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五中2017学年课程计划目录

 

引  言 2

一、学校背景分析 3

二、课程目标 4

(一)学生培养目标 4

(二)课程建设目标 5

(三)教师发展目标 5

三、课程结构 5

(一)三类课程总体框架 5

(二)分类型课程框架 6

四、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8

(一)学校课程设置 8

(二)学校一日活动安排 9

五、课程实施与要求: 10

(一)基础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10

(二)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10

(三)究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11

六、课程管理与评价 12

 

 

 

 

 

 

 

 

 

 

 

 

 

 

 

 

 

 

传承创新   彰显特色   全面发展

                      ——上海市闵行第五中学2017学年课程计划

引  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推进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选择。完善课程体系结构,素质教育的实施方能进入教育改革的核心地带。

课程是学校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途经,学校课程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教育价值的取向,它的质量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方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和学校内涵建设的整体提高。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上海市二期课改的主要目标是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课程体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校是一所由闵行区教育局直管的全日制公办初级中学。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上海市二期课改的教育思想和课程方案,践行闵行教育“优质化、信息化、国际化、个性化”的发展路径,转变教师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课程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综合教育质量和整体育人水平,优化学校的课程建设,特制定《上海市闵行第五中学课程计划》。

 

一、学校背景分析

学校SWOT分析表

因素

S(优势)

W(劣势)

O(机会)

T(威胁)

地理环境

老闵行中心位置,老闵行地区人文浓郁;

周边初级中学较多。

学校处在老小区中人员老龄化严重。人员流失严重。学校、教师参加教学交流不便。

地铁5号线延伸段开通将使更多西渡地区学生进入闵行五中学习,改变学校生源质量。

周边新学校分流生源,也会使优质生源流失。

学校规模

24个教学班级,学校规模较大;学校是上海市花园单位环境好。

班级人数减少,学校经费减少,教师超编;

学校校舍、设备老旧。

校安工程实施、勤敬楼的拆建将使校校舍、设备得到改善。

教师超编使得青年教师比例下降,理念、特色影响教育质量。

品牌建设

 “学风踏实,教风扎实,校风朴实”的办学风格

传承中需要发展与创新;特色项目、特色课程偏少。

做实基础型课程、做强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做亮特色课程等

缺少特色项目设计,特色课程开发的资源。

教师资源

教师队伍结构比较合理;

教师敬业精神强。

缺少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部分学科缺少有影响力的领军教师;课堂教学方式较陈旧。

教师发展潜力较大;后备力量强。

家长、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选择度提高,尤其是对教师育人水平要求的提高。

行政人员

年龄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力强;主动积极

从事本岗位经历不长,经验尚需积累。

工作没有框框,创新度高

来自教学业务和管理水平双发展的挑战。

学生状况

男女学生比例相当;

学生主要来源于老闵行镇周边地区,学生淳朴、品行良好。

生源质量整体下滑,学生进分偏低;学习习惯较差、动力不足;自主学习、管理能力较弱。

课程改革对学生特色发展、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社会转型期所带来的社会、家庭的问题增加了教育的艰巨性

家长配合

家长关注学校教育程度高;对学校工作支持配合;成立了各年级家长委员会。

对学习成绩期望值高;

过分关注分数,对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关注不足。

加强家校沟通互动;参与学校的管理。

对非考试科目的学习成绩不关心;对德育活动等一些素质教育的举措不理解。

社区参与

学校与周边社区关系密切;学校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向社区开放活动场地。

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资源与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社区为学校提供社会实践基地。

 

社区的社会教育责任。

 

二、课程目标

(一)学生培养目标

1、品格修养——勤敬诚肃

“勤”即培养学生具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究、勤俭节约的品质。“敬”即培养学生恭在外表、敬存内心、以礼待人、敬业乐群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文明素质。“诚”即培养学生讲诚意、守信用,做到以诚相待、信守诺言;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坚韧不拔、至诚无息、自强不息的意志和创新精神。“肃”即培养学生具有君子气质和风度而使人“肃然起敬”。

2、智能学养——博问精进

“博”即培养学生博闻、博学而具有广博的知识面,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问”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方法和习惯,以“问”促“学”,学问相长,学会学习。“精”即培养学生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达到拥有一专多能、一技之长的目标。“进”即循序渐进,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可持续发展。

