

感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积极投身于环保行动,应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

鲁迅公园鲁迅故居纪念馆

参观鲁迅生平陈列馆、瞻仰鲁迅墓、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新天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走进新天地,走进石库门,了解老上海民俗及历史并感悟海派文化的内涵和历史发展。

 

 

●校本拓展课程:

1.学科类拓展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说明

科技类

《车模》、《乐高机器人》

1.课程实施时间为每周一下午走班形式。

2.学科类拓展为学校自编校本教材,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项目。

人文类

《绘本阅读》、《读读配配》、

《笔下生辉》、《诗文赏析》、《走进名家》、《快乐读书屋》

综合类

《乐乐菜园》、《英语歌曲》

《英语故事》、《英语童话》

《英语阅读》、《小小主持》

技能类

《彩笔生画》、《奇思妙想》、《缤纷拓印》《趣味折纸》、《快乐简笔》、《巧手变变变》、《简笔小画家》

体艺类

《百变纸模》、《创意剪纸》、《彩泥翻飞》、《手工小达人》、《合唱》、《管乐》、《舞蹈》、《小英超足球》、《空手道》、《田径》、《篮球》

逻辑类

《奇妙数字》、《数字超市》、《魔术数学》、《思维拓展》、

《至慧学堂》、《棋乐无穷》

 

 

2.活动拓展

活动时间

活动名称

参加对象

寒假期间

读书节

1—5年级学生

4月份

体育节

1—5年级学生

5月份

艺术节

1—5年级学生

5月份中旬

果蔬节

1—5年级学生

10月份

古诗文大赛

1—5年级学生

11月份

科技节

1—5年级学生

12月份

英语节

1—5年级学生

 

 

3.特色项目拓展

类别

名称

参加对象

资源来源

科技类

WER机器人

3—5年级部分学生

未来伙伴

车模

3—5年级部分学生

青少年活动中心

人文类

书法

3—5年级学生

大无限

创意美术

3年级学生

外聘专业创意美术教师

技能类

版画

3—5年级部分学生

退休版画教师

3D打印

3—5年级部分学生

青少年活动中心

体艺类

舞蹈

1—2年级部分学生

小白鸽舞蹈团

围棋

1年级学生

2—5年级部分学生

乐在四季

游泳

3年级学生

教育局项目

足球

1—2年级学生

3—5年级部分学生

教育局项目

翼赟足球俱乐部

空手道

1—2年级学生

3—5年级部分学生

外聘专业空手道教练

篮球

2、5年级学生

启跳体育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探究型课程:

课程名称

参加对象

课程目标

STEAM机器人课程

三—四年级

激发学生对工程技术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能融合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知识与技术来解决真实的问题,并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魔都360社会实践课程

三—五年级

“魔都360”社会实践活动探究,旨在通过“系列化•探究型•体悟式”主题活动模式,做到探究和拓展相结合,使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究、发现和体验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课程实施:

●基础型课程要求

基础型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基础型课程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基础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

●拓展型课程要求

拓展型课程以培育学生的自主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拓展型课程由限定拓展课程和自主拓展课程两部分组成:

――限定拓展课程主要由各类专题教育组成,是全体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

――自主拓展课程主要由基础型课程延伸的学科课程内容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其他学习活动组成,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

●探究型课程要求

探究型课程是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的课程,是全体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其内容可以从学生的兴趣与生活经验出发,也可以从学科出发,实施时可以采用主题探究活动、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等方式。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在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教材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等。

●学生学习评价

1.积极探索将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要将信息技术与观摩、交流、测验、操作、作品展示、自评和互评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简便、有效地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全面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

2.重视过程评价,要将评价作为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时,既要看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看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又要看学生的成长过程;既要看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看学生某一方面的突出才能和表现。

3.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其内容应包括共性基础要求的学科课程学习成绩及相关记录、个性化学习及其相关记录、思想品德表现和社会实践经历的记录以及各类综合评语。鼓励学校从实际出发,对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教师教学评价

1.从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出的要求出发,建立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2.重视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态度和工作质量的评价,以切实提高师德修养和专业水平。

3.要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鼓励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学与研究能力。

4.学校领导要根据评价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师培训计划,为教师提供进修与学习的机会,促进教师的成长。

●课程效果评价

1.课程评价要促进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有机结合,通过评价,促进课程教材质量的提高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

2.课程评价需要根据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变化及时得到修订,课程管理部门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鼓励学校和教师在自评的基础上,诊断、发现学校课程设置与实施中的不足,发挥课程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改进课程管理,形成课程教材不断改善和更新的机制。

3.各类教材的评价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并从教材的目标、教材的内容特性、教材的教学特性三个方面拟定评价指标和标准,建立科学、简便、有效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