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课程
  • 暂无推荐课程
0
分享
收藏
当前标签

                      怎样用视频讲述学校的故事

《拥抱》以学生为主角,以拥抱为主线,讲述课程、老师给学生带来的变化,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拥抱》告诉我们讲好学校故事的三个关键要素。

1.主线

《拥抱》的主线是什么?

三位不同年级学生的三次拥抱。

从艺术表现方式来看,

用“拥抱”这一温暖的行为

成功切换出三位主人公的“接力”出场,

可谓无缝转换,自然表达。

但更为重要的是,

以“拥抱”切入,

恰恰又释放出学校价值观的强烈信号:

“这是一所关注人的学校,

这是一所拥有和谐关系的学校”。

 2.焦点

虽然有了一个以拥抱为主线的极佳视角,

可仅仅是讲传承的故事,

显然太浅表了,

那么当故事向纵深展开的时候,

你必须找到焦点!

《拥抱》这部微视频的焦点极具张力。

它紧紧抓住一所

从小学入学到高中毕业的寄宿制学校

最需要破解的命题——

“孩子成长的重要养料是什么”,

以“课程”为唯一焦点进行持续深入地开掘。

“世纪演说家”课程

让两位胆怯的女孩王雷娜和王一诺学会了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大胆表达;

艺术社团课程让不善于人际交往的女孩

朱宇璇发现潜能、找到优势、自信绽放;

助力这些孩子成长的不仅仅是丰富的选择性课程,

更是完善的课程体系,

以及从小学全课程

到中学选课走班的符合成长规律的教学方式。

你看,没有呈现纷繁复杂的课程图谱,

也没有任何教师专家的解读吧?

依然在面向个体的故事中,

我们完全读懂了这所学校独特的课程

和指向学生“学会学习”的课程意义。

3.角色

《拥抱》的另一个值得我们细细体会的是

对角色安排的精妙设计。

主人公是两位在校园中成长着的女孩,

她们各自述说着由稚嫩走向自信的足迹;

同时这两位主人公又分别

与第一次登上舞台经历“挫折”的女孩、

刚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男孩

构成“互为连接点”的关系,

巧妙串起了一所12年学制学校的“成长链”。

更重要的是,

片中的多位教师以衬托学生成长的“配角”出现,

但却成功地传递出

一所面向未来的学校

对教师角色的独特定位

——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

发现者、陪伴者、促进者。

她们以一条“暗线”存在,

却让每一个观影者更为动容和展开遐想:

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道路上,

这些教师演绎着更多更多的故事!

评论(0)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