3、身心素养——健康和谐

即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养,学会健身和保健,学会交往和合作,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并能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和谐”地融入家庭、融入学校、融入社会、融入国际、融入自然。

(二)课程建设目标

1、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做实基础型课程,做强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做亮特色课程,构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多元服务课程体系。

2、组织课程的校本化建设,通过“细化课程标准,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训练体系”,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课程资源的整合,设计活动类课程、开发创新课程、引进区域课程,实现学校课程的特色化。

3、整合课程的开发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提升教师校本化实施基础型课程的能力;提升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提升教师探究型课程的指导与管理能力;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及教学评价能力。

(三)教师发展目标

将课程的实施、开发过程与教师专业发展有效第整合起来,提升教师校本化实施基础型课程的能力;提升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提升教师探究型课程的指导与管理能力;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及教学评价能力。

 

三、课程结构

(一)三类课程总体框架

 

 

 

 

 

 

 

 

(二)分类型课程框架

1. 基础型课程框架

 

 

 

2. 拓展型课程框架

 

3. 探究型课程框架

 

 

 

 

 

 

 

 

 

 

 

 

4.具体呈现科目

课程

领域分类

基础型

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科学、音乐、体育与健身、美术、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生命科学、社会

拓展型

限定性拓展

专题教育、社会实践等

非限定性拓展

学科类拓展课程

科技类拓展课程

人文素养类拓展课程

社团类拓展课程

体艺类拓展课程

探究型

 

  • 语文、数学、英语“三融合课”
  • 小组合作型课题探究。

 

 

 

附注:

   1、拓展型课程的具体包括:

①全校必选:主题升旗仪式(主要进行行为规范教育、传统教育,每周一课时,由各行政以及各班级轮流执行),校会课(由学工部并班主任开发并组织实施),体育周、艺术节(每学期集中2周进行),校内外专家专题讲座(周五校班会课进行)等。

②年级共选:社会实践(结合秋季、春季社会实践,进行六年级的迎新、七年级的换巾仪式、八年级的十四岁生日、九年级的毕业班典礼等)、英语听力训练(每周固定一个中午进行)、学科拓展(语文、英语学科的阅读和写作、英语学科口语训练、数学、物理、化学思维方法训练,地理、生物、历史拓展学科内容等),社团活动(各年级固定一个下午第四节走班制,包括篮球队、鼓号队等)等。

③班级共选:主题班会(内容包括行为规范教育;月考、期中考分析;学习方式交流与完善等,每学期至少3次),团员评议(每学期至少1次)等。

2、探究型课程:主要指落实在课表中的语文、数学、英语“三融合课”以及各学科教师自主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组织实施的主题探究活动和学科拓展等。各班成立的探究小组探究主题的背景知识和资料来源:

①由学科教学提供;②由指导教师提供;③由学生自己查找;④由学生互相交流得到;⑤由学生在实践中得到。

学生通过对背景知识的资料的分析,提出问题,形成课题,收获过程和能力。

 

四、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一)学校课程设置

闵行五中2017学年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一览表

                       年级

周课时

   

课程、科目

基   础  型  课   程

 

 

 

 

 

语    文

4

4

4

4

数    学

4

4

4

5

外    语

4

4

4

4

思想品德

1

1

2

2

科    学

2

3

 

 

物    理

 

 

2

2

化    学

 

 

 

2

生命科学

 

 

2

1

地    理

2

2

 

 

历    史

 

2

2

 

社    会

 

 

 

2

音    乐

1

1

 

 

美    术

1

1

 

 

艺    术

 

 

2

2

体育与健身

3

3

3

3

劳动技术

2

1

2

 

信息科技

2

 

 

 

周课时数

26

26

27

27

学科类、活动类

(含体育活动)

5

5

4

4

专题教育

或班团队活动

1

1

1

1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2周

探究型课程

2

2

2

2

晨会或午会

每天15-20分钟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约40分钟

周课时总量

34

34

34

34

 

 

 

 

 

 

 

 

