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支撑课程再构,重塑学习流程

——闵行区罗阳小学2017-2018学年课程计划

 

罗阳小学2017-2018课程计划是根据国家、市、区各级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上海市中小学2017学年课程计划》、《上海市中小学2018学年课程计划》,《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发展的背景和未来发展方向所设计。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的“六艺”校本课程以传承古代“六艺”“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以“全面发展,个性优长”为课程开发价值追求,确立 “六向”为课程培养目标,建构“有思、跨界、融通”为标志的校本课程体系,精心定制9大个性化育人课程群。

作为上海市闵行区电子书包BYOD模式探索的第一所学校, 学校致力于Pad教学实验,进行大数据时代的“云教育”探索,尝试以信息化助力学校的“六艺”课程再构,重塑学习流程。

新的课程计划是学校坚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提升管理质量的重要基石,是教师专业发展从“汗水型”教师到“智慧型”教师转变的助推器,是学生打开无边界网络校园的“金钥匙”。

一、背景分析

(一)政策背景

《上海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和《2017年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要点》中指出:“要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支撑教育教学深度变革,建设开放互联的学习环境。”《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要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强化信息技术对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模式创新过程。”《闵行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强调“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强化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些都为我校提出的:“信息支撑课程再构,重塑学习流程”实践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学校现状

1.环境与师资基础

闵行区罗阳小学是一所只有“十八年”办校史的年轻学校,充满着教育的活力和拥有着对教育的热忱。学校占地面积17亩,主体教学楼具有24个教学班的规模,每个教学班均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目前已形成集“六艺学堂实践基地”、“阳洋书廊”、“机器人教室”、“安全教育数字体验廊” 、“云展览区”等于一体的智慧、智能的学习空间,满足实践体验学习、探索发现学习、跨学科综合学习、移动个性化学习功能。学校共有教职工六十余人,学生八百余人。

目前学校教师学历、职称情况分析

教师人数

57人

学历

硕士生

本科生

大专及以下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6人

10.5%

49人

86%

2人

3.5%

职称

高级教师

一级教师

二级教师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1

1.8%

32

56.1%

24人

42.1%

 

2.课程基础

建校十余年间,学校坚持“博才蕴乐,追求本真”的办学理念,以“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为两大支点,根据校情、师情、生情,在2012年整体规划了学校的课程实施方案,逐步构建了能体现罗小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六艺”校本课程体系。

古之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它体现了“德才兼备,文武兼得,知能兼修,人人兼惠”全面素质教育观。所以,我校以传承古之“六艺”的教育理念,根据“捧起百姓的孩子”办学理念,围绕 “博才蕴乐,追求本真”的办学理念,明确统一校本课程开发价值追求,提出“让童年生活丰富起来,让学习生活有趣起来,让学生多才多能起来”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理念,分析整理出对于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的六大方面,由此确定了道德、文学、艺术、体育、科技、英语六大课程领域。

但“六艺”课程实施中,课程自身存在着封闭性和弱选择性,如学习资源匮乏、学习时空受限、学习方式被动与评价方式单一性等这些瓶颈问题,导致很难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需求,导致学生无法进行泛在、自主、个性化、群社化学习,导致影响了课程培育目标的达成度。

3.技术基础

2014年5月我校在区“电子书包”项目的引领下全面、创新地实践“BYOD”项目。目前,全体师生都投入该项目的实施中,学校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为信息技术全面助力学校课程建设保驾护航。同时学校从 “云资源、云课程、云评价、云传媒、云管理、云环境”六个模块整体规划实施BYOD模式,成为我们丰富课程内容、提升课程品质、扩宽课程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课程目标

◆课程开发核心理念:“让童年生活丰富起来,让学习生活有趣起来,让学生多才多能起来”

◆课程开发价值追求:全面发展,个性优长

◆课程开发标志:有思、跨界、融通

◆课程育人目标:“六向”育人目标,并进一步细化为12个基本要点。见下图:

 

 

 

 

 

 

 

 

 

 

 

 

 

 

◆教师的成长目标:

培养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和课程开发建设的教师团队,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

