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课程
  • 暂无推荐课程
0
分享
收藏
当前标签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一种理性精神,在去年发布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中,已经明确将理性思维作为文化基础,科学精神的重要方面。本研究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上的各种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将批判性思维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渗透,希望通过长期的训练,合理的引导,帮助孩子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多角度看待问题的思路等初步的批判性思维习惯。在具体操作中我们总结了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够对学生的思维培养有所推进。

    本课以《亡羊补牢》这篇寓言故事为例谈谈如何在小学二年级阅读教学中通过资源的捕捉与回应促进学生发展。这堂课总共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是谈话导入,揭示课题。通过简短地介绍引入课题。二、初读故事,了解内容。通过读一读,排一排初步了解故事,梳理故事脉络。三、排演故事,融入体验。通过演一演,说一说,走近角色心理,体会人物特色。四、交流观点,体会寓意。通过想一想,辩一辩,理解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观点。课程中重点讲解在二三四环节中教师是如何通过设计激发学生生成资源、从而捕捉、回应资源的。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一要关注资源生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开放教学问题,给学生产生资源的空间。二要会捕捉资源,注意倾听学生表达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发现问题和回应点。三是回应要有针对性,通过充分预设为回应做好预期,回应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展开,重点在学生的思维方式上。做好以上几点,在长期的训练中,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就会有一定的发展,逐渐拥有全面、客观、包容、独立、理性这些优秀的思维品质。

评论(0)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