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2017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实施方案

( 讨论稿)

为落实上海市教委颁发的《上海市2017学年初中课程计划》,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我校将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努力提高三类课程的实施质量,构建新的课程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程建设的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是一所隶属于闵行区教育局的公立初级中学,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由闵行区教育局委托上海市实验学校派出校长负责管理,于 2005年9月正式开办。学校坚持“多元发展,人人成功”的办学理念,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绿化先进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连续四学年(2012—2015)获得闵行区学校办学绩效评价“优秀一等”的综合奖。学校现有六至九年级32个教学班,学生达到1149名,在编教职工114名(教师106名)。

(二)优势分析

1、办学理念现成效。

我校自2005年办学以来,一直遵循“成长教育”的办学思想,坚持“多元发展  人人成功”的办学理念,其三层含义在我校2014年制定的三年规划中明确为,师生共同发展,人人取得成功;多样智能发展,特长优先成功;个体差异发展,进步就是成功。为实践办学理念,学校提出“多元课程(课程来源多元、课程类型多元与课程选择多元)”、“多元育人方式(课程育人、活动育人与环境育人)和多元评价(评价主体、评价标准与评价方式的多元)”三条递进的途径,引导教师以课程为载体,为学生未来的成功创造条件。多年来,我校坚持素质教育的办学方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综合素质高、且具有个性特长的优秀学生。

2、集团化办学有支持。

我校是上海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的主要成员,能充分依托上海市实验学校的教改经验,实行课程、教材、教法及教育评价整体改革。多年来我们受到实验文化的感染和实验品牌的高起点引领,在教师培训、实验教材应用、集团教研、资源共享、学生发展、自主招生等方面得到教育集团的支持,使我校的快速发展有了厚实的基础。

3、优良师资队伍培养有保障。

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为12%,中级职称为64%,初级职称为24%。目前我校拥有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培养工程教师1名,上海市骨干教师德育课程开发研究实训基地学员2名,上海市优秀德育工作者1名,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1名,区学科带头人1名,区骨干教师6名,区骨干后备教师8名,校级特色教师9名。教师队伍敬业爱岗,基本素质良好。整支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有活力,有进取心,善于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我校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培养体系,除了市、区、校三级培养机制外,我校还与上海市实验学校、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上海市世外中学等名校签订协议,跨校培养我校的青年教师。

4、强劲教科研显特色。学校在市级课题《构建成长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实践研究》的引领下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目前该科研成果已获得闵行区教科研成果评选一等奖的荣誉,“微技术改进课堂”的理念已深得人心,并已取得较显著的成效。

(三)面临的挑战

1、实验西校办学有新的理念,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但新理念并未化为所有教师的行动,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依然表现在一些教师的行为之中,与实验要求不相适应。对于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教研缺乏系统性,不少为兼任教师,为兼职的教师提供培训应是当务之急。

2、教研组和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已有发挥,但仍缺乏更多引领性的教师及其更完善的机制形成。对同年级、同学科的考试成绩有的班级差距明显;对学困生在教育教学上的差异性缺乏认真的研究,更缺乏有效可持续可操作的策略。

3、对于校本重点课程的建设,缺乏课程科目内在联系的研究,学校课程结构还缺乏层次。教学经验和校本教材、教法的积累还缺乏文本化工作。

二、课程实施的总体目标和理论基础

(一)实施的目标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以人为本”,根据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政策,学校执行“就近入学”的招生规定,生源主要来自于周边社区。我们发现,虽然学生来源的地域相近,他们的接受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学校在办学之初就提出了“多元发展,人人成功”的办学理念,希望对某些领域非常有悟性和特长的学生,通过研究如何挖掘并发展其长处,来探究“人如何依靠长处取得成功”,而学校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学校办学理念最重要的途经。

1、教师发展目标: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积极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新平台。加强教研组的主动发展,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积极培养“有爱心、会合作、善学习、勤反思、敢创新”教师队伍。

2、学生发展目标:培养具有“健身心、善学习、有特长、能坚持、敢担当、怀理想”的新学习时代素养的优秀初中毕业生。

3、学校总体办学目标是:依托上海市实验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把学校办成具有新学习时代特点、教育品质高、办学特色明显、师生多元成功,在市内有影响、综合办学水平在闵行区名列前茅的现代化公办初级中学。

