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文化特色,为每个学生主动健康发展创设无限空间

——江川路小学2018学年课程计划

一、学校背景分析

(一)历史传统

学校创始于1960年,位于江川路北面的东风小区内,2005年增加了新的校区,位于新建小区密集的安宁路上,现学校有南北两个校区,42个教学班,近1400名左右学生,一百多名教职员工。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教师占27.5%,35-45岁教师占38.3%,老中青配备均衡;从职称分布来看,近60%教师被聘为小学高级以上职称(先后有6位教师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是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队伍;从学历层面来看,本科以上学历占94.5%(其中硕士占2.5%、51.6%的教师取得学士学位),是一支学历达标的队伍;从教龄分布层面来看,20年以上教龄占48.3%,10-20年教龄占35.8%,10年以下教龄占15.9%,是一支梯队结构合理的队伍。区级骨干教师26人次、区级骨干后备41人次;多位教师分别获得市、区教学竞赛的一、二等奖、市园丁、区“三八”红旗手、区十佳师德楷模、区金奖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获得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安全文明单位、上海市体育转统项目校、上海市语言文字示范校、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优秀校、闵行区文明单位、闵行区科技示范学校、闵行区绿色学校、闵行区艺术特色学校、闵行区电子书项目优秀校、新基础教育实验校、闵行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经验特色

综合分析我校的具体情况,我校在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方面有以下优势:

1. 完善了一套高效、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学校立足科学管理、人文管理,抓实教育思想管理、校园管理、教学流程管理;坚持制度治校,学校逐步制订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严格制度执行的刚性,把规章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用规章制度规范每一位教职工的行为,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时对学校部门机构进行了变革,学校管理正逐步彰显重心下移、扁平化管理的特征,从“一人指挥、众人行动”传统管理模式到比较单一的“从上到下的分级管理制”再变革为“上下层级之间、横向部门系统之间积极的双向的有效沟通与互动的创生式运行机制”,每位管理者都能从点状向全方位拓展,从静态向动态转变,思考可能遇到的新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新目标。

2.有一支精干向上的师资队伍。学校有一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务实的教育教学作风和谐的教师团队。几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采用多种形式狠抓师德建设,加强教师业务提供和专业发展,积极为教师展示才华搭建舞台,着力培养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江小教师成才链,政治思想素养:团员→青马学员→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精神导师。业务专业素养:启明星→闪亮星→璀璨星→区骨干后备→区级骨干→上海市名师后备→上海市名师→领军人才,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极大的提升了教师发展的内动力。

3.有一个优秀的课程教学管理团队。学校组建课程教学管理部,各学科条线分工明确、合作密切,管理人员以较高的学科素养和踏实勤勉的工作引领教研组开展各项教学研究,推进各类教学活动开展,为学校的课程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4.有一个比较完备的校园硬件环境。近几年来,我校投入了大量资金,完善了教学设施,每个教师配置了电脑,建立了数字化实验教室,进行了阅览室的改造、校史室的布置,各类实验室、功能性用房配置完成。

5. 提升特色项目的品质,形成校园“扬帆”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让学校在读书、艺术、科技、体育等项目已经形成特色,我们通过我们设计多元校园主题节,努力搭建社区、学校、家庭三方互动平台,让师生在社会更大的天地当中学习、成长。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健身表演周、文学欣赏周、科技创造周,文学社、声乐班、舞蹈队、棒球队、足球队,拓展了学生生活的空间,开启了学生潜在的智慧,发展了学生丰富的个性,呈现了学生无穷的创造力,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转折点、变化点和发展点,彰显出了江小底蕴深厚、时尚向上的校园文化——“扬帆”文化。

(三)面临困难及其可能的机遇

1. 教师的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等还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教育模式、育人方式呈现多样化,以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现有的教师结构不能完全满足这一要求,品牌教师队伍需进一步壮大,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需进一步提升。

2.个别学科教学质量还不够理想。个别学科学生学业质量水平还处在区域中等或偏下水平,教师的学科专业研究能力较弱,教研组教研力量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管理。

3. 家长的教育理念跟不上教育的发展,许多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常聚焦于分数上,分数成了评价的核心,更成了孩子沉重的十字架,由此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后果。