(二)学校一日活动安排

闵 行 五 中 作 息 时 间 表

上         午

8:00-8:20

8:23

8:25-9:05

9:13

9:15-9:55

10:03

10:05-10:10

10:10-10:50

10:58

11:00-11:40

早锻炼

预备铃

第一节课

预备铃

第二节课

预备铃

眼保健操

第三节课

预备铃

第四节课

午            休

下         午

12:18

12:20-12:50

12:58

13:00-13:40(周五 12:45-13:25)

13:48

13:50-13:55

13:55-14:35(周五 13:40-14:20)

14:43

14:45-15:25(周五 14:30-15:10)

15:33

15:35-16:15

预备铃

午会课

预备铃

第一节课

预备铃

眼保健操

第二节课

预备铃

第三节课

预备铃

第四节课(活动)

五、课程实施与要求:

(一)基础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做实”基础型课程就是课程的实施要体现“尊重差异,回归基础,关注有效”的原则。通过“细化课程标准,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训练体系”,校本化实施基础型课程。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具体要求:

1. 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在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等学科寻找改革突破口,制定实施的行动方案,推进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探究。制定分学科的课程实施要求。

2. 课程实施过程要落实《闵行五中关于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意见》,保证课程教学各环节的流畅性。①确立教学目标的整体观②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③注重教学要求的层次性④有效探究与分析好教材⑤针对实际使用与调整好教材⑥联系学生经验补充鲜活的教学内容⑦提高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有效性⑧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的培养⑨注意师生民主和教学互动⑩有机整合信息技术⑾创新作业与练习的设计思路⑿作业的设计要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紧密相关⒀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 探索课堂教学方式,以学定教,完善教师的教学方式,从各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探索有效教学的模式和有效教学的策略。

4. 完善课堂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坚持以学为主,关注学生学习体验,以教导学,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 探索课堂教学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导向功能,通过教学评价方案的设计,促进学生开展有效学习,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

(二)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拓展型课程由限定拓展课程和自主拓展课程组成。限定拓展课程包括专题教育、学校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自主拓展课程包括学科课程的延伸、综合、拓宽及各类兴趣活动和阅读活动。

1. 拓展型课程科目的开发程序

(1)工作时间:每学年暑期第一个月。

(2)开发类型:学生工作部、教学课程部、心理探究中心、年级组选题和开发,教研组、备课组根据组内项目进行开发;学校项目组进行开发。

2. 拓展型课程选科与指导

(1)工作时间:开学第一周。

(2)工作对象:有特殊学生群体要求的科目,由班主任指导学生选科。

(3)工作内容:任课教师、备课组、年级组、班主任宣传动员,课程处、年级组协调安排。

3. 拓展型课程的开课通知

(1)工作时间:开学第二周。

(2)工作对象:课程处、年级组、班主任。

(3)工作内容:课表场地安排,学生名单下发到开课教师。

4. 对学生拓展型课程学习过程管理

(1)工作时间:科目实施3—17周。

(2)工作对象:年级组、班主任。

(3)工作内容:任课教师需对课堂学生出勤进行考核,缺席学生由任课教师报年级组,年级组、班主任对学生情况进行调查。

5. 对教师拓展型课程学习过程管理

(1)工作时间:科目实施3—17周。

(2)工作对象:课程处、年级组、教研组。

(3)工作内容:巡课,对教师课堂常规情况进行管理,听课、检查教案、讲义。

6. 拓展型课程实施的阶段性考核与反馈

(1)工作时间:期中考试前一周,期末考试前两周。

(2)工作对象:科目任课教师。

(3)工作内容:学生评价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教师以日常考勤、日常作业完成情况、日常考核结果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科任教师将评价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手册,并将评价结果、教案、讲义、考勤记录交课程处。

7. 对拓展型课程实施的评价要求

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设计评价工具;搜集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和证明;给出定性或定量评价。

(三)究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1、当前,我校探究型课程主要为在六、七、八三个年级开设语文、数学、英语“三融合课”。所谓“三融合”,即依托各学科本学期使用的教材,以各学科教材主题单元为载体,充分挖掘本学科探究项目主题,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拓展的形式进行探究,在“三融合课”课堂上进行呈现和展示。该探究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互助中学习,将学生的视野引向广阔的社会和丰富的生活,并让探究课的学习方式,在其它基础性学科的学习方法中产生积极影响。