4、课程建设目标:课程体系能体现“多样性、选择性和综合性”,注重校本课程的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保障。课程多样性的本质在于尊重人才成长和培养的规律,适应时代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为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宽阔的空间与机会;课程的选择性有利于学生主动扬长,体现我们实验理念“护长容短”,引导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发展个性和相对强势的智能;课程的综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三类课程现有的校本化的教学资料,不断加以提炼、修正和完善,对于有待开发的校本教材,则加大有序开发的力度。

(二)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编制的《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的指导思想和二期课程改革的五个课程理念,以及上海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

2、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它“是21世纪主流教育思想之一,课程改革的支柱理论之一(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吴志宏教授语)”。  多元智能主要是指以下八种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自然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既是学校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同时学校的课程要为培养学生的这八种智能服务。

 三、课程设置原则和结构

(一)我校课程开发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课程实施要坚持三类课程教育目标的整体优化;还要考虑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整体协调。要综合考虑学生在校四年的总体发展需要来开发校本课程。

2、主体性原则:让师生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多元课程引领学生优化学习的方式。

3、开放性原则:学生对选修拓展课程的选择具有自主权,完全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课程,学生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

4、以生为本原则:教师设计课程要立足学生的学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运用相应的方法,施以相应的教育,为学生健康而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课程保障,创造条件为学生建立特需课程,使每个学生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其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体验。

5、民主参与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课程建设。要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参与,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课程资源和课程特色培育。

6、量力而行原则: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鼓励师生要充分利用社会的各类资源,并进行独立、合作开发和研究。

(二)学校的课程结构

1、实验西校桶式课程结构。依据实验集团的课程结构、我校办学理念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我校课程结构如下:

说明:

1、基础课程:提升认知能力、社会能力、表达能力、行动能力四大能力的基础型课程;

2、学养课程:限定拓展+探究型课程,关注学生“兴趣、情趣、志趣”培养的延伸性课程;

3、优智课程:自主拓展+特需课程,注重学生个人优势智能发展的选择性课程和特需课程。

2、按二期课改三类课程的理念,我校的课程结构可以如下分类:

 

 

 

 

 

 

 

 

 

 

 

 

 

 

 

 

 

 

 

 

 

 

 

 

 

 

 

几点补充说明:

1、我校把上海市实验学校的自编教材实验数学、实验语文作为我校的数学、语文的拓展教材使用。

2、STS科目是从上海市实验学校引进,并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校本开发的探究型课程,它与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当然探究型的学习方式是贯穿基础型、拓展型两大类课程的各个学科的。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我校专职心理教师依据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读本》进行教学,生涯教育是我校教师自行开发讲义教学的。

4、自主选择性课程(学科类)和限定学科类拓展都是基于七大领域的学科基础型科目,如,语数英基础型课程------限定拓展课程------自主选择性课程(如学科竞赛等);劳技(比特实验)------比特实验拓展、机器人、3D打印等,需要各教研组进行统筹缜密地加以安排。

(三)学校的课程计划

1、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根据市教委初中2017学年课程计划的要求,综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保证各项教学工作要求的落实,制定我校课程计划如下:

 

 

表3-1实验西校2017学年课程计划表

      年级        

 周课时

课程 科目

说明

 

 

 

 

 

 

 

 

语    文

4

4

4

4

(1)六年级、七年级第一学期劳技课上比特实验课。八年级劳动技术课变为“1+1”其中一节课是把与电路相关的教学内容纳入拓展型课程中的物理实验课。

(2)生命科学课程在九年级上学期结业考后下学期不上,八年级增加1节

(3)六七八年级各安排一节写字课

(4)每班每天有一节体育或者体活课,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数    学

4

4

4

5

外    语

4

4

4

4

思想品德

1

1

2

2

科    学

2

3

 

 

物    理

 

 

2

2

化    学

 

 

 

2

生命科学

 

 

2

1

地    理

2

2

 

 

历    史

 

2

2

 

社    会

 

 

 

2

音    乐

1

1

 

 

美    术

1

1

 

 

艺    术

 

 