◆学校发展目标:形成数字化校本课程教学特色、文化特色,最终以数字化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三、课程结构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2018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要求,本课程计划的课程结构包括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国家课程就是上海市三类课程中的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群体的共同基础。学校课程注重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学校课程包括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部分学校课程嵌入在基础型课程中。

根据“六向”课程育人目标,学校规划了“校本定制”、“班本定制”、“生本定制”三类课程形态。每一类课程形态有相应的个性化育人课程群(共9个),每一个课程群中分别有相应的课程,与学生的兴趣爱好、课余生活、实践体验、个性学习相互影响,和谐共生。

 

 

 

 

 

 

 

 

 

 

 

 

 

 

说明:校本定制课程:由学校老师、社会专业人士作为开发者所定制的校本课程。

班本定制课程:由每班老师、学生、家长 一起作为课程开发所定制的班级个性化课程。

生本定制课程:由学生作为课程开发者所定制的学生个性化课程。

 

四、课程设置

(一)国家课程(基础型课程)

国家课程代表国家的意志,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的要求,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保证。

国家课程主要涵盖七个学习领域:语言文学学习领域、数学学习领域、自然科学学习领域、社会科学学习领域、技术学习领域、艺术学习领域、体育与健身学习领域。

国家课程的内容着眼于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国家课程是社会最基本的教育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国家课程涉及到的各科目除语文和道德法制部分年级采用部编教材外,其余科目均采用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推出的新教材。

(二)学校课程

学校课程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代表学校对教育的基本理解,是学校未来发展与追求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

“校本定制”、“班本定制”、“生本定制”每一类课程形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课余生活、实践体验、个性学习相互影响,和谐共生。

1.校本定制课程

“六艺”校本定制课程有四大课程群,为适应学生天赋和需求提供多种选择,努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优长的需要。

课程群之一:“六艺”校本必修课程——强调“全面”与“素养”

“六艺”校本必修课程面向罗小每一位学生,意味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完这些课程。“六艺”校本必修课程围绕“六向”育人目标开发,包括十三大科目——《尚美德育》、《四季悦读》、《笛韵悠悠》、《粘土空间》、《棋乐无穷》、《格斗芭蕾》、《小小机器人》、《模型新视界》、《电脑宝贝》、《STEM》、《3D打印》、《e客木坊》、《莱博士》。

该课程群科目的实施时间结合三类课程实施时间,并根据课程内容确定学习的年级,具体见下表:

 

 

 

 

 

 

 

 

课程群之二“六艺”校本选修课程——强调“个性”与“特长”

作为学生的自主拓展课程,该课程群打破学科对知识的无形规限,以广泛的生活题材或学习领域为学习内容,将课程内容重新以有意义的形式联结统合起来。让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体验、与实践联系得更加密切,学习将变得更加趣味盎然,更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

六艺学堂选修课程框架

课程群之三“六艺”校本行走课程——强调“自主”与“互联”

“行走课程”借助互联技术,将课程设置在校园环境中。学生行走在校园时,可将校园环境做成“学习的起点”。该课程有十大E主题课程和E安全体验课程。其中,十大E主题课程《宇宙星空》、《地球漫步》、《太阳的一年》、《科技军事》、《动物大观》、《植物聚焦》、《文体艺术》、《历史回眸》、《世界风情》、《节庆民俗》十大科目。

课程群之四“六艺”校园四季课程——强调“统整”与“多样”

以校园四季综合活动为轴心,统整校园的学科主题活动、传统节气(节日)活动、学生成长活动,在校园生活的各种体验中,诗意地智慧地幸福成长,形成与四季相吻合的具有独特生命性的儿童成长节律的活动课程体系。

 

 

 

 

 

 

 

 

2.班本定制课程

班本定制课程是基于班级情境进行的个性化课程实践活动,开发者是一个班级中的老师、学生和家长,即在班级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班级学生的特点、现实需要及发展方向,发挥班级各种成长促进要素在课程建设中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运用“实践课程、场馆课程、讲堂课程”的资源,开发并实施适合班级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课程。它倡导从课程建构的视野优化班级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使之更具适切性和实效性,其核心理念是基于班级、为了班级、发展班级。

 

 

 

 

 

 

 

 

 