2、六、七、八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开展三融合课,各教师根据本学科的要求,保证语文学科每一周一节,数学、英语学科每两周一节三融合课,具体节次编排将在课程表上体现出来。其它学科则将探究课和拓展课的要求体现在平时的有关课时内容中。三融合课要做到专课专用,不得挤占。加强各学科、各备课组教学计划、教案的检查和反馈,提供相互间的开课、评课、学习平台,加强资料的系统整理成型工作。适当和教师的开课相结合,每学期各教研组做好一次展示交流活动。鼓励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鼓励在学科拓展学习中应用探究型学习方法的交流展示。

3、各年级开设的项目主题:依照各年级相关学科教材单元主题拟定。在学期之初,组织各教研组教师设计专用表格,以单元为单位,解构学科教材,将本学期教材每个单元中适合以探究性课型呈现的内容罗列出来,并进行研讨,从而确定本学科本学期开设的项目主题。

六、课程管理与评价

(一)学校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开发的领导、课程审核、课程评价,建立课程开发激励机制。

(二)建立和健全课程管理的组织系统,形成由决策规划、组织实施、评价反馈、管理保障等环节组成的学校课程管理网络,保证《课程计划》规范有序地实现校本化实施。

(三)硬件设备保障。学校将根据各类课程的需求,最大程度地满足任课教师在教学硬件设备方面的要求,包括各种专用教室、各类仪器设备等。

(四)学校成立三类课程实施考核小组,制定严格的考核方案,遵循“以德为先,注重实绩;鼓励先进,促进发展;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并能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原则”,加强对三类课程的评价和激励。

基础型课程评价

1.教学常规检查

学校课程教学部每学期于期中和期末分别组织一次教学常规检查评比,对教师的备课笔记、听课笔记、学生作业布置、批改及订正情况进行检查,予以量化评分。检查情况将及时进行反馈,量化评分将纳入到教师学期考核。

2.课堂教学改进与监控

(1)教师每学期至少开设一节云录播录像课。要求在开课前一周上报上课主题,开课前三天将教案上传至课程教学部。课后对照录像撰写教学反思和改进措施。

(2)学校每学期举行青年教师教学评比、骨干教师研讨课。围绕“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这一主题开展课堂教学探究,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发展。

(3)各年级组、教研组蹲点行政及教研组长深入课堂,关注课堂教学。以听推门课的方式对课堂教学的动态监控评价,听课后及时和有关教师沟通,把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同授课老师反馈交流,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与建议,帮助老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各学科质量监控

实行年级组长负责制,通过单元检测、阶段质量检测等监控措施,检验诊断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发现问题,探究解决方案。

  拓展型课程评价

1、 对学生的评价与激励

(1)积极探索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包括学科学业成绩、个性化学习过程及相关记录、思想品德表现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历及各类综合评语。

(2)重视多维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社会实践机构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以激起学生从多方面进行发思。

(3)实施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2、 对教师的评价与激励

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教导处通过听课评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1)教师须按常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编写教案,完成学生考勤及评价记录,达到规定课时及教学目标,不得任意放课或挪作他用,期末进行小结、考核。

(2)教导处定期听课以及听取学生反馈意见,定期检查教案,促进教师学会诊断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改善教学策略,明确努力方向,最终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呈现。

(3)通过对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调查等方法由学生对教师作出评价,纳入绩效考核内容,以不断提高拓展型课程的质量,使之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课程作品、资料及在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记录(如名次、等第、荣誉称号等),作为学期考评的依据。

(5)拓展型课程的授课教师课时津贴按照《闵行五中教职工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中有关规定执行。

探究型课程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与激励

专门制定班级各学科三融合课评价表,认真对照对每组同学的课前准备、展示内容及参与表现,通过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手段,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态度、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和成绩认定。每学期期末教师按时将学生的“三融合课”成绩等第填写到学生成长档案。

2、对教师的评价与激励

(1)教导处按照《闵行五中学科探究型课程教学规范》的要求对教师的“三融合课”教案每学期进行一次评比,每学年组织一次探究型课程教学评比,获奖老师将颁发获奖证书并作为评优晋升职称的依据。

(2)探究型课程的授课教师课时津贴按照《闵行五中教职工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中有关规定执行。

  闵行第五中学

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