2

2

体育与健身

3

3

3

3

劳动技术(比特实验)

2

1

1+1

 

信息科技

2

 

 

 

周课时数

26

26

27

27

 

语文拓展

1

1

1

1

1节体育活动课放在课后即下午第四节,在下午16点20分之前完成。

数学思维

1

1

1

1

英语拓展

1

1

1

1

心理健康

1

 

 

 

生涯教育

 

0.5

 

 

体育活动

1+1

1+1

1+1

1+1

专题教育

或班团队活动

1

1

1

1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2周

分散安排。

周课时数

6

6

5

5

 

探究型课程

2

2

2

2

六、七、八年级:2节STS(1节课内 +1节课外)

九年级:理化学科探究课2节

晨会或午会

每天15-20分钟

德育主题教育

三操

每天约40分钟

上午广播操下午室内操及2次眼保健操

周总课时量

34

34

34

34

 

 

 

2、拓展型课程设置

(1) 选修拓展与社团课程(优智课程): 

优智课程是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八大智能开设的,它既是根据学校设备、师资条件跨年级开设,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走班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选择;也可以根据部分学生的特殊需求,学校聘请教师教学。其目标是,通过学生自主选择项目的学习,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强势智能,培养自信,并在某个智能的发展上率先获得成功,进而迁移到其他领域的学习,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表3—2    实验西校优智课程设置

智能类型

课程名称

语言智能与表演

文学欣赏、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戏剧表演、英语影视欣赏、英语趣味阅读、朗诵、纵横英语听力、科普英语、韩语、舞蹈社团、课本剧表演、诗意人生、书香园读书社团、讲讲白相相

数理逻辑智能

数学思维、24点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方法浅尝、爱因斯坦科学社、物理竞赛培优、理化创新实验、生活中的化学、围棋

音乐智能

合唱团、管乐团、古筝、

身体运动智能

足球、蓝球、田径、形体练习、武术、击剑、小松鼠踢跳

空间智能

美术、摄影、劳技手工小制作、布堆画、超轻粘土制作、刺绣花园、比特实验室、编织、机器人、3D打印、科技创新

人际交往智能

心理游戏、西校热播、新视角小记者社团、圆圆电视台

自我认识智能

七色花心理社团、模型制作、数字化声音编辑、网站制作、数字故事制作、聆听与书写、

自然智能

科学、生物、环保、文物与考古、认识世界、常见植物的识别、历史阅读、生活中的科学、趣访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校园我探究、创新实验科学社团

 

(2)以“成长教育”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按照“成长教育”的育人目标和分层实施的总体要求,我校制定了每个年级的德育主题,并聚焦主题开展专题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如表3—3.

    表3—3  实验西校分年级德育主题及育人目标

年级

主题

  实施载体

             教育目标

六年级

习惯的养成

习惯养成教育活动

使学生成为一个知行统一、具有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人。  

七年级

生命的

历练

“生命历练 贵在坚持”系列主题活动

整合三类课程,激发学生生命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一个会思考、有主见,具有坚韧品质的人

八年级

文化的

感悟

“在文化感悟中承担责任”系列主题活动

使学生拥有较强的人文素养和感恩情怀,认同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具有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的人 ,早日成为社会人和文化人。

九年级

理想的

放飞

理想教育实践活动

使学生学会学习、思考和选择,明确自己的学业目标,拥有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的精神,成为一个对未来有抱负、有责任感的人

 

根据上述德育主题及育人目标,学校构建起纵横交叉的德育活动课程(如表3-4):

        表3-4实验西校专题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主题

教育活动

教育重点

侧重年级

习惯的养成

“新学期、新责任、新梦想”六年级新生入学教育

行规训练

六年级

学《走进西校第一步》、做文明西校人、创行规示范班

行规养成教育

六年级

“文明就餐,争做光盘标兵”就餐礼仪教育

养成教育

六年级

“品味经典 追逐梦想”六年级梦想树活动

责任教育

六年级

“学国学、诵经典、做真人”六年级共读《论语》活动

人文教育

六年级

“规范书写,笔记大比拼”各科笔记评比活动

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六年级

生命的历练

“我与老师的故事”教师节年级活动

感恩教育

七年级

年级“快静齐”班级评选活动

行规教育

七年级

“让课堂闪烁生命光彩”课堂构建活动

学习方法养成教育

七年级

学习微方法研究活动

学习方法养成教育

七年级

以“学英语,看世界”为主题的英语周活动

学习方法养成教育

七年级

各学科优秀作业展示活动

学习方法养成教育

七年级

文化的感悟

了解自己--走好青春第一步

 青春期教育

八年级

靠近历史名人--读名人传记,访名人故居

榜样教育

八年级

十四岁集体生日暨入团仪式

责任教育

八年级

青春飞扬,做最好的自己--年级大会

 