3.生本定制课程

生本定制课程包括“云展课程”和“喝彩童年”两个板块。每个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基础、爱好特长以及发展需求等自主申报、定制课程。学生不仅是可以是课程的学习者,也可以是课程的建设者。他们可以通过云展览区的“码书+作品”的形式进行课程展示,也可以通过校园电视台进行现场展示。

五、课程实施

1.班级周课程表及专题教育安排:见附件一

2.每天作息时间安排:见附件二

3.关于国家课程的实施

1)常规性实施:继续围绕“教学五环节”,规范教学行为,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发展性实施:

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闵行区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进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紧密结合我校发展实际,立足“强规范、求突破,减负担、提实效”的工作思路,以优质化、信息化、个性化为实施路径,持续深化电子书包“BYOD”的实践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内涵品质,推动现代化进程。

行动一:“微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架

遵循“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研究思路,积极推行“研究微课题,解决大问题”的教科研策略。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个人为主体,倡导通过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也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架,促进教师向“学术型”、“研究型”教师转型。

行动二:“微讲坛”——教师专业成长的展台

搭建凸显教师专业成长个性的“微讲坛”,让每位主讲教师都带着自己的经验、智慧和信息与其他老师分享,是一个精神共同成长,专业知识共享,价值观念碰撞的平台。

行动三:“微课堂”——教师专业成长的优化

从探索课堂、建构课堂、明理课堂、磨砺课堂、感悟课堂、升华课堂出发,通过5-8分钟的微课堂片段(每个片段是一个完整教学内容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老师呈现精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一个小载体)进行细化分析和研究。这样既学习了有关理论,也探讨了具体操作的方法,从而获得完整的认识,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同时也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行动四:“微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突破

 “微创新”是巨大的教师生长力。鼓励教师在“微创新”的过程中对教育的思考,实现自身专业突破性发展。围绕闵行教育发展路径核心词之一“个性化”与“信息化”,鼓励教师针对不同学习环境,不同学习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设计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作业以及活动内容,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

行动五:“微评价”——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

  “微”评价是一种关注过程的评价。对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细节、过程和效果进行多元、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参与评价的人包括教师本人、学校管理人员、同事、学生及家长。“微”评价重点关注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努力形成民主和谐、多元参与、积极进取的教师专业成长环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4.关于学校课程的实施

学校本着“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个性化数字学习的核心理念,组建“课程顶层设计团队”、“课程实施技术团队”、“课程实施核心团队”,通过“项目驱动”、“学科融通”、“技术支持”、“反馈重构”等实践策略,从课程 “云资源、云空间、云管理、云学习、云评价”五个模块整体规划与实施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六艺”课程再构。

(1)课程学习资源­——建一个“立体丰满”的课程超市

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是学习内容的载体,也是教师教学活动组织管理的工具,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活动支持工具。课程资源的表现形式由原来的文本性形式变为多媒体数字化形式。呈现的特征是非线性、超文本(超媒体)、动态性、交互性、海量性、易重组与易复制。我们需要建设更多地数字化课程,让这些课程资源犹如一个课程超市,满足学生课内外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很好的支撑。

校本定制课程

必修课程

iebook资源转换为微课程资源,满足各平台兼容度。

选修课程

 

完善选修课的微课程资源建设,每个新课程需有8个以上匹配微课。

行走课程

 

及时更新每学期的探究主题内容,并制作相应UMU资源。

四季课程

 

结合校园主题节、各类实践活动制作学生感兴趣的各类知识视频资源。

班本定制课程

实践课程

每班选取一个重要纪念日,在深入解读其教育内涵基础上,依据教育对象及特点,设定教育主题和目标,设计以纪念日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序列化活动方案。

 

场馆课程

活动前,班主任告知并传输记录样本,家长完成后,将其编辑成序列化的班本教材,形成“雏鹰记录册”

 

讲堂课程

根据各班实际情况,由家长或社会力量进行课程设计和实施,并留下文稿、视频、ppt等资料。

生本定制课程

云展课程

大队部发起课程征集活动,筛选合适主题制作码书,放在云展览区,供学生自主扫码学习。

 