二、学校课程目标

(一)课程建设目标

把新课程和“新基础教育”理念内化为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抓实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扎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强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切实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体系,逐渐形成体现江小精神的课程文化,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提高。

1.深化课程改革,构建“有效课堂”。以新课程和“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创建“有效课堂”为宗旨、以校本研修为平台、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以创星级教研组为抓手,以课题项目研究为自培模式,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

2.注重常规工作,实施“有效管理”。 继续夯实课程教学体系的常规管理,健全各项常规制度和评价标准,有效落实好教学各项常规制度。在教学管理、质量监控、教学评价、校本研修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3.搭建校本教研平台,开展“有效教研”。以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探索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等多多元化的校本教研。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行动研究、反思重建”为校本教研活动形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信息交流等多种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提升教师研究能力,开展“有效科研”。倡导“问题课题化,课题大众化”, 形成课题的常态研究制度。关注学科教学内涵的研究,加强研究内容的深度,加大研究推进的力度,制订学科研究目标,落实推进措施,完善各学科研究序列。

5.开展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试点,构建“有效评价”。 通过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的改革探索,促进学校转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师生主动、健康发展,创建幸福校园。

(二)学生培养目标

1.思想品德优秀:在“三个面向”思想指导下,通过“江小好少年”评选,增强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整合系列化的校本生命教育课程项目开展各类道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道德选择和道德体验能力,发展学生道德实践能力,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做人并具备“爱心待人、诚心处世、实心学习、同心合作、信心进取、开心生活”的“六心”精神,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2.身体心理健康: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体育锻炼,把发展学生的体质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地位,推进 “普及+提高”的体育培养模式,在充分开发和运用校内外资源培养一批足球、棒球的优秀队员的基础上,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质,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形成终身健体的意识和能力;结合学校探究性课程的建设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品质。

3.知识基础扎实:按照国家及上海市教学标准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指程序性知识)。基础知识的掌握重点是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结构的完善;基本技能的重点是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获得;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培养。

4.阅读素养突出:学校以语言文字为办学的基本特色,从听、说、读、写基本功出发,突出学生祖国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语言为载体,渗透中华民族文化教育,整合价值追求,使每个学生能用流利、规范的语言文字进行书面和口头的交流,满足现代社会公民在社会交际、生活、工作等方面对语言的需求。

5.艺术修养出彩:继承和发展江小传统的艺术教育特色项目,以基础型课程为引领,融合校本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构筑江小艺术教育特色课程系列,使每个学生学会一门艺术技能,包括合唱、民乐、舞蹈、叶画、藏书票等,能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奖项和荣誉,树立参与艺术活动的信心和兴趣,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和实践的意识、能力。

6.信息科技出色:学校在各个年级对所有学生开设科技类课程,提高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技发明、制作的能力,并通过网络整合教育资源,为课程改革服务。所有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能够用电脑操作技能上网检索满足自己学习需要的资料,参与学校网上论坛等各类活动,积极投入班级网页建设,开展网上项目研究。

7.综合素质全面:以“生命教育”为核心,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培养学生具有关注社会、关注世界的国际视野,具备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崇尚真理、追求卓越的能力,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顺利参与未来社会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

  • 教师发展目标

1.教研文化和谐:立足校本教研,发挥教研组作用,坚持有效学习为中心,自主发展为动力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打造一支能够自我规划、自主发展、自我反思的智慧型教师队伍,在教研组团队合作中逐渐培养教师具备“爱心待人、诚心处世、实心学习、同心合作、信心进取、开心工作”的“六心”教研精神。

2.教学理念先进:加强理论指导,促使教师形成“解放学生,发展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的学生观;“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公正待生,关注学生,引领学生,提升学生”的教师观;“以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有效教学观。

3.教研建设务实:发挥教研组长的培训和骨干教师的辐射力量,以教研组为核心,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围绕明确的研究主题,展开问题解决式的有效学习和研究,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行为,提高教师的课程研究力和执行力。

4.专业发展扎实: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运行机制,用足用好校内外骨干教师和专家的教育资源,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发展状态,以“骨干示范课、专题研讨课、新教师过关课、问题整顿课”等为抓手,夯实课堂教学的研究,搭建各种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使不同水平阶段的教师都能得到发展和提升,促进本校全体教师的发展。