八年级

“帮助他人,服务自己”志愿者活动

爱心教育

八年级

“我的菜园我管理”责任区

责任教育

八年级

理想的放飞

以“吹响中考的号角”为主题的年级组学生大会

理想教育

九年级

“走进名校”体验活动

理想教育

九年级

以“我心中的大师”为主题的九年级微征文活动

理想教育

九年级

“绽放自我,歌舞青春”为主题的课本剧表演活动

艺术素养

(艺术教育)

九年级

以“我心飞翔”为主题的集团篮球赛

强健体魄

(体育教育)

九年级

以“迈好人生第一步”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理想教育

九年级

以“走出心灵的沼泽”为主题的青春期心理讲座

心理品质教育

九年级

以“情绪的自我管理”为主题的心理讲座

心理品质教育

九年级

以“你为中考做好准备了吗?”为主题的亲子心理讲座

心理品质教育

九年级

成长教育

庆祝教师节、班主任节

感恩教育

全校

读书文化节

人文教育

全校

体育文化节

强健体魄

(体育教育)

全校

艺术节

艺术素养

(艺术教育)

全校

科技节

创新教育

全校

传统文化节日

清明节 国庆节

传统文化教育

全校

学雷锋月活动及其它志愿公益活动

a湖南助学采风活动

b儿科医院儿童团活动

c敬老院敬老活动

d部队军营体验活动

e社区考察公益活动

f爱心交通志愿者活动

社会责任教育

全校

各年级社会实践活动

成长体验教育

全校

期中期末考试

诚信教育

全校

安全教育月活动

安全教育

全校

法律相伴 快乐成长

法制教育

全校

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

青春期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全校

优秀班集体评选活动

集体主义教育

全校

父母大讲堂活动

校级年级班级三级读书沙龙活动

家长交通志愿者活动

家校共育

全校

爱心义卖活动

感恩教育

全校

少年团校活动

爱国主义教育

仪式教育

全校

西校嘉年华(暂定)

成长体验教育

家校共育

全校

 

 (3) 乐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我校是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涵盖了四个

年级,并确立了四个年级教育主题、内容和上课形式。

六年级:心理课排入学校课程表,运用每周一次心理辅导课,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心态和良好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

七年级:以“生命的历练”为主题,应用两周一节的心理辅导课,通过心理拓展课,心理主题班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个人的生命更精彩;

八年级: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活动,以“文化的感悟”为主题,让民族文化精髓浸润每个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九年级:以“站在压力线上” 为主题,通过讲座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缓解学习压力,教给学生应对压力的技巧,树立 “进步就是成功”的理念,帮助学生制定切合自己的目标并不断进步。

3、探究型课程的设置(六、七、八三个年级STS)

坚持以学生有个性和可持续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入上海市实验学校STS课程作为我校的探究型课程,不断践行“教是为了不教”的真谛。六、七、八年级STS课程研究主题分别为:六年级: 我爱我家、我爱我校;七年级: 我爱海洋、我爱森林;八年级: 我爱中华文化。我们希望通过连续三年的教学,培育学生爱家爱校爱国的情怀,增强学生研究问题的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程评价依据学生的探究型小论文。

四、学校的课程实施

三大课程实施的主要策略为:

1、基于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需要,以“成长课堂”的构建为策略实施基础型课程。

(1)以“成长课堂”构建为目标,以“微技术”重建课堂为途径着力推进课堂教学改进。

继续深入使用“调结构、转方式、变关系”的教学策略,促进课堂呈现“主动、分享、快乐”的成长课堂特征。一方面继续以微技术提炼为载体,促进课堂的深度转型,另一方面,以微技术示范员为核心,形成微技术研究共同体,加大微技术研究的覆盖面。

