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课程
  • 暂无推荐课程
1
分享
收藏
当前标签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建立“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学方式,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加学习兴趣,建构绿色高效课堂的目的。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关于个性化教学,我是这样思考的: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他独特的性格,他们并不是教师在加工线上加工出来的整齐划一的产品,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成长,必须关注每一个孩子个性化教学。

我执教的学科是小学美术,它没有固定的公式和统一的答案,学生可以更好地张扬自身个性,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

研读小学美术(上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情感的传递》,本单元属于小学美术九大学习领域中的“设计”板块,其中《设计首日封》一课,学生要通过学习学会主题与邮票对应统一的设计方法,来设计首日封图案。

【发现问题】

起初,尝试邀请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来为自己已经设计好的邮票绘制宣传图案,学生们通过思考邮票的用途,小组讨论,最终选择运用信封作为宣传邮票的载体来为自己所设计的邮票做宣传,通过信封上绘制图案,进一步凸显邮票主题宣传自己的邮票,同时像这样带有图案的首日封信封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学生们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都非常地投入,将自己富有个性化的创意想法都画了出来,然而,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学生创作过程的困惑之处:

①图案绘制时间过长。绘制图案加添色过程时间过长,学生对于设计的兴趣逐渐消失,对于一节设计类型的课来说,学习兴趣不高。

②图案位置不可调整。有的学生会说:“张老师,我画不下了!”,有挫败感。

③图案形式单一。学生“我想让我的图案更有层次感”。对于一节设计类型的课程来说,学生很难体会到设计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解决问题】

怎样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创意?怎样能够让学生大胆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化?如何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既然,本单元是“设计”板块,设计不仅仅是绘画,如今的设计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能够变得更加高效富有创意。。

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真实问题,我采用了以下三个策略:

  1. 引入信息技术,聚焦创意设计

本课所在的单元是“设计·应用”板块,然而设计不仅仅是绘画,如今的设计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能够变得更加高效富有创意。结合学生学情,我尝试引入信息技术的支持,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我需要一款适合设计排版的App软件,在下载了十多个软件,删选要求:没有广告弹出、易上手操作、版面简洁等等,最终确立了“Picsart”这款App软件,软件中有拖动图片、镜像翻转、复制叠加、绘制等等功能,足够符合本堂课所需要解决的一些常见问题。

针对设计版面布局难点的突破,我进行了尝试与思考,初次尝试是学生在信封上运用绘画形式进行设计排版,确立好位置后,在绘画过程中容易常出现困难:图案大了、邮戳小了、图案位置偏离了……等等。

邀请学生初次尝试将我所提供的图片素材挪一挪、放一放使得画面均衡,初步认知首日封图案位置的摆放与设计,初步形成画面均衡美的概念,从而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借助信息技术更加聚焦版面设计的初次尝试。

  1. 借助信息技术,培养自主探索

设计了第二个开放活动,学生们通过聚焦“相同图案如何创意设计?”这一学习任务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思考并尝试借助软件功能进行自主探索,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创意成果,如图四:有的借助“清除”工具改变图案外形;有的运用“复制+翻转”工具创作出“水中倒影”效果;还有的尝试设计富有意境的画面……就这样一幅幅富有个性的画面慢慢呈现在屏幕上,我惊叹学生们思维如此活跃。

  1. 激发内在情感  实现个性创作

光有图案,没有真正的生活内涵画面还是远远不够的。

教育家杜威说过:美育即生活。 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课本内容的学习,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关爱生命。要引导学生用眼睛发现生活中美,用心感悟、欣赏生活中的美,更要用灵感去创造美,这是我们美术学科育人的核心所在。

我们明强小学围绕全国课题的《发达地区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在校园中开辟了风空间、幻空间、艺空间、科空间、花空间。我们四年级的学生都参加花空间“半亩花田”开垦仪式。于是我采用了第三个策略:激发内在情感  实现个性创作。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产品设计都会用到这一方法。对于缺乏设计理念、设计经验的小学生来说,这既是一次挑战,又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和体验。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从首日封设计上获得版式设计基本方法形成学生对版式设计的基本概念

评论(0)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