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相融、追求卓越

——2016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二中学课程方案(讨论稿)

【现状分析】

学校自1994年创办至今,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1994——2011年)学校初建,教师文化背景各异,需齐心协力凝聚精神,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提出“情理相融”的办学思想。

办学目标:让学校成为一个师生留恋的地方。

第二阶段(2011——2016年)随着国家及上海市“中长期教育规划”出台,提出孕育学生价值观的必要性,“理解教育”的方法论基础上,我们将“情理相融”的办学思想丰富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理解合作、同边发展”。

办学目标丰富为:(内涵性解释)让学校成为一个师生留恋的地方;(外显性解释)有科技与艺术特色(人文与科学)的、有一定国际开放度的、充满理解文化的高质量大学附中。

第三阶段(2016——随着初高中再次脱钩,初中生源发生结构性变化。基于理解的零距离德育实践取得成效,学校的办学特色日益彰显。针对社会各阶层教育消费观的变化,以及大学社区文化的影响。学校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我们对“情”、“理”的内涵延伸为“情境、情感、情怀”;理为“理解、理性、理想”。在坚持原办学目标的基础上,如何把学校办成公办初中的一流学校,是我们接下来的目标。

 

【课程理念】

我们对“情·理教育”做如下理解:

一、“情”包括三个方面。

1. 创设情境是教育的手段和途径。

一切知识的有效学习,离不开特定的、丰富的情境。在人类信息封闭、知识有限的时代,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校是唯一的学习知识的地方。没有现代科技工具之前,我们只能通过既有的概念、原则去想象(而不是亲身认识和体验)世界,因此学习本身是有局限的;而今天儿童这种“潜在的智慧”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一切的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具体鲜活的情境。

2. 激发情感是教育行为发生的前提。

习近平同志说过:“近五十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三千年的总和还要多。”互联网时代让知识的容量、种类、更新速度呈几何级数加大,在新知识面前,师生平等,大家都是学习者、是追日的夸父;全球化带来文明的冲突、价值观的多元,许多“真理”、“因果”正在被挑战;技术更新让学习的途径更加广阔。要重新定义“教”,首先必须是激发情感的能力,其次是激活思维的能力,激活创造力的能力。

3. 丰富情怀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

科学素养是现代人的必备素养,交大又以理工科扬名世界,作为大学附中,学生应该成为一群个性鲜明兼具科学人文修养的,有一定国际视野的,有爱国荣校、兼济天下精神的一代新人。我们上海交大二附中的学生应该具有扎实的科学素养。同时,理解、宽容、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等伦理修养以及审美、情意等人文修养成为现代人的另一必备人文修养。因此交大二附中这样一个倡导思想自由的校园里,我们的学生应是一个学科学习自有所长,健体、艺术自有所长,志向兴趣自有所长的个性鲜明的现代人。

 

二、“理”包括三个方面。

1. 学会理解——体验知识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和存储。

所谓理解,由两个部分组成:“理”是脉络、条理、准则,“解”是剖析、分解。理解就是不断在已有的知识和规律基础上,通过怀疑、反思和批判,去发现新的规律。人对知识的内化、人与人关系的维系、人对生活环境的认识和态度,莫不依赖于理解。

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过于追逐功利、白热化竞争,不是在教会学生“加工知识”,而是在加工“有知识的人”。

2. 培养理性——感性是天然的,而理性是教育的结果。

我们常说公民意识,什么样的人是公民?在知识高速迭代的今天,碎片化的学习正在影响我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科技的进步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放大了人类感性的东西,动荡的价值观让理性变成当代中国的稀缺物种。

理性决定一个人的基本判断力。而一群人的判断力决定了一个社会是否在稳定中进步。

3. 追求理想——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人追求更高级的理想。

考上一所心仪的学校,找到一份好工作、当上CEO赢取白富美、从此踏上人生巅峰。这是今天大多数人的“理想”。无论是为了政治目的、还是特定人群的利益,这种理想观,其实都是把知识世俗化物质化了。

什么是更高级的理想?用于担当、在物质之外寻求精神的满足和宁静,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数千年以来共同的追求。

 

【育人目标】

根据威廉·派纳的理解课程理论,学校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自我、理解社会,课程是动态的、发展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在共同交往的教学实践中生成的一系列教学事件。基于上述情理相融的教育理念,我们将学生的发展目标定位为:个性鲜明兼具科学人文修养的、有一定国际视野的、有爱国荣校、兼济天下精神的一代新人。

 

【课程结构】

学校在确保开足、开齐国家地方课程基础上,课程框架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基础拓展、科技探究、艺体特长、德育实践;组织形式上包括社团课程、实验班课程、普及性课程。实施过程方面坚持两个原则:课程设置的一体化、系列化;课程内容的校本化、生本化、国际化。

课程设置一体化、系列化,是根据家长的期望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高中自主招生的比例扩大、教学分层手段)、以及作为一所大学附中享有的教学资源而设计(突出科技、艺术类课程的比例)。

(图示:课程一体化、系列化)