三、学校课程结构

(一)学校课程设置

 

1.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设置

年级

周课时

课程、科目

 

 

 

 

语    文

9

9

6

6

6

每周安排一课时用于写字

数    学

3

4

4

5

5

外    语

2

2

4

5

5

自    然

2

2

2

2

2

道德与法治/

品德与社会

2/

2/

/2

/3

/3

唱游/音乐

2/

2/

/2

/2

/2

美    术

2

2

2

1

1

体育与健身

4

4

4

3

3

信息科技

 

 

2

 

 

劳动技术

 

 

 

1

1

周课时数

26

27

28

28

28

兴趣活动

(含体育活动)

5

4

4

4

4

专题教育

或班团队活动

1

1

1

1

1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1至2周

每学年2周

探究型课程

1

1

1

1

1

晨会或午会

每天15-20分钟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约35分钟

周课时总量

33

33

34

34

34

               
 

2.拓展型课程安排

(1)拓展型课程课时安排

 

拓展型课程兴趣活动

(含体育活动)

班会

(专题教育)

一年级

(5)

体活

体活

趣味数学

棒球

英语

阅览

1

二年级

(4)

体活

体活

 

科技环保/趣味英语

阅览

1

三年级

(4)

体活

体活

兴趣拓展

 

阅览

1

四年级

(4)

体活

体活

兴趣拓展

 

阅览

1

五年级

(4)

体活

体活

兴趣拓展

 

阅览

1

 

(2)午会课安排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校会

健康教育

劳动教育

读书读报

行规导训

(3)自主型拓展课程设置

南校区

北校区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N01

女子足球

B01

棒球小子

N02

垒球

B02

校园田径队

N03

泥趣古韵

B03

校园足球队

N04

软笔书法

B04

校园羽毛球

N05

头脑OM

B05

丝网版画

N06

头脑OM

B06

艺术面具

N07

红十字救护

B07

创新实验

N08

星月文学社

B08

科技金钥匙

N09

传统节日文化

B09

与绿色共舞

N12

乐思课堂

B10

情绪管理艺术

N13

思维体操

B11

麻辣校园脱口秀

N14

头脑风暴

B12

钩针

N15

小小主持人

B13

少儿健美操

N16

乒乓艺术

B14

数学风暴

N17

书法艺术

B15

数学思维拓展

N18

走进课本剧

B16

数学加油站

N19

戏剧与朗诵

B17

校园小记者

N20

合唱艺术

B18

体验式作文

N21

漫画世界

B19

星月文学社

N22

古诗新韵

B20

巧手编织

N23

校园小编辑

B21

小荷诗苑

N24

小小摄像家

B22

五人制足球

N26

巧解孔明锁

B23

小小摄影家

 

 

B24

国际理解教育

 

 

B25

茶艺

3.“快乐活动日”方案 

(1)课程表

年级

内容

一年级

1.拓展:专题教育(班会)

2.探究

3.拓展:体育活动

4.拓展:兴趣活动

二年级

1.拓展:专题教育(班会)

2.拓展:体育活动

3.探究

4.拓展:兴趣活动

三年级

1.拓展:专题教育(班会)

2.探究

3.拓展:体育活动

4.拓展:兴趣活动

四年级

1.拓展:专题教育(班会)

2.拓展:体育活动

3.探究

4.拓展:兴趣活动

五年级

1.拓展:体育活动

2.拓展:专题教育(班会)

3.探究

4.拓展:兴趣活动

(2)课程实施说明

  • 活动采取分年段、分年级、分主题实施的方法,各年级根据学校阶段主题活动的整体规划统一协调,按照课表有序开展各类活动。
  • 任课教师根据课表进班上课,如遇到年级或学校统一活动,则由年级组协调轮流进班,保证每班一位带班教师。
  • 开学初,学校课程部和学生发展部根据工作计划安排学校统一开展活动,各年级组根据学校整体课程规划和要求,设计本年级每月各类主题活动,包括年级组统一活动和各班分散活动。

(3)各类主题活动内容安排

活动主题

活动内容

活动要求

校本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相关的专题教育

根据学校校本教材,每学期开展两个单元教学,两次集体讲座或社校联动活动。

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看电影、参观、访问、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