喝彩校园

大队部发起展示召集令,由学生在校园电视台现场演绎,留下视频资料。

(2)课程学习环境——建一个“无处不在”的云学习空间

学校将运用技术,将文化、课程、环境、平台融于一体,打造一个互联、多媒化、多感知的云学习空间。如“六艺学堂”实践基地、创新教室、“电子移动书吧”、“安全教育数字体验廊”、“云展览区”和“云走廊”等等。云空间提供丰富、多元、虚实结合的学习环境满足实践体验学习、探索发现学习、跨学科综合学习、移动个性化学习功能。

 

 

(3)课程组织管理——建一个“环环相扣”云课程驿站

目前,受技术局限,很难将全部课程建立在一个数字化平台上来满足所有课程学习、管理、评价等功能。故学校将按长短课程围绕“云资源、云空间、云学习、云评价、云管理”五大模块建立两大课程平台,分别是“六艺”课程自建平台以及“六艺”课程UMU移动平台。见下图:

 

 

 

 

 

 

 

 

 

“六艺”课程自建平台是面向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移动学习和教学互动平台。该平台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全局型课程管理系统。平台采用模块化结构,易于扩充。主要有四大“环环相扣”课程管理系统链:课程选课管理系统;在线课程点播学习系统;课程互动协作学习系统;课程学习发展性评价系统。

 

基于“六艺”UMU移动学习平台同样是一个面向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移动学习和教学互动平台。只不过UMU是一个免费的课程平台。该平台不仅能轻松制作各种类型的微课,还能支持与实施翻转课堂,混合学习。UMU提供的丰富互动与移动教与学方式:各种形式的微课,或是家长们直播课,让学生可移动学习;老师可在课程建设中发起问卷、提问等,激发学生相互分享,促进学生、老师、家长建彼此交流和互动。老师还可以UMU多种形式(发二维码、发链接)邀请学生加入课堂,链接人与知识、加速知识的流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学习中融入、分享、收获。

 

(4)课程学习实践——建一个“技术贯穿”的云学习流程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六艺”课程再构是让数字技术与学习直接对接,并未抛弃传统的学习工具,而是实现数字化学习工具与传统学习工具的协同运用,让技术成为师生教与学的底层支撑,让技术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

 

 

 

 

 

 

 

 

 

① “校本行走课程”——重塑课程学习的逻辑

我们将把校本课程设置在整个校园环境中,学生行走在校园之时,利用自己手中的PAD,扫扫二维码就可以进行课程的学习探究、互动交流、展示分享、自主测评。

 

推进策略:

◆与其他课程结合:例如与用四季课程中的节庆课程、主题课程等融合。

◆与成长ing展示相结合:在自主测评中得分高的学生可以展示在学校成长ing电子屏上,提升生参与的积极性。

②“校本选修课程”——定制专属自己的课程

我们将“六艺”校本选修课程打造成一个无边界的数字课堂。

推进策略:

◆学生定制课程:开学初,由学生自主定制一学期所要学习课程。分为两大类课程,一种是“O2O”课程(每位学生一学期定制1门);一类是“线上课程”(每位学生至少一学期定制1门)

◆拓宽学习空间:学生不仅可以线下学习,还可以自主选择线上学习。这样能使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与能力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学习成为线上学习的补充与拓展,以此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让学生从有限的学习时间走向无边界的知识结构。

③“生本定制课程”——打造课程学习共同体

每月月精心开发4个生本定制课程。(一学年共32个课程)课程部负责申报与开发;学生部负责学生课程的学习。每学年将由学生评选“生本定制课程”各项提名奖和“生本定制课程”优秀学员。

④“班本定制课程”——链接社会真实的世界

实践课程:每班选取一个重要纪念日,在深入解读其教育内涵基础上,依据教育对象及特点,设定教育主题和目标,设计以纪念日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序列化活动方案。序列化可以是围绕某一个纪念日,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教育活动的循序渐进;也可以是针对某一层面学生,教育活动随着不同纪念日而逐步深入展开。

场馆课程:场馆课程主要架构于雏鹰假日小队,它作为班集体建设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兴趣点、关注点分类组合,即关注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中自主性的发扬,培养小队队员荣誉感和责任感,又丰富了班本小队活动资源建设的序列性和多样性。每学期各小队至少开展一次活动,比如,可以分为:“求知行、运动行、文艺行、志愿行”几大版块。

