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课程
  • 暂无推荐课程
0
分享
收藏
当前标签

“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别有洞天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表现性评价的实践研究

2011年11月,市教委推出了《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绿色指标”的提出引领了新一轮教学与评价改革的热潮,如何实现从单一评价走向多元评价,从封闭的评价走向开放的评价,从注重眼前的评价走向前瞻未来的评价?

我们的实践和观点是:“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别有洞天

一、为什么聚焦课堂表现?

孩子们在课堂中的表现是最接近于常态的真实表现。课堂学习表现又直接影响着学业成果。因此,我们将“评价”聚焦“课堂”、关注“日常”,实现过程性评价。

二、怎样做课堂表现评价?

“课堂表现性评价”是指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本人或第三方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网络平台,通过对评价对象外在表现进行观察、记录来获取信息。之后系统会自动生成相应的图像和分值,学生、家长和教师都能直观的看到评价积分和个人的动态变化,可以了解某天、某堂课、某阶段学生学习的发展情况。

三、何来评价指标和工具?

《课程标准》是我们设置评价的核心纲领,比如,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来说,我们按照课程标准的指导制定了“倾听、朗读、发言、坐姿”四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但是如何实现评价呢?需要一线教师共同研制可操作的评价工具,我们称为“观测点”。(出示三个观测点)以“倾听”为列,以下两级观测点,就是因为孩子们原有基础不同,而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孩子们的表现都是有不同差异的。

附件一   以“倾听“为例

一年级

倾听

总目标

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老师或发言的同学;要听清每一句话,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同时听完以后能够做到重复别人的问题或者回答。

第一级观测点

看着对方(注意倾听,面向前方看着老师或者头部稍偏向正在回答的同学)

不插嘴(认真倾听对方发言,常记举手发言儿歌,不与前后交头接耳相关或者不相关的话题)

安静听(尝试着默记同学或者老师发言或者讲授的小部分内容,做好随时举手发言的准备)

第二级观测点

看清老师同学口型,用心听。

听课文录音时,左手按书,右手慢移,字字听清。

喜欢听录音

 

四、指标如何在教中转化?

评价指标本身就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然而教师心中有了评价的维度和程度,如何化为学生的行为目标呢?于是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编儿歌、念儿歌,使得朗朗上口的语言文字和规范的行为动作相配合,做到“简单易行”“知行合一”。

附件二     以“倾听”和“写字”为例

倾听                             握笔姿势

听课时(坐端正),            食指在上,拇指在下。

小眼睛(看老师),            三个手指垫后面。

小耳朵(仔细听),            笔杆靠在指骨上,指尖笔尖一指宽。

(快快乐乐学本领)。

五、数据如何治教促成长?

 1、聚焦课堂,改进教学

二年级开始,我们的评价指标从关注习惯转而更多关注《课标》中学习能力的培养,将“口语表达”作为评价重点,对学生明确提出五点要求:发言响亮,仪态大方,说话连贯,能运用课文语言,能表达想法。通过课堂上及时的评价以及课后对数据的分析,反思某一口语表达训练环节是否存在设计不当或对学情分析不足而未能达成教学目标等问题,反思重建,力求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2、个性诊断 对症下药。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都会在不同的花期绽放,因此教师就更加应该关注差异。让我们来看小顾同学的案例,从《日常课堂教学评价数据》统计中我们读到了一张课堂学习习惯不稳定的信息(三张语数英数据),为了分析数据产生的成因,由班主任牵头,召集各学科教师,通过联合家访、个别谈话等方式再次对他的学习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和会诊(问题描述),终于我们寻找到了“特殊”背后的原因(这是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父亲的育子故事,由于从小没有母亲,父亲对他的教育采取的就是简单、粗暴的方式)。原因清晰后让我们的诊治有了方向,于是三科老师协调家长为这个“特殊”的孩子设计出的个性化的教学及诊治策略(出示策略及建议)。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后期表现如何。(出示)

附件三:    教师评价诊断案例

“ 点亮你的精彩   秀出你的智慧”教师评价诊断案例

 

班级

 

姓名

 

课堂学习表现情况

课堂学习表现评价指数

倾听

坐姿

参与

发言

 

图形展现

 

问题描述

坐姿不端,喜欢东张西望;跟不上教师的上课节奏;好走神;喜欢交头接耳;经常自顾自地做各种小动作。

原因分析

1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对教师有些许生疏,师生感情还需进一步培养;

2、作为一年级新生,还未完全改变幼儿园的那种上课模式与状态,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课堂,未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3、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自我控制力比较弱。

分析手段

家访

谈话 

观察 

其他

 

教育教学的改进措施

  1. 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2. 平时给予更多的关注,通过下课的谈话与上课的提问、眼神的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

评价的改进措施

  1. 注重多元评价,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发现其更多的优点,以奖励表扬为主,惩罚为辅;
  2. 注重结合各科教师对其的综合评价进行综合分析;
  3. 适度的结合学生自身的评价与班级同伴的评价;

对家长的建议

加强与教师的交流,及时的互相了解学生在学校与课后的表现,注重对知识的及时巩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做到家校良好表现的一致性。

后期的课堂学习表现

 

 

  2、聚焦课堂,改进教学

二年级开始,我们的评价指标从关注习惯转而更多关注《课标》中学习能力的培养,将“口语表达”作为评价重点,对学生明确提出五点要求:发言响亮,仪态大方,说话连贯,能运用课文语言,能表达想法。通过课堂上及时的评价以及课后对数据的分析,反思某一口语表达训练环节是否存在设计不当或对学情分析不足而未能达成教学目标等问题,反思重建,力求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在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学生更多的学习表现信息可以被记录下来。而我们有机会把日常课堂表现性评价数据应用于教学改进,应用于让每一个教师更科学真实了解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最终促进和成就每一个学生精彩的成长。

评论(0)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