校园文化主题节

学校“扬帆文化”四大主题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

原则上每学年开展一次主题节,每学期两个节庆活动。

集体班会

时事形势教育、团队活动等

根据学校教育工作和时势需要进行相关集体教育。

(三)探究型课程安排

各年级第一学期探究主题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课时

爱护校园

欣赏绿色

分享智慧

我爱伙伴

认识自我

每周一课时

身边的安全标志

鞋子的学问

班级小主人

蔬菜宝贝

利用身边的风能

手的游戏

鱼儿鱼儿水中游

探访昆虫世界

欢乐校运会

悦纳自己

小猪盖房子

爱护绿色

分享成功

我爱班集体

月圆中秋节

我爱老师

降落伞

危险我知晓

社区我的家

声音小天地

玩具天地

文具好伙伴

过年啦

我为___添异彩

英雄伴我成长

各年级第二学期探究主题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课时

爱护同学

我爱动物

分享快乐

我爱我家

加强自我保护

每周一课时

爱护父母

保护生命

分享友情

我爱社会

学会自律

身边的小动物

形形色色的汽车

共筑快乐窝

黏黏世界

通信连接你我他

我的朋友—书包

生活中的饮料

漫游石头王国

小商品大学问

珍爱自我

花的世界

天气预报

欢乐开通地带

五月初五话端午

生活中的灯

动物的本领

收集邮票乐趣多

干涸的大地-沙漠

动物-人类的朋友

毕业啦

1.严格按照校本化探究型课程主题实施,不断加以修改完善。

注重积累日常教学的反思,对已有的校本化课程进行修改和完善。分年级制定负责人,加强日常教研活动,及时对校本化课程的修改进行积累。

2.突出结合教研组主题的实践课,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根据计划及时完成实践课,并能根据教研组研究主题和本校探究型课程的工作思路,为课程校本化积累经验。

3.积极参加区级教研活动,突出学校亮点和特色。

参与区各类探究型课程研讨活动,积极准备,总结经验,将学校特色和亮点予以辐射和展示。

4.组织老师参加区级比赛,鼓励教师专业成长。

指导教师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案例比赛,探究型课程论文比赛等。

四、学校教学安排

(一)学生一日活动安排

江小学生一日在校生活安排表

 

 

 

8:00

教师上班

8:15

学生到校

8:15—8:30

升旗、早操

8:35—9:10

第一节

9:22—9:57

第二节

10:09—10:14

眼保健操

10:14—10:49

第三节

11:01—11:36

第四节课

11:36

中午放学

11:36—13:00                         午餐休息

 

 

 

13:00—13:15

午会课

13:15—13:25

十分钟队会

13:30—14:05

第五节

14:17—14:27

课间操/眼保健操

14:27—15:02

第六节

15:14—15:49

第七节

15:50

16:00

  • 二年级放学

三、四、五年级放学

17:00

静校

星期一 下午

12:43—12:58

午会

12:58—13:33

第一节

13:45—14:20

第二节

14:20

一、二年级放学

14:30

三、四、五年级放学

14:45—15:30

教研组校本教研

15:35—17:00

政治学习

五、课程教学管理与评价

(一)学校三类课程实施管理机制

1.学校课程实施领导小组人员

组  长:马佳

副组长:周齐敏、赵美华

组  员:顾燕飞、石建平、杨水英、周巍、陶青、吴李明

2.学校课程中心管理网络框架图(课程中心领导分工)

 

 

 

 

 

 

 

 

 

 

 

 

 

 

 

 

 

 

 

 

 

 

 

 

 

 

 

 

3.学校三类课程实施领导小组职责                                                              

(1)为保证课程开发、实施、管理、评价,学校课程领导小组由校长、课程部各负责人组成,校长担任组长。

(2)负责制定本校课程的实施方案,决定实施课程的一年至三年计划及相应步骤,保证上海市学年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在本校的落实。

(3)统一部署、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建立课程的组织管理体系,制定与课程实施有关的规章制度,检查各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

(4)负责制定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监控和评价教师、行政管理者、学生等各类人员的工作。

(5)负责开发、整合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积极筹措资金,从经费、设备、仪器、资料、场地、人员等方面为师生提供课程实施的条件;学校所有的教学设施、设备、空间等均应方便师生使用;积极与校外社区、团体、企业、政府部门、家长等建立广泛的联系,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信息沟通网络,为学校拓展型课程提供各种保证。