(2)以区域开展个性化教育为契机,建设支撑学生个性化学习经历的教学系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要创造性地实施“课堂教学改进三年行动计划”,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多类资源,探索基于班级授课制的个性化教与学。结合我校实际,在实验班和平行班之间,推进教学“层次化目标”的实施,进一步重点关注学困生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要有具体的行动给以支持。加强作业层次设计的研究,切实提高学生作业的实效。

(3)以新中考改革为契机,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教学改进。对英语学科中学生听说能力的提升、理化学科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以及跨学科学生综合案例分析能力的培养等,都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布置和督促。

(4)用好实验语文、实验数学两本教材,培养两门学科的资优生。在用好二期课改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总体要求把实验教材作为补充教材,在充分学习和掌握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形成适合西校学生水平的训练系统,并逐步提炼固化校本化实施中的好经验、好方法,不断丰富教学的手段和方法,突破实验教材对学生理解力要求高的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5)成立劳技学科备课组,系统指导三年劳技学科的教学与考查。利用劳技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区域开展创新实验室建设的契机,我校对六七八三个年级的劳技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介绍详见我校特色课程介绍),在完成国家劳技课程的教学要求的前提下,体现我校创新实验室课程的特色。

2、基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实施。

拓展型课程是学校根据学生的需要建设的校本课程,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和灵活性。拓展型课程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重在提供可供不同发展潜质、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满足不同学习兴趣的课程科目。要不断增强多样性和选择性,灵活应变与学生不断发展的需求。为切实提高自主拓展课的质量,我们将规范建立以下六大机制:

Ø 形成课程领导小组负责制的课程筛选机制:成立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组成的课程领导小组,负责审核申报的课程。

Ø 建立课程需求调查机制:学年初,教导处向学生、家长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本学期自主选修课程的需求,并将结果发放至教研组。

Ø 建立基于教研组的课程申报机制:教研组在研究了学生、家长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和师资优势进行组内课程申报。

Ø 完善学生选课机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学生选课平台,让家长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由班主任负责在年级组内进行调剂,在征询个别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

Ø 探索基于《拓展课过程记录手册》的过程管理机制:教导处根据手册填写情况来了解课程的实施情况,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

Ø 创建基于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机制:学校要充分挖掘教师资源,充分调动教师的能动性,积极开发社会资源。

2017学年重点做好以下几件工作

ü 利用一年时间完成一批校本教材的编写,重点是六年级比特实验课程、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六年级STS课程;

ü 梳理好社团和自主选修课的关系、学科竞赛辅导和补缺补差的关系,要根据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自主招生的要求,有针对性开设拓展课;

  • 加强科技课程群(三类课程参与)的建设。包括比特实验室、3D打印、机器人、科技创新竞赛辅导、理化创新实验等。并形成一支科技教师团队(理化、信息、劳技、探究学科教师等)。利用“创客节”、成立“少年科学院”等契机,深化科技课程的建设,着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基于探究型学习方式建立的需要,着力推进探究型课程的实施。

引入实验总校STS探究型课程,力求改变原有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的状况,教学方式上偏重知识的传授、缺乏学生探究的现实。指导教师以“跨学科案例分析”、“研究性小课题”为探究型课程实施的切入点,推进知识的综合应用与有机整合。让学生在基础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在探究型学习项目的形成、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中长期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等方面开展研究,促进学生探究型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注重探究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相整合,例如:

(1)STS课程与学生的专题教育课程相整合。如六年级“我爱我校”与“成长的话题——金点子里的责任心”系列活动相整合。由STS教师来指导各班学生针对校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通过开展调查问卷、访谈、实地观察等探究性学习,最后制作成金点子的报告;学校召开由行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的会议,班级代表进行金点子展示听证,最后形成金点子方案递交学校;最后学校召开行政会议讨论,针对学生提出的金点子建议进行科学论证和工作改进。

(2)STS课程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相连接。如七年级“我爱海洋”与学生洋山深水港考察;“我爱森林”与学生赴崇明森林公园考察;八年级“我爱中华文化”与学生赴嘉定孔庙考察等,由STS教师来指导学生写考察计划和总结,并完成学科的探究课题。