讲堂课程:各班老师与学生、家长商讨资源整合重组,再确立本学年的各班家长讲堂资源内容。

⑤“校园四季课程”——建构整体的学习经历

学校顺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用“统整”的视角推进课程改革,打造一个适应学校未来发展的学校课程。如在课程学习活动设计时我们体现与学科的融通。在课程学习活动设计时我们体现与校园活动的融通,提倡四个结合:学校日常活动与节气、节点活动结合、每个个体与不同类型的群体活动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

5.具体课时安排见附件三

六、课程学习评价

(一)国家课程评价

依据《上海市基于课标的教学与评价》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小学低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引导教师牢固树立课程标准在教学与评价中的地位,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突出为了改进学习的评价。评价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业成果三个维度展开,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1.严格作业布置。要从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养成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练习题,形式多样,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和趣味性,不搞机械性的重复训练。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能够不布置课外书面家庭作业,保证多数学生能在课内完成书面作业,其余学生也能在校内完成,重视口头性作业的布置与落实。

2.重视习惯培养。教师教学方法得当,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重视帮助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不仅仅是学业知识方面的规范教学,更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契机。对一年级学生必须养成的学习习惯进行统一规划,明确要求,印制成文。出台分阶段的专项习惯训练计划,使全体一年级任课教师都统一思想、通力协作,既保证新习惯项目的重点训练,又不忽视已训练项目的反复跟进,共同促进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改革评价方式。根据课程的目标内容,合理设计评价目标、内容与方式,对学生学业水平采用等第制和评语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业成绩、学习表现、学习动力等评价结果采用“A、B、C、D”等四级评价,并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知识理解、学习能力等方面选择若干要素进行评语描述。明确几个转变:

◆从传统的基于常模的百分制评价到基于课程标准的表现性等第制评价的转变。

◆从评价重视知识技能为主,一张试卷一个分数的单一评价方式到强调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高阶思维、综合能力等三个维度十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方式的转变。

◆从评价目的是给学生下一个分数结论进行甄别到评价目的是为了激励、反馈、诊断、改进,从而发展学生的转变。

◆评价主体从教师这一单一主体到教师、学生自己、同伴、家长的多元评价体系的转变。

(二)学校课程评价

“六艺”课程UMU移动平台自带评价功能,注重过程记录与激励评价。学生在UMU上学习,平台及时记录学习轨迹,随即生成评价。

借助“六艺”课程自建平台中的课程学习发展性评价系统,本着“个性化云端分析,关注成长点滴,精准聚焦个体差异”课程评价理念,让课程评价凸显以下四点:

全程:呈现“动态轨迹”,记录学生成长历程

全面:鼓励“与众不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员:实现“充分对话”,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适时:实现“自动生成”,分析学生综合指标

①课程评价内容

◆单个课程评价——“六艺”校本必修、选修课程评价量表

每一门课程核心目标指向的学习内容与方式,知识与能力有异同。所以每一门课程评价有共性指标,如课程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这三个指标。每一门课程还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故设定 “个性指标”。为了让课程评价集中,不必过于繁琐,每一课程“个性指标”3个核心评价指标即可。课程的“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合二为一,就成了这一门课程的评价量表。

 

 

 

 

 

 

 

②课程综合评价——基于课程培养目标的“六向”评价体系

为体现“课程目标既是起点,又是终点”课程评价核心理念,将“向善的品格”、“向博的志趣”、“向上的学力”、“向美的底蕴”、“向阳的身心”、 “向新的行动”“六向”课程培养目标作为6个评价维度,选择对应的课程,设置12个评估指标和制定相应内容,使之成为学生一学期所有课程学习的综合评价体系。

 

②课程评价策略

◆单一课程评价——关注过程,体现智能

单一课程中的共性指标的评价体现智能,采用课内外课程学习数据的同步采集,实现学生日常表现的记录与汇总,积累过程性评价,清晰地看见学习足迹的过程。“课程参与”指标与平台上“点名”、“点击浏览”数据对接;“主动学习”指标与平台上“作品上传”数据对接;“合作学习”指标与平台上“互动交流”与“点赞评价”数据对接。