交通大学

科技创新潜质人才

交大附中

通识教育模块

科学素养模块

职业规划模块

基础学科、人文素养、现代管理知识

科学基本术语概念

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

科技对社会的影响

职业技能培养与实践

职业道德与素养

择业与人生规划

交大二附

创客课堂

(针对不同年级)

创客讲坛

(面向全体学生)

创客空间

(满足特长要求)

创客·萌客(中预)

探秘3D打印(初一)

单片机课程(初二)

“大讲坛·睿创客”

讲座与实践

“创客空间”实验室

社团:移动智能互联

 

【实施原则】

1、价值最大化原则

理解课程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确保所有学习活动都具有真实的意义。提供广泛的课外活动,如艺术、社会实践、戏剧、创业、音乐、体育等等。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使他们具备应对未来的各种技能和素养、在社会中扮演一个积极角色。

2均衡关联的原则

学校设计与开发均衡、关联、能激发个人潜能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愉悦感和成就感。通过辅导和课程体系,坚持有效的生活导师制,为学生提供指南,使他们能够正确选择并追求自己喜欢的高等教育或职业。

3自我评估的原则

设计学生积极参与的自我评价流程,使他们能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与成绩:

(1)认识到他们的个性品质及发展变化;

(2)积极客观地评估自己的优缺点和潜能;

(3)在生活中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

(4)意识到自己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位置;

(5)能独当一面、又能善于团队合作;

(6)具备批判性思维、敢于对假设和观点提出质疑;

(7)能够敏锐地察觉到他人的信仰、价值观和做法;

(8)善于处理变化并做出决策。

4挑战与激励原则

维果斯基1987年就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概念:最佳的学习区,是稍微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但超的不多,不至于影响他们去吸收消化。因此课程的内容上,要通过设计适度挑战性的任务,促进学生持续学习的愿望,在合乎标准的前提上追求卓越。

5提升认知的原则

让学生学业有成,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但是追求学业成就,是一段旅程而不是一个目标。重要的是知道一个学生的起点为何,以确保他的成功。据此学校应提供最高质量的教学,帮助学生在本门课内以及跨学科领域,习得知识、加深理解、掌握技巧,并且在外显性的考试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6宽容差异的原则

要认识到:在学校这个群体中,每个成员都是学习者、并为此提供一切资源来支持这一点。为学生提供安全的环境,宽容差异、互相尊重,从而提高学生的尊严感。将初中生在智力、情感、品德上的“分化”降到最低。

(参考“Lower & Middle School Curriculum Handbook”, Myddelton College)

 

【课程实施】

I. 基础拓展课程实施要点

1 课程内容设计:校本化、生本化、国际化。

根据分层教学需要,对基础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扩充(如实验班的《原著阅读》、科学探究课);基于开拓国际视野引进的WAP和STEAM项目、部分引进国际课程、以及各种对外交流活动(如英国、香港夏令营等)。在实验班逐渐形成特色课程包(如图):

 

2 教学过程管理的关键词:目标、行为、评价。

目标评价三个维度:适切度高、并有一定挑战性,并有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具体行为设计、以及实时有效的评价手段支持。教学流程四个步骤:预习指导—课后自学—课上展示—评估、补救、辅导。

 

3 信息化的教学技术支持:

电子书包项目的推进;校本题库建设;作业设计与阶段测试卷;毕业班命题研究(中考真题和模拟卷分类分析)。

 

II. 德育实践课程实施要点

1课程内容设计:建构零距离德育,营造情理校园文化

基于理解的德育,就是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地认识、体验、感悟、抉择、践行美德。“基于理解的零距离德育实践”就是围绕这五个关键词,提供三个“场效应”——体验场、传播场、实践场,做到德育活动的时间、空间两个全覆盖。(详见德育课程实施要点)

 

2 实施手段与管理:

空间覆盖三大机制:基于全员参与的德育导师制(教师参与)、基于学生自主管理的校园听证制(学生参与)、基于社区联动的家委会参与的家长驻校制(家长参与)。

时间覆盖三大途径:课程化的六大校园节日(体育、艺术、科技、读书、感恩、社团);序列化的校外实践途径和形式;生活化的每月德育专题。

传播覆盖二大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自媒体的传播,及时传递正能量,营造情理相融的校园文化。在交大二附中报的基础上,复刊来薰风(教师刊物)、(喃风)学生刊物,获得广泛的关注与赞誉。

 

III. 科技探究课程实施要点

1 课程内容设计:精英化培养与普及化教育相结合

确立了“培养具有创客精神的中学生”的科技教育目标,各年级的课程目标与架构如下:

  • 预初年级(萌客阶段):从兴趣着手,萌发学生的创客意识。 
  • 初一年级(梦客阶段):从基础入手,鼓励学生大胆梦想,形成创客思维。
  • 初二年级(践客阶段):从解决问题出发,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形成创客品质。
  • 初三年级(创客阶段):从发明创新出发,培养具有创客精神的中学生。

(详见《交大二附中“创客零距离”的校本课程》)

 

2 实施手段与管理:

课程一:创客课堂——针对不同年级

“创客课堂”作为探究课程已经编入学校的课表。针对本届预初,学校已经开设了“创客-小小发明家”的课程,主要教学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创客精神,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并在学期结束前确立个人在本门课程中的最终项目。

课程二:创客讲坛——面向全体学生

集合家长资源、交大资源及其他社会资源,开设“大讲坛·睿创客”课程,每学期安排15次,每次1-2小时。课程分为讲座与实践两大板块,内容涉及各学科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和体验最先进科学实验。该课程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科学视角,感受科技力量的强大。

课程三:创客空间——满足特长要求

依托“创客空间”实验室,各年级设置不同的学习课程,实现螺旋式提升目标,充分发挥“创客空间”的科技育人价值。(该项目已获得批准,暑期已完成建设。)

 

IV. 艺体特长课程实施要点

1 课程内容设计:纵向关注成长、横向关注特长

课程内容设计注重不同年龄孩子的身心成长与教养的需要。拓展与探究课程突出科技与人文艺术,各年级有一个相对集中的研究主题。

Y6/7(走进中学): 中学生礼仪;中学学习学法指导、4C实验;昆虫探密……

Y8(课题探究):走进大学、实验探究、科技社、校园听证……

Y9(学科探究):希望杯数学竞赛、名著导读、英语加油站……

 

2 实施手段与管理:

艺术方面继续做好三团一队(舞蹈、合唱、书法绘画、合唱队)和舞蹈实验班建设。

通过体育课、体育社团,分年级普及三大球项目;并引进特色体育项目。

通过社团形式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基于学生发展考虑提出“(四年内)每人掌握一项体育技能、每人学会一样乐器”。

通过校园节庆类课程,做到全体学生五个“一”:1、每个学生有一名专家导师,2、每个学生有一个研究项目,3、每个学生有一次实践体验,4、每个学生有一个社团组织,5、每个学生有一次展示机会。

 

【课程管理】

针对初高中脱钩,行政部门人员出现大幅度调整的状况,同时为了进一步明晰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提升管理效益,行政架构与职责做了如下重组。

1、细化部门设置,追求精细管理。

成立三大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教学中心、德育中心。行政服务中心下设校办、总务、人事三个部门;教学中心下设教学管理处、教学科研处,教务处;德育中心下设学生管理处,活动处、德研处。教学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设置与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评价)、德育中心(重点研究德育课程的系列化及其评价)。

2、强化级部职能,放开岗位聘任。

级部主任负责级部教师的岗位聘任以及日常教育教学的协调与管理。2016学年的教师岗位聘任(经历级部聘任、级部间整合、主管部门协调三轮),先由级部主任根据年级情况提出岗位聘任意见,未聘任教师由级部间商议协调再聘任,最后由主管部门整体协调保障,三轮未聘任教师的可以转岗,合同期内可以待岗学习。

3、重视学部建设,放手教师聘任。

2016学年的教师聘任,全部由学科组提出聘任意见与建议,由教师考核与聘任委员会最终决定是否聘用。

综上,逐渐形成“纵向:垂直化管理重研究指导,横向:扁平化管理重实施效率”纵横结合的立体管理网络,力求形成科学高效,公正公开,情理相融的行政管理的文化。并构建了“基础性指标、发展性指标、限制性指标”分类考核指标体系。

 

【课程评价】

根据“21世纪的学习技能”,我们基于以下六个方面的行为设计教育的评价标准。

一、自我管理技能

*即使无人在场也做正确的事

*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和人

*能自主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和工作

*能自我监控和评价自己的思想和表现

*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二、知识建构技能

*理解自己的学法并改进知识

*学以致用

*在学习的不同主题间发现关联

*为结决问题而发现所需信息

*能加工和组织新的信息

三、有效沟通技能

*能明白无误、用词精确、口齿清晰地表达

*有效使用不同手段传递思想

*有说服力地与人辩论

*能抓住并保持观众的兴趣

*是一个积极的聆听者

四、共同合作技能

*积极聆听他人观点与看法

*自信地与人分享自己的看法

*与他人就目标与结果达成一致

*用积极的心态回应他人的反馈

*在自己的团体中表现主动、展现领导力

五、问题解决技能

*让学习和现时的、真实世界发生的事情相关联

*用非保守的、创造性的方法思考

*有创意、总能想到解决当前问题的新方法

*用"证据与研究(实证法)"解决问题

*在全球化背景下看问题

六、技术应用技能

*能够挑选最合适的软件完成我的工作

*用技术帮助自己以更高效的方式工作

*用自己的ICT技术灵活借鉴不熟悉的软件包

*通过技术有效交流

*利用技术让自己更有创意

*能够有判断力地利用技术解决问题

 

 

 

 

 

 

 

  • 建立基础课程实施的即时反馈机制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在课程开发、教学实施、效果评估、案例研究四个环节进行有效监控。

通过各级教学组织、课题项目组的定期研讨,以及网上问卷等形式,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大数据跟踪分析。

  • 拓展与探究课程的特长与普及评价

对实验班实施特色化课程实验;科技、艺术、体育等项目,以高质量赛事的参与面和获奖率为评价标准。

  • 学校、学生、社区三方评价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