(6)将课程计划实施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进行专项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课程指导,同时研究、处理具体问题。

(二)三类课程教研制度机制保障

1.教研组工作制度

(1)学期计划与小结上交制度

每学期第一周,在组长组织下,根据学校和课程部工作计划,全体教师研讨和指定各组计划并上交。

每学期期末,在组长组织下,全体教师梳理各项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教研组工作经验和教训,撰写教研组总结并上交。

(2)教研组活动制度

每周一下午业务学习时间,教研组长根据课程部安排,开展各类校本研修活动。

每周各教研组安排一次教学研讨活动,时间为2课时,开展课题研讨、听课、评课、质量分析、命题研究等。

各类教研活动都要有计划、有组织、有记录、有检查、有评价。学期末课程部组织对各教研组的考核。

2.教研组长例会制度

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例会。

每学期初,课程部布置工作计划并听取组长意见对计划进行修改和完善。

例会期间,课程部各分管教导出席例会,布置工作、反馈情况。

根据各阶段工作重点,各教研组汇报并交流工作成绩和问题,商讨解决对策。

根据工作需要,课程部对组长进行各种培训,满足组长专业发展的各种需求。

3.教研组建设奖惩制度

根据教研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实行星级教研组评比奖励制,每学期评比一次。

(1)教研组基本制度

教研组遵守学校的各项教研活动制度,包括课题研究制度、交流学习制度、教师教学反思制度、听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和校本研修制度。

(2)教学基本规范

教师贯彻备课规范、课堂教学规范、作业布置与批改规范、命题与评卷规范、教师质量分析、拓展课与探究课教学规范、课外辅导学生规范、教师教学反思规范。

(3)学科专业发展

教研组积极投身各类专业发展活动,不断提升教学理论素养、教育科研能力和课程执行力提升,形成学习与反思习惯。

(4)教科研工作

教研组在教学中研究,强化“问题”即课题的意识,解决困扰教学质量提升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5)学习型团队

教研组全组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经验与技术的学习,通过反思不断优化自身教育教学行为,主动发展与进取。

(6)文化建设

教研组成员坚持以德建组、思想领先、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重视教研组成员之间思想上、心理上、感情上、精神上的真正凝聚与融合。

(三)学校三类课程实施与评价机制

1.课程实施机制

(1)制定学科教学计划

l  教师要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通览全册教材,并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班、本学科教学、学生实际,在开学一周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科教学计划。

l  学科教学计划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教学目标、教学进度表、教学研究的设想、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及困难生辅导计划。

l  制定学科教学计划首先要熟悉教材: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钻研全册教材,掌握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基本的教学目的要求,把握教材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考虑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和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应做好的准备工作等。

l  教师要依据学科教学、学生学习现状,针对存在的具体的实际问题,确定本学期教学研究重点。研究专题确定力求体现一定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要忌大忌空。

l  教师应在深入分析学科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之后,制定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做到:

贯彻、实践新基础教学理念,通过具体的途径、方式、手段等来达到预期的目标,注意多种策略的优化和有机结合;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共性与教师个性的有机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应注重实效性;应体现一定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力求具体、明确、易行。

l  困难生辅导:从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对后进生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辅导及转化措施。

(2)课前设计教学方案

认真设计教学方案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应该在分析班学生实际情况、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教与学两方面)进行书面设计,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具体表现。应注重从教材等教学材料转化到教学方案设计的创造。

教师应做到二分析六设计:分析教材、分析学生、设计目标、设计过程、设计学法、设计教法、设计练习、设计板书。

l  教学方案结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部分组成。

l  教学方案格式,提倡按“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表格式要求。

l  有明确的教学多维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l  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拓展学习时空,体现学生主体,具有条理性、启发性、探究性。

l  练习设计及作业布置,要围绕教学重点,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具有实效性、开发性。