同样对每一课程中的个性指标的评价也体现智能。每周的课程学习后,老师与学生根据个性评价指标共同在平台上完成评价。

“个性指标”与“共性指标”合一,最终平台为每一位学生自动生成课程学习评价报表。

◆课程综合评价——对接课程,体现智能

“六向”评价体系有12个基本要点,每个要点有5个评测点,对应不同的课程,在每个评测点上点击下拉表就有不同的评价选项选择,最终平台为每一位学生自动生成“雷达图式”的本学期课程学习综合评价报表。(下图为两位学生课程综合评价报表)

(3)课程评价运用

通过大数据的评价反馈机制——平台自动生成的雷达图,清晰地呈现了学生通过一学期课程学习后综合素养情况。老师以此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安排提供决策依据。对于学生而言,能支撑学生个性化的课程选择与发展指引,从而促进学习的改良。

 

技术让教育变得更加智慧。未来学校是指“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结构性变革,通过空间、课程与技术的融合,进行课程重构,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体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私人定制的教育。从“六艺”校本课程出发,我们努力用信息技术建造一个让学生站在课程中央的“未来学校”。

                                              

2018年9月修订

 

附件一:班级周课表及专题教育安排表

 

班级周课程表

      时间

节次

周 一

周 二

周 三

周 四

周 五

晨会课

阳光升旗仪式

尚美德育

尚美争章

阳光小屋/健康卫生

尚美行规

生存指南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午餐与午间休息

第五节

快乐活动日

 

 

 

 

 

第六节

 

 

 

 

第七节

 

 

 

 

说明:

1、       周一为“快乐活动日”,下午集中安排班(校)会课、“六艺学堂”校本课程。考虑到学校场地实际情况,全校学生体锻活动安排在周一至周五。

专题教育

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

授课教师

综合实践

班(队)会

每单周进行集体班会,双周进行主题班会活动。

学生部

各班班主任

专题教育

主题教育

每周五晨会进行主题教育,包括:法制、安全、时政、民防、国防、生命教育等。

每周三双周的晨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每周三单周进行卫生健康教育。

每月一次卫生、心理广播,安排在周三晨会。

每周五午会,结合重要纪念日开展十分钟队会和阳洋电视台。

各班班主任;由专职、兼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教育活动;由卫生老师开展卫生讲座。

班主任和电视台负责老师参与。

 

附件二:

作息表

上午:    8:15之前          学生到校

8:15——8:30     早操(全体教师到场)

8:30——8:45     晨会

8:50——9:25     第一节

9:35——10:10    第二节

10:20——11:00   第三节(眼保健操)

11:10——11:45   第四节

 

中午:    12:25——12:50 (周五:十分钟队会、红领巾广播)

 

下午:    12:50——13:30   第五节(课间操)

(周一)  13:40——14:20   第六节(眼保健操)

          14:30——15:05   第七节

          15:15开始         快乐小队活动

下午:    13:00——13:40   第五节(课间操)

(周二—周五)13:50——14:30   第六节(眼保健操)

              14:40——15:15   第七节

              15:25开始        社团活动

 

附件三:课时安排表

 

年级

罗阳小学2018学年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课程、科目

 

说明

基础型课程

语文

9

9

6

6

6

  1. 一年级入学初设置4周学习准备期
  2. 语文课程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写字

数学

3

4

4

5

5

外语

2

2

4

5

5

自然

2

2

2

2

2

道法/品社

2/

2/

/2

/3

/3

唱游/音乐

2/

2/

/2

/2

/2

美术

2

2

2

1

1

体育与健身

4

4

4

3

3

信息科技

 

 

2

 

 

劳动技术

 

 

 

1

1

周课时数

26

27

28

28

28

拓展型课程

兴趣活动(含体育活动)

5

4

4

4

4

各年级均有2课时为体育活动课,其他为校本课程。

专题教育或班团队活动

1

1

1

1

1

每周一下午第三节为班团队活动课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1-2周

每学年2周

 

探究型课程

1

1

1

1

1

1.一、二年级为模型新视界、小小机器人共15课时

2.三年级为3D打印、木工、莱博士、小小机器人共15课时

3.四年级为STEM课程

4.五年级为场馆探究课程

晨会或午会

每天15-20分钟

具体见附件一专题教育表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约35分钟

 

周课时总量

33

33

34

34

34

每课时按35分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