学校教导处做好监控、测评,通过听评课的指导,调控课程实施情况,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每学期组织探究型实施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与经验交流;每学年组织学生课题研究展示汇报会。

五、学校课程的评价

加强对校本课程的评价,校本课程的评价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与年级组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调查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过程的评价由领导小组进行课堂调研,分析其设计是否精心,教法是否得当,目标达成率等因素。学习效果的评价根据学生所写的作品、活动、测试、竞赛等成绩。学情调查由年级组或教研组在教学管理部门的协调统筹下问卷、座谈、个别了解等方式来进行,分析该课程是否被学生所认可,并与其他校本课程进行对比。

1、基础型课程的评价

以教学有效性作为基础型课程实施评价的主要指标,构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激励性评价机制。力求达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目标的层次化、评价项目的综合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注重过程性评价、指导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

(1)对课程方案的评价

课程方案评价的要素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获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而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整个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等等。

(2)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教导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学生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听课后的反映(教学的准备、教学的方式、教学的态度等);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评价要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3)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校本课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一看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以及学生的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学习方法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评价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六、课程实施的保障

1、组织机构:学校成立课程管理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学生处主任为副组长,各行政部门负责人和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为成员。主要负责学校课程方案的完善和调整、课程研究、课程开发、教师培训、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定期召开相关会议等。

2、实施管理

教导处负责落实学年课时计划的实施、学期课表的编制和课表实施的过程管理、三类课程的考核和评价、《学科学习手册》的调整和完善、教学展示的安排和教师考评的实施等。

学生处负责学生社团的管理、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施、主题班会的实施等。

科研室负责校本培训的管理和优化。

总务处负责对课程实施的硬件环境进行维护和扩充,并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添置相应的设备和建设专用教室,对教材开发提供积极的经费支持。

教研组负责本学科课程实施框架的建构、课程资源的开发、选取和精简、校本研修的实施和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管理。

年级组负责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负责月度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的年级质量分析、课程实施过程中师资和突发事件的协调和管理。

3、教学质量保障

(1)强化制度管理:制定了《学校考务条例》,进一步规范了教师出卷、审卷、阅卷、成绩评定流程要求;制定了《学校各科作业要求》,要求任课老师控制作业量,对学生作业和教师作业布置、批改都作了规范;制定《学校教学事故处罚条例》,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制定《实验西校规范课堂十五条》,进一步细化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推进有效教学的开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课堂教学的常规检查,检查结果作为教师学期教学考核的重要依据;(2)建立并实施教学督察制度,如行政干部周周听周周评制度,对教学问题突出和教学能力薄弱的教师及团队进行教学监控、研究、改进;(3)从个人到备课组到教研组建立争创优秀条例,引导创优。(4)以“四课制”开展为契机,引导教师对优质课的研究。(5)对学校重点工作进行课题化落实,项目化推进:项目一:构建成长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负责人:章志强、张丽、陈旭丽);项目二: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中小学学业质量评价研究。(负责人:章志强、张丽);项目三:电子书包项目(负责人:袁晶、宁颖);项目四:国际课程《健康与幸福》校本化实施(负责人:陈旭丽、周永国);项目五:“一招一特色”推进教研组建设(负责人:陈旭丽);项目六:核心素养培育课程建设一(STS、创客课程、电视台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宁颖)。

4、完善课程开发与有效实施的机制:(1)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学校课程管理领导小组递交《校本课程申报表》,具体内容见附件一。在课程管理工作小组充分审议的基础上,填写审议表,经准予后方可实施。(2)利用学校选课平台让学生自主选课。(3)加强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4)校本课程讲义和教材的开发,经过几轮的实践,对于比较成功的课程要加强重点的扶持,力争完成对课程讲义或教材的编写。

七、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学校特色课程引领学生多元发展

在我校构建成长课堂取得成效的同时,我校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建设特色课程为载体,着力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不断践行“多元发展  人人成功”的办学理念。

(一)心理健康教育创特色,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我校是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严格按照市级示范校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在个案咨询、团体辅导、心理讲座、心理课等方面夯实基础,规范要求,做出特色,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品牌更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