l  课前设计包括各种准备工作,包括教具、学具等。

l  二个提倡:提倡资源共享、提倡电子备课。

l  二个注重:注重板书设计、注重课后反思。

l  二个切忌:切忌照搬照抄、切忌墨守成规。

(3)课堂实施

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关键环节。这一环抓好了,课外辅导、作业批改,就可节省大量时间;否则,就会带来许多麻烦,例如课堂未听懂,知识缺陷多,作业不会做,进度跟不上,课外补课占去大量时间。因此,要以《新基础课堂教学评价》为指导,关注全体学生,强调课堂解决问题,要重视讲练结合。

l  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发扬民主,尊重学生,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l  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善于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规律,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l  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要有所收获,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l  要重视因材施教。课堂教学要以中等生的水平为标尺,兼顾两头,即让优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消,因此教师的要求不能划一,在新课讲解、问题提问、作业布置等方面都要重视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

l  要重视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与教学资源,要灵活处理,及时调整生成教学过程,讲求实效。

l  要体现教书育人。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习惯、健康的身心、高尚的品质等。

(4)作业

布置适量的作业,是使学生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要手段,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径。

l  精心设计作业。作业是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的水平:作业要有启发性、针对性,难易要适中;作业要有一定的弹性,既有统一的要求又有适当的灵活性。提倡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创意的作业设计。有难度的作业,教师应有亲自实践的“下水”过程。

l  课堂作业尽量在课内完成,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有弹性。同一作业不得多重复,不能惩罚性地布置作业。应控制回家作业量,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年级不超过1小时(以中等学生为标准)。作文一学期一般写6—8篇。

l  对学生作业要按规定要求严格训练,培养学生先复习后作业、独立完成、自我检查等良好的作业习惯,注意作业格式和书写规范。

l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作业习惯对学生素养的形成和终身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师要持之以恒地以“按时按量、端正整洁、独立完成、认真检查、力求正确及时订正”等基本要求严格训练。

(5)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因材施教的手段。课外辅导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自学,解答学生疑难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消化教材。

    课外辅导的重点在两头:学有余力生和学习困难生,通过辅导,使学习困难逐步树立学习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有余力生扩大知识面,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对中间状态的学生,主要是指导学习方法。辅导只宜个别进行,不可采用集体讲课办法。建立切实可行困难生档案,制定详细的辅导计划,课堂练习优先指导,书面作业优先面批。

(6)考查

成绩考试考查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手段。要重视对学生的平时考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多种形式,检查教学效果。

l  期末考试、考查,由学校组织命题、阅卷,单元测试由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组织开展。

l  单元测试命题在教研组共同研究的基础上由教研组长负责命题,也可由学校命题小组负责。试卷必须符合教学大纲,难以适度,兼顾学生知识、技能和智能的发展,不能简单沿用往年试卷或教辅书上的试题。试卷命题后交教导处审核后方能交文印室印刷。

l  测试完成后应注重及时批阅与分析、反馈,一般三天内完成批阅,一周内完成质量分析及学生辅导计划。

(7)质量分析

质量分析主要包括优势之处、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l  试卷分析的内容:

①对本套试卷的简要分析;

②本次考试反映出来的教学总体水平及分化情况;

③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的对比数字;

④得分率较高的试题;

⑤失分率较高的试题及错误类型、原因分析;

⑥后进生成绩差的原因分析;

⑦学生掌握较差的知识内容的原因学生掌握较差的知识内容及教学建议;

⑧考试所反映出来的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解决建议。

l  质量分析的注意事项:

①质量分析要做到言简意赅,不说套话;

②分析要深刻、具体,不回避问题,尤其要通过分析找出教法、学法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

③提出的设想、建议要切实可行,有指导意义。

(二)课程评价机制

根据课程管理目标确立评价准则,采用多种方式对课程方案、教师教学业绩和学生的素质发展定期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向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员公布,接受社会对学校课程实施的监督。

1、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

  • 课程设置评价:严格依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课程文件和学校实际制定一学年内的课程实施计划,内容包括一学年各年级的课程门类、课时分配、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建议等。
  • 课程实施评价: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严格控制课时总量,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

(2)评价方式

    学校内部考核评价、家长和学生问卷

2、课堂评价

(1)评价内容

  • 备课:制定教学计划,能做到二分析六设计,即分析教材、分析学生、设计目标、设计过程、设计学法、设计教法、设计练习、设计板书。

l  上课:课堂氛围民主,善于引导探索知识的规律,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要有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